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南方出版传媒为1300万师生开启“云上”课程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2-07 14:48:00


image.png

湛江市第十六小学教师陈玉珍利用“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开讲特色语文课。受访者供图


image.png

韶关市和平路小学教师黄玉玲应用数字教材开展教学。受访者供图


image.png

广州市白云区召开国家课程数字教材应用培训会。受访者供图


自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作为教育大省,广东迅速响应落实,推出一系列相关政策举措。省教育厅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全覆盖项目,并将其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抓手之一,集智集力打造“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

2021年以来,南方出版传媒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将国家课程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全覆盖工程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集中调配资源,加速平台迭代升级,助推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踏上“快车道”。截至目前,全省已开通激活师生用户逾1300万人,覆盖项目目标要求的各县级区域超1.9万所学校,在覆盖师生规模、品种、学科、区域等方面,均在国内位居前列,助力消除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差距。


●南方日报记者 陈理


 踔厉开新局 

应用创新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数字教材全覆盖


2017年,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社会机构开发集聚优质资源,加强与出版机构的合作,通过征集、购买、共享等方式汇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引进立体化的数字教材。

广东省以国家课程教材为核心,聚焦国家课程教材的优质化供给及应用,推动优质资源的有效应用,让老师们上好课、孩子们上好学。

2017年初,为进一步深化推进“三通两平台”,省教育厅提出“两提质两标杆项目”,其中一个重要的提质项目,便是“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全覆盖项目”(下称“数字教材应用全覆盖项目”)。

早在数字教材应用全覆盖项目正式实施前,省教育厅于2012年开始,便展开研讨论证,并相继在中山、阳江、东莞、珠海等6个地市开展应用试点实验,覆盖区、县、镇超过50个,学校超过300所,教师超过2.3万人,学生超过4万人。

试点实验取得良好反响,为进一步推动数字教材应用全覆盖,2016年,省教育厅进一步指导南方出版传媒,将广东省义务教育主要教材配套的人教版数字教材服务接入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供全省约76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使用,开展全省数字教材教学应用。

随着数字教材应用全覆盖程度不断加深,2016年底,数字教材应用全覆盖项目进入实质性筹备阶段,为进一步落实省教育厅的战略部署,南方出版传媒于次年7月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加速了数字教材在省内的全覆盖落地工作。

依托优质教材资源,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提质增效,在省教育厅指导下,南方出版传媒组建专家团队研究数字教材教学应用模式,组织技术团队开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相继于广州、珠海、肇庆等地开展数字教材教学应用试点。

经历一年的研讨论证和对试点深入观察,2018年,数字教材应用全覆盖项目正式启动。同年9月,“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营。2019年,广东省教育厅通过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数字教材应用平台正式上线,供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师生免费使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国家课程数字教材全学段、全学科全覆盖。


技术赋能

提质增效按下教育信息化“加速键”


在搭建完善“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后,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数字教材应用全覆盖向实现“课堂革命”的教改提质方向转变?

广东聚焦破解教育改革和信息化应用“最后一公里”,推动各地各学校在推进数字教材应用全覆盖项目的同时,强化课堂教学流程再造、模式创新、目标重建,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革命”。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关键要提升其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2019年,数字教材应用全覆盖项目正式实施后,省教育厅迅速启动“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数字教材及应用服务培训班”,面向各地市教育局分管领导和电教、教研、继教部门负责人召开项目落地应用启动培训。同年3月,省教育厅印发通知,推动全年组织8场省级培训,培训覆盖20个地市。

数字教材应用全覆盖项目强调规模化和全覆盖,利用先进技术和互联网创新思维,让“课堂革命”不仅在城市发生,更在广大农村地区发生。

为辐射更宽广的地区,在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信息化处具体指导下,以省教研院、省电教馆、南方出版传媒为工作机构,下沉20个地市及其所辖区县,组织超130场培训,培训校长、教研员、校管理员、骨干教师等超2万人次,形成2个试点市、7个试点区,指导完成建设19所示范校,培养了一批应用骨干教师,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课例。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云上”平台为支撑广东省广大师生实现“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省教育厅部署要求,数字教材应用平台成为全省学生自学或师生在线教与学平台之一,并第一时间在平台上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电子书,向师生科普防疫相关知识。

如今,面向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为进一步构建基础教育发展新生态,2020年,在广东省教育厅基信处指导下、省教研院教研引领下,省电教馆带领南方出版传媒组织专家团队,赴湛江等8个地市开展深度调研和应用指导,推动完善数字教材版本、资源和工具供给。

广州市天河区数字教材应用开展采取“五合一”“四应用”区域数字教材整体推进的策略;佛山市南海区开展数字教材“陪伴式导师团”的落地服务;中山市将推进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工作列入2020年度中山市十件民生实事……一个个示范区域特色推进数字教材全覆盖工作项目在实践中落地,为广东教育信息化按下“加速键”。


教学提质

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


如今,“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不仅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教学成效,平台还不断迭代升级,探索教学创新应用,推动广东省教育创新。

截至目前,平台承载了人教版(包括统编版)全学科全学段的数字教材,在当前国家课程教材的过渡阶段,还顺应一线教师需求配备其他版本的数字教材,累计上线教材278种,覆盖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共12个学科,帮助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优质教学资源的差距,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此外,在教育信息化专家的指导下,该平台打造基于数字教材的创新型教学应用模块,助力“课堂革命”,支持翻转课堂、主题探究、问题解决及自定义模式四类教学应用模式,多维度满足师生开展创新型教学活动的需求。

