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京穗连线召开《乌江引》研讨会:对伟大长征精神的崭新书写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发布时间: 2022-03-29 09:30:01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通讯员 陈思 陈宾杰 李然


3月26日,“纪实与虚构的交响——长篇小说《乌江引》研讨会”在京穗两地以视频连线方式同步举行。


研讨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作协创联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作协、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花城出版社承办,广州市文联、深圳市文联协办。


1_副本.jpg


《乌江引》呈现的是长征史诗的另一个传奇,一支鲜为人知的秘密力量,这便是以“破译三杰”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为破译主力的中革军委二局。


《乌江引》首发以来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热情反响,文学界和史学界也予以高度评价。这部作品“立体呈现了伟大征程史诗般的庄重和壮阔”,被誉为“对伟大长征精神的崭新书写”。


1_副本.jpg


在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从纪实与虚构融合的角度对这部作品的文学性进行了深入解读和阐释。


专家们一致认为,作家庞贝在小说主题、结构、叙事、人称和语言诸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使得小说文本呈现出很高的文学品质。在纪实与虚构的关系处理上,对于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评价说:“长征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历史的富矿,文学呈现还远远不够。《乌江引》可以说是交出了比较独特的文学的答卷,是中国文学、中国作家向长征这个伟大题材的致敬。”


1_副本.jpg


“‘纪实与虚构的交响’,这个表述能够抓住这部作品的魂。”《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表示,书里第一部分《速写》,庞贝用“我们”这个人称讲述,用亲历者的口吻虚构;第二部分《侧影》通过纪实、考察,讲述真相,两部分构成交响,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认为《乌江引》具有三个启示:“一是结构上的心思,尤其是最后一部分《附录》,当年中革军委二局这些无名英雄的真名实姓,虽然就是一页纸,但能感觉到特别沉甸甸的分量。二是在叙事上非常用心。三是隐喻的使用,譬如书名中这个‘引’字,还有正文最后的‘渡’字,渡过这条河。”


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教授看来,《乌江引》打破了虚构和纪实的固定概念,“作者庞贝把小说的功能扩大,让我们看到小说的一种新的功能。我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乌江引》,我更愿意用‘还原’这个词来理解庞贝写作的目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在分析作品文体创新的同时,也谈及《乌江引》的“技术意义”:“我们关于长征的书写和想象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而且有特色的、有个性的、有力量的书写更是非常罕见,《乌江引》为当代文学写作关于长征的想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茅盾文学奖得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徐则臣认为,从《无尽藏》到《独角兽》,再到这部《乌江引》,庞贝都在结构上大做文章,同时把纯文学的母题跟通俗小说或者类型小说的结构、写法结合起来。“《乌江引》基本素材都是从史料文献中来的,庞贝把最实的文献文学化,也就是说把历史文学化,把非虚构的东西虚构化,他找到了一条路。”


1_副本.jpg


86岁的资深信息高级军官贺承选,这位从延安走来的技侦战线老兵,作为军委二局事业的传承人,也亲临会场对《乌江引》的出版表示祝贺。他说自己所在系统出了三位作家,莫言、麦家、庞贝。《乌江引》最大的特点是真实,因此在军界获得了热烈的反响。


原成都军区一局局长张俊在书面发言中说,《乌江引》是对那段历史传奇的“有温度的描写”。红军“破译三杰”之一邹毕兆之女邹雪芳也亲临北京会场,她说《乌江引》再现了那个令人难忘的隐秘岁月,读来令人不忍释手。


1.jpg


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评价说:“这是一部具有大气磅礴之势和绚烂夺目之美的探索之书、创新之作,独特之书。”在张培忠看来,该书的独特性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题材本身的独特性;二是叙事视角的独特性;三是作家写作的独特性。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