媒体关注

一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纪实文学——《大逐鹿》里的历史风云

来源:青岛日报 发布时间: 2022-12-05 09:10:45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薛 原


微信图片_20221205091153_副本.jpg

■温靖邦,军事历史题材作家,著有《虎啸八年》等。


微信图片_20221205091240_副本.jpg

■《大逐鹿》 温靖邦著

花城出版社2019年版


《大逐鹿》全景式还原解放战争台前幕后的隐秘历史。从细节入手,还原解放战争历史,重现藏在档案里的原貌。


《大逐鹿》生动描写了解放战争中双方从高层到基层的各种人物,形象饱满,各具性格,富有时代特征,真实地展现了大时代舞台上形形色色叱咤风云的角色风貌。


对于《大逐鹿》所描绘的影响历史进程的转折“瞬间”,作者用“偶然”来表达自己的历史兴叹:


“偶然”,是人类辞典中最为诡异的一个词。它大多数时候都显得无足轻重,容易为人忽视。然而有时候却又十分重要,说不定会改变我们的人生,甚至改变大历史的进程。某个“偶然”的出现往往会使它突然偏离原先的轨道,而发生始料不及的进退,甚或急转直下。


然则那个“偶然”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它来自何处?为什么具有那么巨大的力量?人们只知道它有时显示出是植根于一定的地基或者露头于一定的根茎;有时又完全无迹可寻,没有任何先兆,来无影去无踪,稍纵即逝。难怪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要狡狯地告诉读者他只耽迷于“偶然”,自豪地宣称他一生只研究“偶然”。


作者写在该书“引子”里关于“偶然”的一番感慨,也可以看作是他写作《大逐鹿》的出发点。


对于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作者在历史的描述中,以细节描绘为特色,例如《大逐鹿》第一部的第八章里所描绘的“中原突围”:


毛泽东最揪心的就是由鄂豫皖边区所构成的中原解放区。他当初从重庆返回延安后所发的第一份电报就是给中原局的。他在电报中说:“中原迟早是要放弃的,因为你在蒋介石家门口走动,他睡不着觉;但你们现在还不能走,要把他的部队拖住,以有力地配合华北和东北的行动。”


而此时的中原解放区已从抗战胜利时的面积缩小了十分之九,方圆不足五十公里了。就在这么窄小的区域内,聚集着中原军区数万人的野战部队和家属,还有四十万老百姓。敌人一旦围攻,将十分危险。


大规模内战一触即发。毛泽东思考如何应对。艰难的思考之后,毛泽东终于选择了针锋相对,用战争而非以往的委曲求全去应对蒋介石的进攻。毛泽东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出坚决斗争的决策,使中国革命走上了通往彻底胜利的道路。


当时担负中原军区突围掩护任务的是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 纵队司令员王树声召集来第一旅旅长皮定均、政委徐子荣。


王树声指着墙上悬挂的地图说:我们的西面是平汉铁路,东面是大别山,大别山往东是苏皖解放区(华中军区地域)。军区得到的情报是,国民党以为我们会向东突围,靠拢苏皖解放区,已在那个方向沿途设置了重兵。中原局决定把突围方向选在西面,以收出敌不意之效。向西突围的主力为两路:一路为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和第二纵队主力,组成北路军,经豫南向西突围,计划在柳林车站地段越过平汉铁路,然后北上陕甘宁边区;另一路由王树声率第一纵队组成南路军,经鄂中向西突围,在花园车站以北冲过平汉路,向西挺进。


为了确保主力部队突围成功,军区领导决定由一纵选派一支精锐部队,佯作向东突围,以掩护主力部队向西成功突围。这支诱敌部队必须虚张声势,猛打猛冲,装成大部队姿态,这样才能吸引大部分敌人上当,涌向东面。自然,这么一来,这支诱敌东向的部队就会遭到几倍、十倍、二十倍敌人的追击,极有可能全军覆没。过去,第一旅在豫西单独活动了一年多,具有独立作战的经验,由第一旅承担这个光荣的任务,怎么样,愿意干吗?


