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讴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长河之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 2022-05-07 14:35:08

2022050609224031.png


《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是一部全景式史志式记录广东小康工程的鸿篇力作、首部全面讲述广东小康建设辉煌成就的大型纪实文学,是广东现实题材创作的小康“创业史”。该部作品由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担任总撰稿,由13位作家历时一年多创作完成,共有4卷,由花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部作品选题定位为通俗历史、百姓故事、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以老百姓生活变化为立足点,采取编年史方式构建创作框架,以100万字篇幅、600多个生动故事、1000多个人物,以南粤热土为舞台呈现一系列关键而翔实的历史场景、历史事件,阐释了在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必然,揭示了中国崛起与世界发展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辩证关系。


有力推进讴歌新时代、表现新征程的主题文学创作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李敬泽


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特殊的意义。对于我们中华大地上每一个地方来说,过去几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经历的向着全面小康的奋斗历程,这确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我们有责任把它们像史志、史书、地方志一样记录下来。既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未来的人。


如果说以史志的观点、角度来看,我觉得《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可能是最接近于一种史志构想的大书。什么是史?史讲的是一个时间的历程,是在时间中,事物的发展。什么是志?包含一个空间的状态。在《奋斗与辉煌》中,确实既看到史,也看到志;既看到时间,也看到了空间;既看到了大的时代发展、时代趋势,也看到了非常具体的地方、空间点,人民的奋斗、人民的抉择,人民向着一个宏大的历史目标迈进的图景。从这个意义上说,《奋斗与辉煌》是一部广东的小康志或者是广东的小康史。广东由于它在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整个中国改革开放、中国发展历程中的特殊重要意义,这样一部广东小康史、广东小康志,它的意义也非常不一般。


同时,我觉得这一部书有很重要的文学价值。一共13位作家参与了这部书的写作,这13位作家很多我都熟悉,也基本了解他们的创作,感觉到这13位作家是全力以赴、充满激情、充满热情地参与到这项集体的事业里。刚才大家都讲到,这部书很重要的特点,叫做小切口,大视野。这其实不仅仅是报告文学创作的路径,同时也是现在重点文学创作、主旋律创作被反复证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功经验。但是说老实话,怎么样能够做到小切口,怎么能够在小的切口上再现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同时体现出时代风云、历史的变化和趋势,体现出伟大的宏大的总体性,这远不是说起来那么容易,这都要落实到作家的创作状态,落实到作家的创作能力中。作家必须要能够做到上接天、下接地,既要能够深刻地洞察和掌握时代历史的风云,同时又能够把总体性的认识和无限丰富、无限复杂、个别、具体的人民生活联系起来。从文学创作经验来说,这是极高的境界,这也是极高的难度。


这13位作家以高度的自觉性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奋斗与辉煌》实际上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出了这么一部书,我相信对于这13位作家来说,经过了这次写作,他们对于时代、生活、历史的认识境界和水平,他们的主体建构的状态也有很大的提高和很大的进步。我特别期待着这13位作家能够由此开始,进入他们进一步的个人创作,能够拿出有力的反映新时代新征程,能够在个别、具体中见出总体,在具体、个别中见出我们本质的重要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奋斗与辉煌》的写作对这些作家的特殊意义会有力地彰显出来。


《奋斗与辉煌》的创作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含量、高度的历史含量,同时也包含着作协组织高度的组织含量、出版社高度的策划含量。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以更多、更具创意的方式去组织主题创作,如何以这样一部书、一个组织方式带动起广东广大作家,投入到我们伟大的人民史诗的写作中去,都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今年是我们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一年,我也特别期待在这基础上,广东作协、广东的出版社、广东的作家能够不仅仅是把它当作一部书,而是把它当作一个新征程的有力的起点,进一步有力地推进我们讴歌新时代、表现新征程的主题文学创作。我相信,广东在新征程上会推出更多的大作品、更多的人民史诗这样体现时代高度的作品。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 李炳银