“物理学科有一定的抽象性,有很多纸质书本无法提供的情境以及描述的画面,通过数字教材可以实现。”原广州市华颖外国语学校校长马新说,利用数字教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数字教材的应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也减轻了老师在开发多媒体资源方面的工作量和负担,提高工作效能。如今,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已初步实现“点点用”,即数字教材的零门槛应用;在发达地区,不少教师已在“点点用”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数字教材的应用,并通过灵活组合与重组,逐步实现“改改用”。

接下来,广东省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全覆盖,配合制定数字教材行业标准,推进国家课程数字教材及配套教育资源建设,提高数字教材研发、出版的效率和质量;利用数字教材的线上服务特点,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在线辐射农村和边远地区薄弱学校;立足“互联网+”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数字教材规模化、常态化应用,推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我们将聚焦课程、教学、评价、治理等环节,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推行‘无感式’‘伴随式’课程与质量监测,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的数据采集机制,高质量辅助决策和治理,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展现新作为 


广东省督学顾问、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河:

以项目实施推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随着“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的不断推广普及,越来越多师生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受益。针对该平台的相关情况,省督学顾问、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河作了相关介绍。

问:当前数字资源和教材涵盖了哪些内容?

叶河:2020—2021学年,根据义务教育国家课程纸质教材修订、重排等内容变化情况和教学特点,目前我们已同步完成2020年秋季、2021年春季数字教材资源更新共188本。

根据资源完善的指标要求,在人教版、粤版的基础上,北师大版《数学》《生物》与外研版《英语》共36本数字教材在平台正式上线。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平台共上线教材278种,覆盖一至九年级共12个学科。

在梳理粤版《物理》学科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搭建的“数字资源碎片化实验平台”完成了粤版《物理》(八、九年级)共4本数字教材的资源碎片化实验。同时,还增加主要科目数字教材的习题碎片化开发,教材课后习题内容将解析成碎片化资源,重新加工成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直接使用的习题资源。

问:当前省内数字教材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叶河: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平台在全省已开通激活师生用户逾1300万人,使用学校约1.9万所,使用区域覆盖全省188个县级区域(含东莞、中山镇级区域)。

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方面尤显重要,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与教学同步的国家课程数字教材与数字教育资源,通过线上教学平台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支撑。比如2020年疫情来袭,各地市教育局以数字教材应用平台为抓手,支撑广东省师生实现“停课不停学”。2021年5月底广州新冠疫情期间,数字教材应用平台被列入广州市教育局线上教育支撑平台之一,为学生正常的上课与老师的备课提供支撑。

问:如何保障平台的日常运维?

叶河:“‘粤教翔云’数字教材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可视化应用效果模块,实现了各地市、区县、学校数字教材平台应用数据分析结果的自动呈现,根据用户数据有效实现用户区域分级、分校、分类管理,及时对使用率、应用情况进行展示。

为了满足省、市、区级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对接的需求,平台提供了数字教材应用数据接口,通过统一用户认证、统一业务规范和统一技术标准,实现各级数字教育教学平台唤起并单点登录数字教材应用平台,平台账户无缝对接、资源与数据共享,促进了各级数字教育教学平台与“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的双向开放与融合。


 干出新气象 

智慧教育“云课堂”

助力突破教学难点


“平台内视频资源很多是单独的实验,时间短,且实验操作拍得非常清楚。”广州市华颖外国语学校初中生物老师仝冉冉表示,因课时较多,平时难以有时间安排其他事情,专业发展受限,随着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出现,不仅节省了时间,工作效率也得到有效提高。

初中阶段,不少学生对实验充满兴趣,但部分学校实验设备有限,有时无法满足生物课的实验要求。为解决“实验难”问题,广州市华颖外国语学校给初中每个班级的教室都配备了虚拟实验设备,安装了“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

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仝冉冉还会利用平台,收集学生的课堂小测情况,当堂给予反馈,有重点地突破教学难点。

为帮助更多教师熟练应用平台,提升综合素质,2020—2021学年度,全省在潮州、中山、佛山新增应用示范校39所,至此,广东省国家课程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示范校达79所。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已开展省、市、区县和学校多层级数字教材应用培训共160场,其中省级培训6场、地市级培训77场、区县级培训65场、校级线下培训12场,参训人数超过50万人次。

“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充分地嵌入新媒体新技术手段保障并促进教学的进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帮助学生更便利地进行智慧学习。”河源市东源县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研究指导小组成员戴海霞说。

此外,南方出版传媒不断优化线上培训内容,更新相关培训资源,为教师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同时协助各地市组织开展数字教材应用教学研讨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2020—2021学年度,广东省教育厅组建数字教材专家团队,广泛征集具有特色的数字教材优秀应用案例,形成了一批基于“点点用”“改改用”“创创用”的优秀示范案例,涵盖一至九年级11个学科,并已在平台门户网站上线。

广东省教研院教研室主任曾令鹏表示,要深入研究并建立基于数字教材的新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内容重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数字教材规模化、常态化应用。


 奋楫赶考路 


●“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承载了人教版(包括统编版)全学科全学段的数字教材,并顺应一线教师需求配备了粤版、北师大版和外研版等数字教材,目前数字教材应用平台共上线教材278种,覆盖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共12个学科。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覆盖全省各县(市区)19228所中小学及教学点,开通激活用户逾1300万人。

●南方出版传媒在湛江、茂名、阳江等地市成立了20个“国家课程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服务中心”,提供本地化快速响应服务。通过线上直播、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数字教材应用培训活动,灵活开展省、市、区(县)和学校多层级数字教材应用培训近400场,参训人数超60万人次。

●接下来,在“双减”背景下,为进一步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有关要求,将围绕制定数字教材行业标准、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减负提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互联网+”人才培养新模式、助力教育大数据综合治理、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的核心作用,继续擦亮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广东模式”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