“请领导放心,一旅坚决完成任务!”皮定均刷地站起来,用他洪钟般响亮的声音说。“我们即使打到一兵一卒,也要诱使敌人向东追击!”徐子荣也站起来,“当然,我们也会千方百计减少牺牲,争取完成任务后能把部队带回去!”


1946年6月25日夜晚,中原军区文工团演出京剧《打渔杀家》,招待驻宣化店的军调执行小组成员,陪客是秘密进入宣化店接访的鄂东独立旅部分官兵和当地老百姓。演出进行到中途时,国民党报务员送进场一份电报。国民党代表卢济时看罢电报,大惊失色,立刻请美方代表李敦白、中共代表薛子正离场。然后将电报交给李敦白。李敦白看后,将电报交给薛子正,同时质问道:“薛先生,这是怎么回事?”薛子正细读电报,然后说:“两位少安毋躁,我马上去查问怎么回事!”他去把鄂东独立旅政委张体学找来,让他以宣化店警备副司令名义向美方和国民党方的代表解释。张体学当着美方和国民党方代表的面,表情郑重,断然否认有大部队转移的情况。美方代表李敦白冷笑道:“你们李先念将军在什么地方?我和他是朋友,今晚希望找他聊聊!”张体学说:“李司令员偶感风寒,服了药,刚睡下不久。”李敦白说:“啊,病了!那我更应该去看看他了!”


此刻,李先念已离开宣化店十五公里了。张体学平淡如常,说:“李敦白先生要见李司令员,可以在剧场里稍候,先继续看戏,我去把李司令员请来就行了!”他们在这里交谈时,一旁的鄂东独立旅参谋长借故离开。他是去叫报务员立刻给李先念发一份急电,请示办法。李先念接到电报,二话不说,率警卫排策马赶回宣化店。张体学回到剧场,请李敦白和卢济时去中原军区办公处,说李司令员请他们二位吃夜宵……等两位客人辞别回去休息,李先念这才又出门飞身上马,在警卫排护卫下追赶部队去了。


次日一早,李敦白、卢济时看见中原军区司令部里一切如常;操场上也有士兵在操练。这才相信无他,放心地干自己的事去了。这天下午,张体学邀军调小组打麻将,旋又上山打猎;刻意营构了一派祥和气氛。


当天夜晚九时许,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已到达平汉路附近。


向东突围的皮定均旅由于是冒充主力,以掩护真正的主力向西顺利越过平汉路,所以全体官兵都抱定了赴死的决心。为了吸引敌人,他们有意选择国民党部重兵防守的区域攻打,而且扬起了几面绣有中原军区司令部字样的红旗……


王树声交代给他们的三天掩护任务过去了,李先念部也越过了平汉路。皮旅的任务算是完成了,而自己却陷入了重重包围。皮定均毫不慌乱,指挥若定。他首先派出多路侦查小组去探明敌军虚实,然后把部队分成五路,全线猛烈冲击。打乱了敌人神经之后,突然收缩聚合成一路,掩旗束甲,躲藏起来。待敌人追击而过,便不声不响穿插过去。就这样忽而躲起来,忽而现身,左冲右突,冲过国民党部队一道又一道封锁线,五天五夜马不停蹄,终于冲到华中解放区边沿……


中原军区成功突围的部队有五千多人是皮定均带到华中解放区去的。皮旅总共伤亡七十五人,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难怪一九五五年授军衔时,最初上报时依据军级干部一般授少将的原则给皮定均授少将衔,毛泽东批示道:“皮中原突围有功,少晋中”。因此,皮定均成为开国中将。


国共大逐鹿的解放战争,被朱可夫元帅赞叹为“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具智慧的战争神话”。而这一切,在《大逐鹿》里得到了细致真实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