这部书真实地记述了改革开放大门开启的情形及大门开启之后各种复杂矛盾社会情景在曲折中不断改变前进的内容,非常具象细腻。这些内容,发生在广东,对广东、中国社会的现实历史进程影响巨大。像以东莞开展的“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三来一补”企业生产运营方式、清远的稻田管理“五定一奖”(定劳力、定地段、定产量、定工分、定成本,超产奖励)、南海县的“六个轮子一起转”(县、公社、大队、生产队、个体、联合体)公私体制联合行动的创新、高要县围绕陈志雄个体企业雇工人数的“七上八下”的界限讨论,一直到在深圳建立特区,袁庚领导在蛇口建立工业区,宝安县南岭村张伟基奋起修路、积极大胆引进外资等伴随改革开放而来的精彩演出,使深圳、广东的社会面貌和经济活动迅速发生巨大的改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引领和示范,为国人和世界所密切关注等等内容,使人温故知新,真切感受历史变迁。


因为是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所以广东时常有出人意料的主张与行动,像蛇口提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口号,像深圳国贸饭店建设的深圳速度,像广州白天鹅宾馆打开大门,让人们感受“世界领先水准的服务和更高品质的生活”的情景等。广东、深圳、珠海等地,创造的很多中国第一,甚至是世界第一,用大量的事实证明,广东是“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重要地方。这种“杀出一条血路”的很多表现情形,如今看来,依然激动人心。


《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从很多个角度和方面,真实地书写展现了广东这块热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岁月,接受八面来风,在“疏”“堵”并举的进程中前行。从而风生水起,舟楫变通途,勇者不惧,分享艰难,市场催生立法,筑牢小康之基;情满珠江,城乡交响,是城还是村很难区别,此心安处是吾乡,让美丽走上舞台;在生死时速中织牢民生安全网,广东老板争做慈善样板,促进生态文明,唤得青山回;向世界展示深圳,用创新赢得未来;文化是一种力量,厕所革命,智造城市,任何创新都是人的创新;“一带一路”天地宽,大湾区交响曲动……在中国迈向新时代的时候,广东以它的探索、追求、创新、行动,为中国的改革开放闯出了个性的演出,一片灿烂的世界,一条经历曲折、率先走向小康的阳光大道,为中国迎接世界百年之大变局的时候提供了力量的动人情形。奋发与辉煌的历史记录,令人感佩多多!


历史总是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中成长存在,其中充满着复杂多样的表现和结果。但历史又以其沉淀的结果方式在凝固存在于未来的岁月中,供人们回望和认识理解。这套《奋斗与辉煌》,正是在对广东此前40多年发展变革道路的回望中的很好记述、认识和理解,具有在宏观背景下用微观方式展现的特点,又有像水珠映照太阳光亮般的奇特效果。在张培忠十分独到的历史见识和简洁背景文字引领下,四卷作品的内容非常丰富,在很多事件故事和人物经历命运中,使历史生活有一种鲜活的呈现,并因叙述描写的细节多样精彩而具有真实甚至传奇的阅读感受。这是广东小康之路的一部恢宏史志,也是用文学的情怀和笔墨经历感受与描述表达历史的优秀成果。在历史和文学方面,都充溢着灵动温暖,神奇与豪迈的个性气息。“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一部奋斗者的精神颂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丁晓原


近年来,广东文学界砥砺奋进,创作成就斐然可观。今天我们研讨的这部《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就是其中突出的成果。


一、《奋斗与辉煌》,是我国第一部全景式立体化的反映全面小康建设历史成就的文学报告,是第一部融合了脱贫小康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大历史叙事的,内容综合广博、超大体量的叙事作品,同时也是一部书写对象的史诗性和文本叙事的史诗性相统一的纪实之作。


二、从作品内容和结构看,这是一部史诗性大著。作品题材及其内容显然具有宏大的史诗性,而在文本的建构上,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有致力于与客体相适配的史诗模式建构的自觉。作品的大构架是一种史诗与史诗的对话。从时间轴线上作品起自1978年收于2020年,纵深长达40多年,与改革开放的大叙事重合一致。作者依据写作对象历时演进的肌理和作品分卷的需要,将其设置为四卷。每一卷卷名的标立,给出了相关时段的历史特质和小康叙事的阶段性主题。这样的叙事安排既清晰地呈现了历史进程的客观存在,同时又通过主体对题材的调度和组织,凸显了蕴含在演进中的历史意义。小康叙事与改革开放叙事的有机融合,符合写作对象历史逻辑的本真。小康是一个综合系统集成的范畴。作者基于对新时代中国小康思想逻辑内涵的准确理解和充分把握,在流线的时间纵轴上建立起一个纵横共生、枝繁叶茂的庞大而有机的叙事结构。这样的结构有效地集纳了广博丰赡的写作内容,使作品获得作为史诗叙事名副其实的博大与饱满的容量和分量。四卷长篇采入600多个故事,容纳1000多个人物,在这些故事和人物中融入的是广东小康建设史、改革开放史中具有初始性、标志性、历史性的重大事件,奋斗传奇和重大成就。其间辐射出巨量的社会演进信息,实录并存活着大时代变迁中种种耐人回味的细节和气息。


