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沿着青石板路回望童年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发布时间: 2021-10-29 17:24:34

 

image.png

《中国童年·八月的染屋》彭学军著/新世纪出版社2020年11月版/33.00元


○吴晓玲


《八月的染屋》中,作家彭学军立足自己真实的童年经历,沿着文字铺成的青石板路回望了她在湘西的童年。彭学军出生于湖南吉首,童年时她随父母到湘西凤凰古城的一个苗寨,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彭学军不断回望、反刍这段童年记忆,写出了一篇篇关于童年与成长的故事,垒砌成《八月的染屋》这部小说集。该书是新世纪出版社“中国童年”系列图书之一,包括《油纸伞》《水孩子》《染屋》《炊烟如岚》等11篇小说。

由于长时间生活在湘西大地上,彭学军的写作与湘西产生了复杂且神奇的关联。这决定了她笔下的湘西是写实的。一是有关传统建筑的介绍。如《油纸伞》中,作者描绘了“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中”积木似的苗族传统建筑——吊脚楼,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主要场所,更是作品中故事发生所依托的“舞台”。二是关于传统节日民俗的讲述,如《油纸伞》中介绍了苗寨端午民俗仪式——跳伞舞,这是“祭河神的一种仪式”,祈求河神“保佑两岸生灵平平安安”。三是关于传统服饰的描写,写出了苗族服饰的古朴美丽,这在《载歌载舞》中有详细体现。

除了严谨的写实,彭学军更擅长浪漫的想象。基于描述真实的地域背景,作者围绕自己的童年经历展开想象,使得故事呈现出写实与想象的交融。如《油纸伞》中,油纸伞是爷爷做给奶奶的信物,爷爷许下了“一辈子都为子孙后代遮风挡雨”的承诺。“我”根据奶奶讲述的回忆,想象还原了抗战期间油纸伞挡住鬼子兵保护了奶奶和爸爸的动人往事。而在后来的洪水中,油纸伞“凭着它的纸面竹骨始终带着我漂浮在黄水浊浪上”,那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神奇力量再一次庇护了爷爷的后代——“我”。对于这两次奇妙的庇护,“我”反复发问:“爷爷,你的油纸伞是用什么做的?”作者看似没有得到回应,内心却早有答案。这则故事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全篇没有写明一个“爱”字,却处处暗示了爷爷在油纸伞中注入了浓浓的爱意,使其成为了爱的力量之象征,点出了“爱具有无穷力量”的中心主旨。

《八月的染屋》由一篇篇丰盈厚重的儿童成长小说组成,作者从儿童视角出发,塑造了九九、沙吉、五龙、三宝、八月、小树等一系列孩童形象,通过讲述他们的成长,表达充满哲学意蕴的深刻主旨。《天晴了 下雨了》里讲述了一个关于责任、勇气、追寻与友谊的故事:少年五龙为了给久旱的村子请来人工降雨,便离家远走去未知的柏树乡。他一路跋山涉水,遇到了与他目标一致的三宝、守护瓜地的女孩。作者从儿童视角写出了童真童趣:“女孩告诉他们说,瓜地里有十二个西瓜,她用十二生肖来命名它们,虎婆婆、兔白牙、精猴、花鸡……被他们吃掉的叫狗子。”这是专属于儿童眼中“万物皆有灵”的童话意识。书中还写出了少年的坚韧与勇敢:“只要方向是对的,不管走多久,总能走到。”少年暗暗下定的这句决心之言彰显着哲学主旨。故事最后,五龙和三宝并未找到人工降雨队伍,却因倦怠在装满桔子的卡车里吃饱睡足,这辆车又戏剧性地把他们送回了村子。更令人欣喜的是,村子里下起了大雨——宽容的大团圆结局,似乎是命运对他们这次勇敢仗义之旅的眷顾和嘉奖,也暗含作者对儿童成长的期盼。

“一切都源自童年”,童年记忆是写作永恒的母题。读者通过阅读《八月的染屋》,与书中的九九、沙吉、五龙、三宝、八月、小树、加加等人相遇,一起体悟童年的乐趣、人生的滋味,增加对人性的认识。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写道:“童心是相通的,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一百年前还是一百年后。”在《八月的染屋》中,彭学军坚持了自己的叙事,写出了一部适合孩子读,也适合大人读,更适合亲子一起读的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