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又到开学季,哪些因素会导致教材出版“险象环生”?这几件事大意不得!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发布时间: 2023-09-06 09:35:52

又是一年开学季,为了高质量完成教材、教育图书“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任务,各地出版社与印刷厂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甚至直面来自自然灾害的威胁和压力,为学生们按时印刷出新学期需要的课本。事实上,在一批批教材、教辅送进课堂,送到孩子书包里,送到市场货架上,甚至是将下印文件送达印厂之前,出版社就已进入了高强度的忙碌状态。


在《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等政策的引导下,依据课程教材“十年一大修,五年一小修”周期修订制度安排,以及党的二十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义务教育教材计划2023年修订完成投入使用。出版社达成所期,非一时之功。


山东教育出版社承担的鲁教版义教教材编修完全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重新编修,全新拟定体例结构、内容架构、教学编排,以更加适合教育要求和教学需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该社总编辑孟旭虹表示:“义务教育新一轮国标教材编修按照教育部要求有序推进,后续按送审要求,分阶段完成送审、复核、选用等工作。全社上下一盘棋,人力、物力、财力通力保障教材编修送审工作顺利完成。”


记者通过采访多家教材出版单位负责人了解到,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专项修订的2023春教材均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审查,已在使用。青岛出版社国标教材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修订后的下册已于2022年11月完成并顺利通过,已在学校使用……


探索党的二十大精神

融入教材最优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对加强教材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2022年11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工作的通知》,要求教材编写出版单位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是教材出版单位的首要任务和持续推进的重大工程。各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及时调整出书品种和结构,强化意识形态管控。


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更好地融入教材?要注意哪些问题?涉及哪些融入的内容及原则?成为出版社正在奋力探索的课题。


青岛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李忠东坦言,目前教材教辅修订过程面临三大问题:一是新课标理念新,对核心素养概念的贯彻落实、跨学科知识内容设计等难度较大;二是如何在教材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也有一定难度;三是9月份全套送审时间紧、任务重,对出版社和编辑团队形成巨大压力。


“对于前两个卡点与难点,青岛社一方面组织编辑和作者团队加强学习,邀请课标组专家解读新课标理念和跨学科概念等,邀请思政专家进行政治导向把关,指导教材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对于第三个难点,编辑团队和作者团队加班加点,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周末时间开展教材编写工作,并根据送审时间倒推工期,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确保教材能够顺利送审。”李忠东说。


据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社长顾华明介绍,该社为了做好教材修订送审工作,除了编委会总负责外,还成立了专项工作组,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送审都有一个专门的工作组,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任务清单”,加强印前审读。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社长张莉琴表示,该社组建了以党委书记、社长为组长,各教材分管总编辑为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的工作方案》,组建以各教材分管总编辑任组长,以主编、分册主编、主要编著者、编辑室主任、责任编辑任组员的各学科教材修订工作专班,共同完成修订工作。在着手具体内容修订工作前,由工作领导小组牵头,与学科教材修订工作专班共同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运用好辅导材料,切实为做好教材修订工作打牢思想基础。落实到具体学科,由学科教材修订工作专班根据学科特点,明确修订方向,确保准确、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在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系统论述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做到有机融入、育人无痕。


孟旭虹表示,该社成立了教材编写修订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科组,制定了专项计划,每年两季组织国标教材修订,分步骤组织开展新一轮国标教材的编写送审工作,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我们坚持效果导向,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增补或替换新的教学内容,既紧扣思想的核心要义,又注重增强情景感、现实感,并在一定范围内征求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对教材内容的意见,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落实到位。”


织密图书质量网


去年以来,教材插图事件以及后续的各类教材风波,对教材教辅产品乃至出版业的公信力造成极大损害,一度令教育界与出版界陷入风声鹤唳的境地。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曾引发的一波波讨论背后,也给出版人敲响了警钟,图书质量问题受到极大重视。


2023年,相关管理部门持续拧紧教材进校园、进课堂、进书包的“安全阀”。《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明确教材编写、修订、审核、出版发行、选用使用等各环节的管理要求。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明确中小学教材中不得夹带任何商业广告或教学辅助资料的链接网址、二维码等信息。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鼓励将教材选用权下放到教育质量高、管理能力强的普通高中学校。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将教辅书纳入监管体系……多个专门管理规定,持续织密制度网络,逐一清除教材管理的空白点、薄弱点。


