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中国梦的华彩乐章,奋斗者的精神颂歌 ——《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的创作经验与独特价值 | 文艺观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8-03 08:40:56

【编者按】 

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史志式记录小康工程的鸿篇巨作、首部全面讲述广东小康建设辉煌成就的大型报告文学《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自面世以来在社会各界读者当中引起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日前,该书总撰稿,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做客广州广播电视台《开卷》栏目专访,重温广东小康奋斗历程,并就如何以文学的形式书写新时代伟大成就、为广大奋斗者画像立传,分享了创作经验,敬请垂注。

 

1.jpg





【作者】张培忠(作者系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追求。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里,“小康”这个词最早出自《诗经》上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体现了古代先民对理想社会状态的一种向往。


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就曾使用“小康之家”来概括中国现代化的初步蓝图。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砥砺奋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不断赋予“小康”以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美好的愿景。


广东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光辉发展历程的红色热土。无论是处于革命年代、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阶段,广东始终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排头兵,广东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连续30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这些成就为乘势而上、开启下一阶段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今年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提前点题谋划,由广东省作家协会精心组织创作,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这部大型报告文学,可以说是正当其时。这部作品有这样几个特色:


 一、跨越40余年,全景式展现广东小康建设奋斗历程


《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是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史志式记录小康工程的鸿篇巨作、首部全面讲述广东小康建设辉煌成就的大型报告文学,是广东现实题材创作的小康“创业史”。


全书四卷本以重要时间节点来区分:第一卷是1978年到1991年,题目是《百端待举》;第二卷是1992年到2001年,题目是《风生水起》;第三卷是2002年到2011年,题目是《攻坚克难》;第四卷是2012年到2020年,题目是《逐梦飞扬》。全书对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进行了全景式呈现:例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92年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2008年广东积极支援汶川、救助灾区;党的十八大以后,全面从严治党,广东着力推进粤东西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发展新格局;党的十九大以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这些利好政策为推动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书中对这些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远影响,都有着细致而深入的阐述。“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没有奋斗就没有辉煌,所以取《奋斗与辉煌》作为总题,对整部作品的内容予以提炼和概括。


2.jpg

二、“微观”与“宏观”结合,在大历史中凸显小人物创业史


《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的内容定位是通俗历史、百姓故事、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全书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侧重从老百姓的生活变化为切入口,以“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广东40多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书中记录了600多个各行各业的奋斗故事,涉及人物多达1000多位:广州首任个体劳动者协会会长容志仁,本是街边仔(无业青年),通过不懈努力,不仅将饮食店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推出了“一毛钱”公益学生餐,深受街坊欢迎,成为广州改革开放以后最早一批民间创业典范之一;导演成浩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几经辗转终于在广州广播电视台找到了发挥才华的舞台,拍摄了《商界》《外来妹》《大江沉重》《纯真的年代》等一系列反响强烈的影视作品,以其亲身经历印证了这样一个时代特征:只要你拥有主动意识、创新精神,敢于付诸行动,社会就会为你提供施展抱负、实现梦想的机会和空间;还有来自四川山村的胡小燕,因为家庭变故被迫南下广东打工,身为打工妹的她却为了减少工厂损失、维护公司利益费尽心思,因而受到老板的器重和提拔,逐步成长成才,最终还成为第一个进入人民大会堂、为外来务工群体发声的全国人大代表;还有微信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小龙,深耕互联网技术创新,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些发生在广东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的鲜活故事,特别鼓舞人。


奋斗与辉煌,是劳动者的奋斗和辉煌。生动记录和展现广东各个领域的普通劳动者凭借辛勤打拼创造财富、赢得尊严、体现自身价值的故事,这是对广东包容开放、锐意创新、务实进取、敢想肯干的人文精神的弘扬和赞颂,也是时代赋予广东文学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3.jpg

三、多方通力合作,推动大型报告文学创作迈上新台阶


《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参考《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等国内外同类型作品,体例设置为四卷本,笔者担任总撰稿。总计有13位作家参与创作:第一卷的撰稿是喻季欣、黎衡、姚中才;第二卷是王十月、何龙、刘鉴;第三卷是陈启文、盛慧、李焱鑫;第四卷是曾平标、王威廉、陈枫。


创作项目于2019年11月正式启动,写作团队制定了周详的创作机制,每卷推选一位牵头人负责统筹,先收集材料、补充采访,再商讨各卷构架、拟定提纲,然后分头创作、不断修改。从2020年伊始动笔,到当年6月30日完成初稿,笔者作为总撰稿,谋篇布局,确定提纲,推进创作,修改定稿,共主持召开了12次创作推进会、改稿会,整个创作流程和模式在省作协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省委宣传部对创作进展予以高度重视,委派专人协调采访和协助收集资料;省作协和花城出版社还分别成立服务保障团队,配合做好各项工作;省委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列席了有关会议,为创作全程把关护航。


因为是集体创作,作家团队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以及党的正确领导和广东改革开放历史,作为三条红线贯穿全书,从大的框架上保证写作不偏离主题;其次在叙事语言上进行了调整,确保全书风格协调一致。


这是一场以生命相托的硬仗。写作团队接受任务以后,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克服了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冲击,完全打乱了原本的行程安排。许多作家主动放弃了春节与亲人团聚的机会,还有人顶着病痛,甚至刚做完心血管手术,出院第二天就全情投入写作。大家对作品反复打磨,精益求精,这种饱满的激情、严谨的态度,体现了广东作家的担当作为和奉献精神。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之下,这样一部100多万字、质量过硬的作品在很短时间内得以面世,实现了我省大型报告文学创作的一次重大突破和重要收获。


4.jpg


四、讲好广东故事,谱写脱贫奔康民族传奇


《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最大的价值,在于通过回顾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艰辛历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文学逻辑。正如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名报告文学理论家丁晓原老师所言,这本书“是史诗与史诗的深情对话,是中国梦的华彩乐章,是奋斗者的精神颂歌,是小康建设的民族传奇”。


伟大的成就必须要有厚重的作品来承载、来反映。广东还有很多关于脱贫奔康的精彩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既是中华民族软实力和影响力的证明,也是弘扬新时代广东人精神、建设文化强省的题中之义。文学是一切文化艺术的母体,文学创作在文化强省建设的过程中,理应勇担重任、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近两年来,广东省作协积极响应号召,在顶层设计上做了总体部署,召开了“改革开放再出发”作家深扎创作会议,全省长篇小说创作推进会,全省长篇报告文学创作推进会,全省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等。未来,省作协将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持续聚焦改革开放再出发、民生重大工程、广东红色资源以及重大现实题材等方面狠抓精品创作,力争“出新出彩”,努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扛鼎之作,激发实现中国梦的文学力量。


(本文发表于2021年7月20日《南方日报》“文艺评论”版)


【图片】出版社供图


编辑 关雨晴

校对 曾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