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佛山陶瓷的起源是它?书香节这场岭南文化主题活动话你知!

来源:南方+ 发布时间: 2021-08-22 07:21:24

“佛山陶瓷闻名世界,根在石湾;正是石湾陶,使得佛山有了‘南国陶都’的美誉。”

——纪文瑾


8月21日,南国书香节次日,位于广州水荫路旁的楠枫书院人头涌动,住在附近的居民扶老携幼,有序等待本次书香节岭南文化主题活动之“陶艺制作演示——暨《石湾艺术陶瓷研究辑成》新书发布会”的开始。


微信图片_20210822072332.jpg

       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理论研究部主任、《石湾陶》杂志执行主编纪文瑾讲述佛山石湾陶的故事。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龙达洋 摄


该活动由岭南美术出版社主办,由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理论研究部主任、《石湾陶》杂志执行主编纪文瑾讲述佛山石湾的地域文化特色、石湾的制陶史,以及如何欣赏石湾陶塑艺术。

“石湾瓦,甲天下。石湾的历史,就是一部制陶史。”纪文瑾老师如是说道。她认为,石湾陶的个性化色彩非常强,表现出了朴拙、野趣的特点,这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特色。


微信图片_20210822072338.jpg

       石湾陶雕塑展示。黄楚旋 摄


据悉,早在清代,石湾已经大量生产美术类陶器。2006年,石湾陶瓷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8年被文旅部、工信部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的振兴目录。

在悠长历史的基础上,改革开放之后的石湾陶艺经历了巨大转变,现代陶艺在20世纪80年代兴盛起来。回溯现代陶艺史,纪文瑾谈及了1985年的一场重要展览:“三十多年前,陶艺大师梅文鼎和曾力、曾鹏在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现代石湾陶艺展’,将石湾和广州的一些重要作品带去北京展览,引起强烈反响。”


微信图片_20210822072342.jpg

       观众现场体验陶器制作。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龙达洋 摄


进入21世纪,随着博物馆、学术机构的增多,石湾窑陶器考古材料的日渐丰富,石湾窑逐步被更多人认识,研究更偏向专业化和规范化。由此,纪文瑾展开了《石湾艺术陶瓷研究辑成》的编著。她介绍,这是一本陶瓷艺术研究成果的详细综述,旨在整理从古至今,特别是20世纪以来关于石湾艺术陶瓷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

“这本书的定位为石湾艺术陶瓷研究的工具书,希望为后世的石湾陶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纪文瑾从古代文献梳理入手,将明清以来的笔记文本、省府县志书,以及现当代有重大价值的考古报告、重要且权威的文献资料做了分类整理,划分出十一大研究小类,进一步填补石湾陶艺理论的空白。


微信图片_20210822072347.jpg

       石湾陶雕塑展示。黄楚旋 摄


会场另一部分,摆放着几座活灵活现的陶瓷雕塑,有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为七旬老翁做核酸检测,旁边还有一名“红马甲”志愿者在组织秩序;有手握一串稻穗、双眼含笑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还有一串饱满艳红的荔枝……陶艺师曹锋明讲解道,这些正是石湾陶的作品。

随后,曹锋明现场演示了陶瓷制作技巧,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以工匠之心,将陶艺之美传递给现场观众。


微信图片_20210822072351.jpg

       观众观看陶艺师曹锋明制作陶瓷雕塑。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龙达洋 摄


为了调动现场气氛,使观众更深入地理解文化,他邀请了小朋友一同参与制作。家长与孩子围坐在一起,曹锋明手里做着示范动作,氛围其乐融融,会场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惊叫和欢笑声。

“巧夺天工凭妙手,石湾该是美陶湾。”正如郭沫若所说,石湾陶瓷艺术正走在传承和发展的前沿,“美陶湾”的称号也将进一步传播开来。


嘉宾介绍


纪文瑾,副研究员。美术史论硕士,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理论研究部主任,《石湾陶》杂志执行主编。主编了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石湾艺术陶瓷研究辑成》(2021年4月)。

曹锋明,1997年至今从事创作研究石湾陶艺达24年。现为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广东省技术能手,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首届佛山市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佛山市禅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记者】黄楚旋 陈小庚 实习生 朱霄

【摄影】龙达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