江苏、上海等多个省份也出台了中小学教辅材料和少儿读物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在制在售中小学教辅材料和少儿读物的内容导向,包括封面和插图内容导向、价值取向、审美品位,以及编校、装帧设计、印制质量等。


为了将有关部门出台的教材管理办法和管理规定落地落实,避免触碰质量红线,近两年,各出版社的教材质量意识显著增强,在生产机制上进行全面整改,制定并严格执行规范的编审校流程。整体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一字一句、一图一画上精益求精。


早期各个出版社几乎都有自设的校对部和质检部等,随着出版业转企改制,有些出版单位解散了上述机构,将校对环节外包给社外力量。由于缺少制度约束、质量复核和完善的出版流程控制,社外校对质量层次不齐,导致很多出版物图文“险象环生”。


目前,不少出版社已经恢复或新建社内校对、质检、审读等质量保障机构,并借助社内外力量整体推进图书质量自查自纠,进而杜绝新教材“带病过审”的情况。


据记者了解,青岛出版社成立教材分社和教育资源分社,分别承担教材出版和教辅出版,同时成立了印前审校部,对教材教辅产品加大抽检力度;在三审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印前审校和总编辑终审环节,特别是在内容审核方面,经由作者团队选编、编辑团队审核和教师学生试用反馈后,综合三方意见进行修订定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成立了教材专项审读办公室,增设教材使用跟踪服务工作小组,重点做好教材使用跟踪、质量监控和问题处置工作。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组建了由社内资深编辑和社外思政专家组成的思政审读工作团队,在执行图书出版三审三校的基础上,增设政治性问题、科学性问题、宗教问题等多个方面的专项审读,根据不同品种教材涉及的内容,设置必要的专项审读。在每年春秋两季教材日常重印工作中,对于同一学科不同年级的教材,要求不同学科背景的编辑进行交叉审读,通过后再重印发稿,以此降低由于责编个人习惯而造成疏忽和错漏的可能性。同时,为每个品种的教材都设置审读台账,记录其中曾存在的或可能出现的问题。


山东教育出版社制定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中小学教材质量内控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成立了山东教育出版社编辑委员会,明确不同职称编辑的审稿权限及三审各环节的审稿侧重点。针对专业性强、较为敏感等不好把控的内容,聘请学科专家进行审读和把关。形成以本社专职人员为骨干,以社外校对力量为重要补充的质量保障格局。


福建人民出版社社长助理陆耀东表示,该社定期进行编辑培训,不定期抽查教材教辅稿件,对政治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涉及未成年教育的问题等进行重点检查,确保其正确的导向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该社要求,无论是新版、再版还是重印图书(包括挖改),图书内文、插图、封面等都必须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始终要把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摆在首位,切实检查稿件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问题,关注风险点、敏感点,保障图书内容和整体设计质量。在印前质检中,确认编校质量为不合格的图书,必须退回责任编辑重新处理。在成品书质检中,发现编校质量不合格的书籍,将对其责任编辑给予处罚。


插图与文字质量把控并重


插图作为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兴趣、提高审美、陶冶情操、激发创造具有特殊意义,逐渐成为与教材内容并重的元素。出版社为此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与绘制插图,争取各类元素都要符合主流价值观,特别是要符合国家的审美标准,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青岛出版社增设美术总监岗位,对教材教辅封面、版式和插图进行整体把关。对市场类教辅进行全面改版,全部升级为彩色版。李忠东举例道:“我社完全按照市场模式开发的新品——《加分宝》《状元课堂笔记》2套教辅,得到市场充分肯定,销售码洋超过2亿。”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还在探索组建由社外专业美术、设计工作者组成的艺术审美工作团队,切实把好教材的意识形态关和价值取向关,彰显中国审美趣味。


在教材内容质量专项检查中,山东教育出版社不仅组织编辑对教材文字内容统一审读,还排查所有教材封面和插图,并对教材编辑进行培训,要求教材教辅插图体现较高的艺术性和健康向上的审美品质,尽量选用相对经典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审美风格,选取积极的中国元素,进一步美化设计,凸显正能量。


