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融合出版年收入超15亿元,这家集团原来是这样做的

来源: 出版商务周报 发布时间: 2021-09-27 17:09:19

商务君按融合出版年收入超15亿元,布局超过100个新媒体账号,有账号拉动图书发货码洋增加千万元以上。这家出版企业不仅要在融合出版方面持续深入地展开探索,还希望推动传统出版机构与新平台、新媒体的务实合作。


从音像出版到数字出版再到融合出版,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和融合发展的转型升级已倡导多年。从当当等传统图书电商打破“二渠道”的垄断生意到社群渠道做起私域流量的图书买卖,从得到、喜马拉雅FM等树起知识服务的大旗到直播带货成为图书销售标配,“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销售”的流量论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出版的内容生产和分发模式。

 

在“纸书消亡”论和“内容为王”论不断交锋的过程中,一场疫情打破了所有,或者说,让不少传统出版人百思不得其解或踌躇犹豫的问题——变还是不变,瞬间只剩下唯一的答案。

 

就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数字化中心金玲所观察的那样——后疫情时代,5G商用提速,数字内容产业生态格局面临新一轮洗牌,出版业必须迎合时代要求,充分发挥内容资源优势,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内容的全媒体运营,真正打通内容与平台、营销、销售各环节,经过升级的内容IP化、多元化发展,才可能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从这个意义而言,“融合出版是出版人无法回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是出版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出版主业主动创新探索,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旨在打造统分结合、协同发展的融合出版精品生产新格局、构建凤凰出版的新生态。近三年,除了年收入超15亿元的融合发展规模,凤凰正在建设的一批重点项目、重大平台、重要团队,为融合发展可谓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集团联合新榜举办首届出版业新媒体发展论坛,推出出版行业新媒体研究报告,致力于成为出版业探索融合发展的先锋队,助力传统出版社向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学习,推动传统出版机构与新平台、新媒体的务实合作。

 

论坛召开前夕,商务君专门采访了凤凰传媒副总经理宋吉述和数字化中心主任金玲。


内容深度融合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出版商务周报无论是数字出版,还是融合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将优质内容用不同载体和形式传播出去,“从传统出版商向阅读服务商转型”的口号已经在业内存在多年,在您看来,在数字化背景下的“融合出版”有哪些外延和内涵?

 

宋吉述数字出版发展到今天,用融合出版来表示当前出版数字化的一个进程与趋势,可能更恰当。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内容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平台、新媒体的爆炸式发展,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不断在革新,传统出版内容升级迎来跨界新赛道。相对而言,新兴知识服务平台之所以能够敏锐捕捉到发展趋势更快地转型,原因之一是没有受到传统出版所固有的路径依赖的影响。


而传统出版人都觉得融合出版难做,根本原因正是对于融合出版的定义和内涵没有清晰认知。事实上,出版的数字化进程远远不只是内容的数字化或数字化内容,对于传统出版来说,融合出版是一种趋势,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一种出版战略,是传统出版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它不是简单的替代传统出版,而是将现阶段出版推向了一种新形式,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的阅读场景。必须利用好这一机会,才能为出版赋能,让优质内容破圈。


image.png

                    

                                           自上而下的融合出版探索


出版商务周报:作为国内实力强劲的出版集团,凤凰出版集团当前的融合出版进行到什么阶段?整体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方向是什么?又如何进行统一布局?


金玲:集团第一届党代会上就明确将“融合发展”列为集团六大发展战略之一。近年来,围绕该战略作了大量布局、开展了大量探索,在集团领导的指导下,融合出版工作不断得到厘清、深化、总结、修正,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创新,今年集团以“适应新时代、新趋势、新需求”为目标,充分发挥“凤凰融合发展实验室”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强了方方面面的探索,融合出版整体工作思路、路径与建设框架更加清晰:即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以“凤凰融合发展实验室”为龙头,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专项资金为保障,推进内容、平台、营销和销售一体化发展,探索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变革,创新组织架构、传播体系、管理机制,打造统分结合、协同发展的融合出版精品生产新格局。现阶段,凤凰编委会统筹协调、科学部署下的以内容、平台、营销、销售一体化为主体的融合出版建设框架基本形成。


image.png

“凤凰融合发展实验室"首批招募人员合影


集团对凤凰书苑、凤凰易学、职教云、融合出版基础服务、数字教材五个重大平台项目进行了重点投资和建设,覆盖从k12教育、职业教育、大众阅读等不同领域;资助了包括“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数字资源研发”等在内的近50种重点项目,覆盖主题出版、党建读物、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生活健康、少儿科普等多元化融合出版产品。通过着力打造凤凰新媒体矩阵、扶持培育新媒体账号、建设用户服务系统等关键举措助推融合出版市场化建设。


image.png

凤凰书苑展示墙


为了让融合出版工作落到实处,结出硕果,2020年起,集团发起设立融合出版专项资金,计划三年内每年投入3000万元资助具有板块引领性和龙头带动作用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坚持统分结合、扶优助强原则,聚焦出版主业和出版社优势板块,与传统出版形成优势互补,涵盖三大业务方向——教育出版的融合出版,大众出版的融合出版,以及整个出版产业链的创新与延伸。