三、从作品的具体叙事建构看,宏大叙事与人物事件个案叙事的结合,达成作品的史诗品格。《奋斗与辉煌》是国家民族叙事与个人命运叙事的有机融合。全面小康叙事应当有宏大的历史与现实的呈现,但也不能缺失对具有某种聚变效应的具体而微小的“粒子”的凝视。而且更需要通过富有表现力的小微叙事支撑宏大叙事的达成。《奋斗与辉煌》有像特区设立这样高端视角的回望,但更多的是对基层物事和人物的注视,作品注重形态小微但富有意蕴的品质叙事。作为一部宏大的人民史诗,《奋斗与辉煌》注重对史诗创造的主体人民的表现。从文本组织上看,构成其中基本叙事的是“我们都是追梦人”的奋斗者故事。从某种角度看,《奋斗与辉煌》这部广东小康叙事,是一部饱满动人的奋斗者、追梦人的精神史。这是写作者自觉的设计和追求,也是从作品所写人物故事中获得的启示。“奋斗”其实就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品质,小康和幸福是靠奋斗创造出来的。作品序言中有很明确的表述:“精神的力量支撑着奋斗,创造了辉煌。那是‘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敢于触及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在特殊语境中只做不说的务实精神”,“不观望不等待、适时选择最优选项的灵活精神,不排外、不排他的包容精神,讲规矩、守规矩的契约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作品通过具体的人物的精神叙事,将这些广东精神、中国精神落到实处。非虚构叙事要有人物的叙事才能生成文学的意义,人物要有精神才有灵魂,具有灵魂的人物才能行稳致远,创造辉煌。《奋斗与辉煌》是一部奋斗者的精神颂,其中闪亮着追梦人普通而伟大的灵魂,让我们心生感动。


为时代抒怀 为小康放歌


《文艺报》总编辑 梁鸿鹰


近几年来,广东文学界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有效,创作出版蒸蒸日上,焕发的精气神给人以巨大鼓舞,南中国文学焕发新的生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小康与大同,同样是世界之梦、人类之梦。广东奔小康过程中在社会、经济、文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各个方面的发展,凝聚着广东与世界、与整个国家发展进步的联系,值得作家奋力书写。中华民族远古以来就有大同、小康的理想追求,数千年来从未中断,我们的奋斗史中,如果没有共同富裕共同小康,就没有民族的振兴。长篇报告文学《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以开阔的视野、宏伟的气势,将广东人民的小康叙事与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紧密结合起来,放在中国的百年奋斗历史当中去考察,放在更高远的视点上去表达。作品雄辩地告诉我们,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希望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扬帆起航。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确定的让全体人民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目标,所有这一切,在广东的小康建设中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


《奋斗与辉煌》是为时代书写,为时代抒怀的力作,作品以史志般的笔触,系统回顾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期间广东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等重要侧面,向伟大的时代致敬,向我们的党致敬,向热土致敬,伟大史诗和奇迹得益于时代大潮中广东人民被激发出来的创造精神,焕发的无穷力量。80年代初我国建立特区、实行开放,以及吸引外资,广东先行先试,走在全国前列,新时代持续全民族的创造与奋斗,书写了广东人民奔小康的新辉煌。