全社会对于中小学教材及儿童读物插图的关心,促使出版社从实用、审美到图像能力的增强之外,还激发大家的进一步思考,比如,教材的每一张插图都要解决版权与知识产权的问题,有整建制的设计专业人才梯队建设的可行性问题,教材插图学术研究洼地尚待开发、市场竞争与优质资源引入机制待完善等问题亟需解决等等。


人民教育出版社今年4月发布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聘简章》《博士后课题研究方向及专业要求》中,“中小学教材插图研究”系10个研究方向之一。今年7月,在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40周年座谈会上,人教社与中央美术学院等5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7月底,人教社发布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大、重点课题申报公告》《人民教育出版社“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大、重点课题指南》中,“中小学教材插图研究”系13个重点课题选题方向之一,致力推进教材插图更专业化、更规范化。


不容忽略的是,教材风波之中,一些恶意诋毁,对行业造成的乃是致命硬伤。


有业内人士曾这样形容面对虚假舆情的出版人:“充满恶意的声音像一块块石头,砸向出版业这些‘手无寸铁’的文化人。他们脆弱,他们沉默,他们静静包裹起来,等待一场场风波逝去,再爬起来重建自己的茅屋。”这个比喻不免令人鼻酸,但更重要的是,让出版人愈发意识到,提升舆情应对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记者了解到,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健全问题与建议收集处理机制,依托教育教研部门、学校、书店,以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使用反馈意见,在教材适当位置印制内容质量反馈联系方式,安排专人负责接听、记录,及时给予答复,在教材使用地区聘请质量监督员,还成立了一个舆情信息小组,每周2~3次动态监测媒体平台的舆情。这些针对教材的举措同时也覆盖了评议教辅。


青岛出版社充分利用旗下“首页传媒”新闻出版资质,组建成立“舆情研究院”,委托舆情研究院对涉及所属集团的舆情进行监测跟踪,对于负面舆情,第一时间向集团主要负责人、总编室和办公室负责人汇报,相关责任人第一时间对舆情信息进行研判,拿出处理意见。整体而言,这套舆情监测应对机制发挥了重要效能,避免了很多舆情发酵,为维护集团形象、提升集团社会影响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出版社在畅通反馈渠道过程中,也面临反馈虚假信息、电话骚扰等新的困扰问题。如何建立健全反馈管理机制,让这一渠道发挥真正的作用,亟待解决。


核心素养如何渗透?


教材是未成年人最重要的成长阶梯。如今,衡量教材质量的标准不再单一化,对一本好教材的定义变得越来越全面。当下“新课改”各学科齐头并进,各学段同步开展,进一步强调课程与相关教材教辅的核心素养导向。


国家教材委员会在几年间不断调整优化学科教材,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材逐步打造。教育部还设立了课程教材研究所,启动了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多省成立省级课程教材中心。出版社整体上增加了体现时代性的学科知识,在体例上,以三条线贯穿教材,即技术、能力、素养。


孟旭虹介绍道,山东教育出版社将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有机融合,结合具体案例,不折不扣落实新课标要求。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和发展跨学科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体验整合知识的奥秘;通过图表展示、资料呈现,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跨学科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规律,依照学科的内在逻辑,在跨学科学习中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提升。


青岛出版社总编辑助理、教材分社总编辑张性阳认为,让跨学科内容更好地渗透核心素养需要把握好三大方向。一是协调一致。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不同,对相同知识内容在不同核心素养方面的侧重也不同。这就要求在教材编写中必须从宏观层面协调一致,杜绝低水平重复、相互矛盾。这种协调不仅是青岛版教材不同学科的协调,还包括与外版其他学科之间的协调。二是注重落实。涉及的跨学科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而非为了服务于某个主要知识点而生搬硬套、贴标签,在围绕主学科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借助辅学科的有关知识完成任务,形成技能。三是三真为先。所有跨学科活动都来自学生的生活,创设真实情景,坚持任务导向,致力于让学生在现实中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学生的真实体验,避免生造和理想化,不流于形式,也不过分拔高,在真实中才能形成真能力,从而落实各学科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要求。


在教辅修订方面,顾华明表示,苏教社尝试减少习题量,增加层次性。“评议教辅市场需求比较稳定,但‘双减’政策下也面临着比较激烈的竞争。而一般助学读物的市场空间受到一定的压缩,必须有创新的思路。今年,我们把学科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开发了凤凰小学数学学具,学具配套本社的小学数学教材,改进了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让学习内容‘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