在融合出版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制约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才队伍和组织结构,通过上半年实验室的试点探索,我们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成果,带领各家出版社一起研讨,基本统一了认识:融合出版不仅仅是一个门类,它是出版转型发展的趋势,生产融合产品(多元化数字内容、大大小小的内容平台、新媒体营销账号等)的单位将来也不再仅仅是传统的编辑室和编辑。我们希望通过“探索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变革,创新组织架构、传播体系、管理机制”,真正推动编辑、营销转型,推动新型内容生产单位建设,将融合发展落到实处,这也是集团交给我们所有单位的探索任务。

 

出版商务周报:双减之下,教育出版面临着新的变化,教育融合出版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凤凰是怎么规划的?


宋吉述:“双减”政策对教育出版数字化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可能改变过去的一些发展方向。凤凰一直以来紧密关注教育政策,稳步推进教育出版融合发展,增强知识服务能力。“双减”政策下,集团教育出版数字化总体方向以打造全媒体教育出版形态为核心,以数字教材、精准教辅为龙头,打造基础配套资源,增强数字内容优势。

 

出版社一方面应积极顺应教育教学变革需求,做好数字教材研发,为数字化教学提供基础的内容资源和服务;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加快教辅配套数字内容建设,构建优质数字内容资源体系,增强全方位服务教育教学的能力。

 

此外,以网络课程为探索方向,积极拓展线上音视频类学习内容。虽然“双减”政策中明确提出各地教育部门要“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貌似对出版社的线上学习资源形成冲击,集团出版社资质齐全、纸质教材教辅影响深远、编创能力较高,打造高水平网络课程其实是我们具备的优势。

 

出版商务周报:目前,除了部分专业出版和教育出版真正能盈利外,大众出版的数字化基本上以电子书、有声书等内容授权为主,您对于大众出版的融合发展又有哪些观察和思考?凤凰集团有哪些探索经验?


金玲:无论哪种类型的融合出版,都需要关注与推动内容与平台、新媒体的互动连接与有效合作,达到快速传播、变现销售目的,进一步真正实现内容、平台、营销、销售“四位一体”,关于这一点我的认识也在不断调整和升级。


集团融合出版工作推进有序,继去年启动重点项目建设后,为了更好地帮助项目落地,今年实验室以新媒体建设为主题(实验室每年的探索方向会根据集团融合出版推进的需要提出),目的是希望通过创新渠道,抢占互联网阵地,通过夯实流量与用户,探索变现可能。上半年,以“凤凰新媒体矩阵”项目牵头,在各家社的共同努力下,较好推动了集团互联网营销体系的整体建设,初步形成了多平台布局、内外矩阵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在“凤凰新媒体矩阵”项目建设中,我们成立了“凤凰新媒体联盟”,积极联合多个平台,以及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媒体账号,有效联动,协同发力,助力出版社深耕内容,突破内容运营的瓶颈。目前,集团布局超过100个新媒体账号,通过凤凰官方账号矩阵,凤凰编辑、作者、图书达人账号矩阵,对内容进行分放。


实践中,对传统出版人来说,新媒体号建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非如此。从图文到视频、直播,都是对传统内容的颠覆改造,不少优质的内容上了平台往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让出版人很受打击,不少官方号推出的内容无人问津,这也让出版人对发展新媒体存有疑虑。出于路径依赖的惯性,不少出版人认为做好内容就可以了,互联网上良莠不齐,内容门槛过低,不应是出版人的主阵地。我们在推这项工作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些阻力,但集团领导眼光高远,认识到互联网时代,融合发展的意义正是在于创新内容的生产与经营方式,以适应出版发展的新变化。


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凤凰今年启动了多项工作,从矩阵建设、联合推广到推进与平台、新媒体机构合作,打造主播和图书达人等,通过精准营销、社群营销、直播营销等手段推广凤凰好书和凤凰品牌。与此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文化产品不同于快销品,从现阶段来讲,出版社很难快速打造出现象级的头部新媒体号,要加强与头部平台、新媒体平台的合作,要锻炼编辑和营销人员的全媒体意识与能力。

