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花城文学奖”时隔25年再次绽放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 2017-08-11 17:35:48



花奖.jpg


何以解暑?唯有读书!8月10日上午,声情并茂的朗读声在广州广交会展馆B区的珠江散步道间或响起。在一场“向经典致敬”诵读大赛中,2017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正式拉开了帷幕。

作为老牌文学奖项,《花城》杂志社创办的“花城文学奖”时隔25年后在今年重启。书展首日,第六届花城文学奖举行了颁奖礼,王蒙、毕飞宇等作家折桂,李敬泽、苏童、邱华栋等著名作家和评论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六届“花城文学奖”终评委主席李敬泽说:“《花城》杂志是中国文学重要的探索前沿,愿 花城文学奖 永葆激情和理想。”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广东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桂科则寄语“花城文学奖”,希望这个奖引领大众关注有价值、有分量的出版物,多读书、读好书,推动全民阅读的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实习生 黄奕银

 

重启

鼓励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文学创作


颁奖典礼上,王桂科的致辞中讲到,务实、开放、兼容、创新是岭南文化独有的特点,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点、全国著名侨乡、维新思想启蒙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也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在他看来,《花城》杂志与花城广州的气质一脉相承,“乘着广东改革开放的东风,1979年4月,花城广州诞生了一本大型纯文学期刊《花城》杂志。《花城》杂志因其开放创新、敏锐先锋的文学姿态,成为中国文坛的一面旗帜,凝聚了一批具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作家,同时,它也在挖掘文学新人方面有口皆碑”。

中国作协副主席、本届花城文学奖终评人李敬泽在致辞时也提到,中国有很多文学期刊,但有特点、有风骨,能为中国文学发展作出了真正独特贡献的期刊并不多,而《花城》毫无疑问是其中的一个。

李敬泽说:“《花城》杂志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近40年来发表了一大批铭刻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也铭刻在我们记忆中的优秀作品。我自己作为读者,每当想起《花城》的时候,就会想起我在这读到了《祖母绿》,读到《平凡的世界》,读到《革命时期的爱情》等。这是一个杂志的荣耀,也体现了这个杂志的根本精神。《花城》一直站在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她是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先锋。”

《花城》杂志主编朱燕玲见证、参与了《花城》杂志30年的办刊历程,她回忆说,早在1979年创刊时,北方的一些文学杂志还比较保守,而《花城》杂志已经开创了一系列新栏目,介绍国外现代派的写作状况,系统介绍港澳台地区的华语文学创作。上世纪90年代以后,《花城》杂志的风格有一些调整,从原来非常写实、非常介入现实的姿态,调整为一种对文学写作实践的探索与鼓励,开始以一种“先锋文学阵地”的姿态出现,一大批实验文本栏目出现了,“在对汉语文学创作的探索方面,《花城》始终在尽最大的可能包容一切创新”。

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等单位指导下,“花城文学奖”得以重新启动,这在很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看来是文学价值的回归。

王桂科说,“花城文学奖鼓励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文学创作,彰显当代中国文学创作的最新成就和最新风貌。同时,引领大众关注有价值、有分量的出版物,倡导大家多读书、读好书。”李敬泽也表示,“花城文学奖”的重启在很多优秀作家中,包括他心里都留下了一份念想:文学的庄重与荣耀必然会得到彰显。


颁奖

“让一个漂泊的人找到了回家的路”


25年后重启的“花城文学奖”,既要传承前辈们创下的文学传统,更要嘉奖有时代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作家作品。在经过近两个月的激烈角逐后,最终获奖名单在昨日揭晓:毕飞宇、吕新、东西获得“杰出作家奖”;冉正万、孙频、王威廉获得“新锐作家奖”;王蒙获得“特殊贡献奖”。

获奖的三位新锐作家都与广州有相当奇妙的缘分。冉正万的写作有着卓然独立的蛮勇;孙频特别擅长从线头凌乱的现实中梳理出妥帖精准的叙述;王威廉在广州这座“花城”生活了17年,如今获得花城文学奖,使得他的这份感激更加充分和饱满。

26年前,1991年的《花城》第1期刊发了毕飞宇的中篇小说《孤岛》,那是他的处女作。26年过去了,如今“花城文学奖”把“杰出作家”授予了毕飞宇。毕飞宇笑言:“我一直想做一匹千里马,我不想做骡子,是你们帮助我证明了我自己,是《花城》一个标志性的见地,让一个漂泊的人找到了回家的路。”

作家东西也是在《花城》找到了自己在文学上的自信,他把自己写作上的三个“第一次”都献给了花城出版社,在他心目中,《花城》是一个很“宽”的杂志,“就像心灵那么宽,《花城》发表先锋派作品、后现代作品,也发表不先锋、不后现代的作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首届与第五届“花城文学奖”得主王蒙,在超过60年的写作历程中,成为中国当代作家持久写作的标杆,此次获得了唯一一个“特殊贡献奖”。

王蒙作品《这边风景》不仅为特定时期的边疆生活提供精彩绵密的见证,也以生活本身的热力纠正了人们对文学的狭隘理解。一直笔耕不辍的王蒙在现场感叹:“这些年,我其实一直在吭哧吭哧写着小说,去年发表了三部小说,前年发表了四部小说,我明年还要发表两部小说。在这种情况下,《花城》能颁奖给我,让人们关注我这样一个老人的作品,真是太幸福了。文学是不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