对于一部文艺作品,人们更多地想看到里面丰满生动的人、具体鲜活的事。这部作品无疑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它作为一部为南中国改革开放写史立传的作品,生动揭示了广东小康的成功奇迹与人民的创造,一切幸福都是从奋斗中来的,创造力是时代所激发与感召的。作品以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凸显了历史的真实性,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作品无可辩驳的真实性来自采访、研究、对于历史事实的提炼,把广东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新世纪、新时代不同时期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人民的需求的努力奋斗凸显了出来,充溢着人间烟火气,成为广东老百姓在小康之路上的心灵史、情感史、生活史最好的记录。


作品超越了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化学范畴,抓住了广东在40多年的历史变革中人的观念转变,以及文化上的创造、精神上的解放等核心。比方广东人对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践行,在法治观念、公民意识、知识产权观念等方面的领先,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首创。作品对奋斗、创新、变革等的张扬,使时代精神成为发展的关键词。以观念为先导带动制度设计,以观念变革推动实践,观念飞跃和制度设计的匹配极大解放和创造生产力,作品当中600多个广东人奋斗故事、1000多个人物,融入上百种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中,广东在连续34年全国第一的背后,有着大量付出与凝聚的精神财富,作品呈现的一切,感人至深。如作品对广东从1978年开端的一系列文化创造,对广东从文学到戏剧、电影、电视剧到美术界的变革,以及带来的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精神上的小康的描述。作品以种种精彩的故事构成了血肉丰满的全景化多方位南中国改革精神成长史。


作品的创作发挥了集体创作优势,2019年11月起广东省作协、省出版集团合力打造,持续奋战一年多、攻坚采写、呕心沥血,使之具有世界视野、史诗品格与百姓温度,为文学与出版的互动积累了非常成功的经验。


从小切口反映大历史大主题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莉


首先我要特别祝贺广东省作协和花城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特别有重量、有分量、有意义的巨著。在我看来,它其实是一部长河式、多画卷的报告文学。它全面、详细地呈现了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期间,广东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等许多侧面的变化,是读者学习、了解广东小康建设成就的一部好书。


为什么说它是一个长河式的报告文学?首先是时间跨度,从1978—2020年,分成四卷本。四个时间段我觉得非常有总体性、历史眼光:1978—1991年是百端待举,1992—2001年是风生水起,2001—2011年是攻坚克难,2012—2020年是筑梦飞扬。这部书是集体创作,是13名作家集体努力的结果,也显示了广东省作协的创作力度和决心,非常让人感慨。


正是因为集体创作和对时间节点的把握,使这部作品具备长河式特征的同时,也有总体性的眼光。比如说,它虽然从1978年写起,但是视野可以上溯到中华民族千年小康的追求,或者是鸦片战争180多年以来、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历史的背景涵盖在小康叙事里边。当然,我特别欣赏的文本重点是后20年,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小康叙事历程。


其次是全景式的画卷。四卷本里有许多融合是鲜活的,有毛茸茸的生活质感,容易引起共鸣。读这部书时,我以前的很多记忆被激活了。比如,在80年代,那时候我年纪挺小,但是关于深圳、广东的记忆还是很深刻。广东一直敢为天下先,一直走在整个时代浪潮的前边。这本书不仅唤回了我的记忆,也让我对那一段的历史有重新认知。当时我特别喜欢看一位深圳作家的小说,就是刘西鸿的《你不可改变我》,那篇小说今天看来写的是深圳的生活方式和深圳速度。那个时候,大家非常向往深圳,这个向往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而且是文化意义上的。特别说一点,读到《金山银山》的部分,我特别感慨,三四年前,一个深圳的朋友带我去看一个湿地,从繁华的地方去到特别大、特别美的湿地,正值夕阳西下。我完全没有想到像深圳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竟有这样一个安静的地方,而且生态保护非常好。读这一节,我非常感性地认识到,原来保护我们的青山绿水在整个广东小康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且,我看到书中写到基层河长的巡河、茅洲河的变化等等细节,非常有说服力。这部书让我们知道这些“美”从何而来,它是奋斗而来,是有意识地去努力、去建设而来。


这是非常好的主题出版作品,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即如何全面建成、建成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些什么。同时,作品通过普通人的日常故事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非常具有文学性。这是从小切口反映大的历史、大的主题的作品,也就是说,它以报告文学的形式,通过讲述百姓生活的变化和个人命运来折射时代变迁,有故事、细节、温度、情感,具有时代性、可读性,也很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