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童年的探寻》作者韦伶:“双减”之下,孩子的童年该如何度过?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发布时间: 2021-08-31 16:15:28

今年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有关“双减”政策的意见,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政策一出,关于孩子该如何度过童年的讨论又热了起来。

8月28日上午,记者走进广州楠枫书院,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分享会正在这里举行,分享会主角是新世纪出版社“中国童年”系列丛书之《童年的探寻》的作者韦伶。

在会上,韦伶谈童年,谈写作,谈“双减”之下如何让童年回归自然大地的怀抱,触发了广大家长及孩子的共鸣。


童年需要被赋予探寻的自由


《童年的探寻》是韦伶创作的自传体成长散文集,曾入围“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初选作品。全书由近40篇散文组成,包括《我来了,你在哪里》《童年夏夜的声音》等。

书中韦伶采用贴近孩子心灵的表达方式回溯童年记忆,引导孩子探寻自身及所处的世界。


image.png

                韦伶


在分享会上,韦伶谈及创作《童年的探寻》的心路历程:

“我先把自己‘清空’,把成年人急功近利的东西清除掉,找回做一个孩子的感觉,然后用孩子鲜活的生命去体察周围的世界。关键是要用一颗孩子的心去表达,因为孩子的语言还没有被固化,可以把一个个概念都化为具体的形象,这样去观察和表达出来的世界是真实且细腻的。”

韦伶在书中强调“探寻”的重要性:“每一个能够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都是一个造物主派来的探寻者。”当下的“双减”政策正为孩子探寻童年、书写童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韦伶认为,人类永远是需要探索的大地上的孩子,童年需要被赋予探寻的自由,要让童年对世界的向往成为孩子一生探寻的方向。

“孩子们该从童年的点滴探寻中体悟到人生的意义,我们作为家长的终极目的是‘孩子的人生如何才是美好的’,而非为达到某个功利目的排满孩子的所有时间。”这是韦伶在会上对焦虑的家长的回应。


image.png

活动现场


这得到了某位在场家长的认同:“家长只是一个引路人,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但家长不该去掌控孩子的人生,为孩子安排好所有的路。”

另一位家长以“小升初过来人”的立场表示:“其实家长并不需要过度焦虑,只要把素质教育夯实,课内成绩会有比较大的飞跃。”


“双减”之下把时间还给孩子


韦伶认为,当孩子碰到较大的成长困惑时,写作是一个很好的排解方式。她谈及自己在山城重庆的乡村长大,有着相对自由与宽松的成长环境,因此童年时的她有大量的时间去观察世界、感悟生命,形成了回望与记录成长之路的习惯。

分享会上,韦伶提出了“童年精神”——童年的价值在于它超脱了日常的惯性思维和惯性生活的约束,孩子可以自己去发现、去探寻、去感悟,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童年精神。

在《童年的探寻》一书中,韦伶不仅写下了童年时的她对周遭世界的探寻,这是作为孩子的她对自然的体察;而且写出了长大后的她对童年成长之路的探寻,这是作为成年人的她对生命历程的体悟。

正如她在书中写道:“草碰着我,风碰着我,阳光碰着我,雾碰着我,它们的手指不管是暖融融还是冰冰凉,都带着父母和大地老家那样的气味,它们抱着我,让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孤儿。”


image.png

新书《童年的探寻》


本次分享会是“双减”政策之下,对如何将时间还给孩子,童年该如何度过的一次探讨。希望孩子们能从《童年的探寻》这部记忆与纪念之书中领悟到童年的内涵,回归自然与大地的怀抱,去度过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童年。

据悉,《童年的探寻》所属的“中国童年”系列丛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广东省重点出版物“百部好书”扶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