 

我们在新媒体矩阵建设中,实行“全面进入、多点开花”的策略。

 

集团旗下探索新媒体较领先的译林出版社,目前微博粉丝超118万,微信公众号粉丝超11万,还搭建了以四大视频平台为主的视频矩阵,单个视频最高曝光量超68万;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该社仅新媒体拉动图书发货码洋增加千万元以上。


image.png


“凤凰职教”公号定位于职业教育专业资讯发布、优质在线课程资源提供。2020年,头条资讯类文章平均阅读量达2万次,平台实现收入550万元,利润100万元。截至目前,其订阅用户数110万,2021年上半年收入超300万元,初步探索出新媒体市场化运营的成功之路。

 

“祝您健康”杂志通过自有内容产品到健康知识服务,从单本销售到人群营销,纸质发行到全媒体运营,初步建成集健康养生内容研发、传播、授权一体化的新型知识服务平台,杂志还尝试在抖音平台上探索MCN运营,囊括了众多知名医生达人的抖音账号,总粉丝数103.4万,总播放量1.3亿,探索通过达人分享带动期刊、纸书以及多元化产品的收入变现方式。

 

出版商务周报:统筹整个集团的融合出版工作并不容易,有哪些机制体制保障呢?


宋吉述:出版社每年有大量重要的出版任务,我们鼓励大家在融合出版方面大胆探索,试点先行。为此,集团依托“凤凰融合发展实验室”为探索创新主体,现阶段,主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融合出版全流程创新试点,多单位协作参与与推进;未来,将探索机构本身的最大灵活性,围绕重点项目实现多元投资、市场化运营的产学研一体化改革。


与此同时,集团充分放权赋能、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实验室”通过“研学加实战”的项目运作方式,今年围绕“拥抱新媒体,做强互联网产品”年度目标,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资源整合和内容升级,孵化新型项目和新型团队,激发凤凰融合出版工作的活力和创造力。


“实验室”除了创新工作机制,推出一批试点项目,形成对产品形态、营销模式、平台渠道、管理机制的探索突破,还要发挥前瞻性引领作用,加强对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研究。今年联合有关智库、高校、学术研究机构、媒体公司、互联网企业、出版机构,承担总局重点课题“出版业实施数字化战略与深度融合发展”的调研任务,以及实施“出版行业新媒体研究”课题项目。


image.png

“凤凰融合发展实验室"首批招募成员在学习和研讨


                                           融合出版需要系统化思维


出版商务周报:整体而言,虽然出版业也推出了一些代表性数字化项目,但真正立足于市场、实现营收的项目并不多,且资源集中度较低。您认为,真正的症结在哪?如何才能真正发挥传统出版的内容优势?


宋吉述:传统出版的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系统化思维,也就是前面提到——内容、平台、营销、销售等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环做不好都很难成功。在统筹集团的融合出版工作过程中,我发现,融合出版做得好的出版社,离开不领导重视、思路明确、合理的组织架构这几点。有的出版社尽管专门成立了数字出版部,更多的是做数字化产品,并没有打通内容生产和分发传播的全流程,融合出版往往就是“两张皮”。


现在我们很清晰认识到,融合出版不仅仅只是一个数字化产品,而是一种内容的多元化出版与分发,渗透在出版产业链的方方面面,必然会涉及多个部门,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焦点问题还是——融合出版谁来做?如何为参与融合出版的人才匹配相应的考核机制?我们集团正在考虑推进新型内容生产单位的探索试点,以及推出新型人才的培养计划等重要举措,正是为了解决这些新的问题。

 

出版商务周报:凤凰出版集团联合新榜举办了首届出版业新媒体发展论坛,还邀请了MCN 机构、自媒体机构、研究院校、出版机构,举办该活动的初衷是?


金玲:目前出版业对融合出版的认知差异较大,要么是传统出版人不愿接触新媒体,要么是对传统内容的思维方式不愿改变。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目的很简单,一是帮助出版机构向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学习,二是推动出版机构与平台、新媒体务实的合作,三是希望能够带动出版同行去了解新玩法,打开新视野。


在本次论坛上,我们联合新榜发布的《出版行业新媒体研究报告》,通过采集、分析监控到的全国46个出版集团、583家出版社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B站、微信视频号六个平台共计超过1800个机构认证账号(不含报刊类账号)2021年上半年的传播数据,试图揭示出版行业新媒体发展规律与趋势。


“研究报告”中首次推出2021年上半年全国出版集团和出版社新媒体影响力跨平台总榜和分榜,予出版行业从业者及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我们希望,这样的行业新媒体画像和研究成果,能够助力出版业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