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渠道变窄、物流受阻,少儿社如何寻求出路?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发布时间: 2022-06-24 09:49:15

少儿社作为近些年来中国出版业最活跃的出版力量,商业探路灵活且丰富。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反弹,让整个出版行业经历严峻考验,物流受阻,渠道变窄,员工居家办公等新问题扑面而来。少儿社要应对的难题不再仅是屡屡提及的竞争白热化、线上低折扣、作家资源战、数字化转型滞后等积弊。在新老问题夹击下,一向敏锐的少儿社又该如何寻求出路?


对此,本报记者专访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与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陆小新,探究两家品牌少儿社在应对疫情与推进战略方面的新思考与新举措。


白冰:接力社一直在主动求新求变 


“西方不亮东方亮,丢了南方有北方”,在接力出版社(下文简称“接力社”)总编辑白冰看来,当前传统出版发展颇具创新空间。深耕出版业37年,白冰心中“创新力即企业竞争力”的理念始终没有变。防控疫情需要静止,但市场需要流动,面对诸多不确定性,接力社北京出版中心稳住发展节奏,坚守战略部署,在一次次调整中蹚出新路。


微信图片_20220624095031.jpg

白冰(接力出版社总编辑)


关键时刻更重品牌与创新


2020年9月,英国图书市场“杀”出一匹黑马,《周四推理俱乐部》出版后,连续60周冲上《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榜TOP1,成为有口皆碑的现象级畅销书。接力社凭借自身做书的独特眼光,将这一选题纳入囊中,于今年上半年,推出该书的简体中文版。


微信图片_20220624095150_副本.jpg


自4月起,多位抖音荐书KOC(关键意见消费者)通过短视频、直播推荐该书,截至目前,《周四推理俱乐部》相关视频总播放量超260万次,形成了一定的口碑效应,该书自上市以来发行量达40000册。同时,该书直攀抖音文学书爆款榜TOP2、当当小说新书榜TOP1;配合豆瓣平台的内容扶持方向打造的新书推广活动,跻身豆瓣悬疑推理小说热门榜单。


这项突围背后,离不开接力社加深拓展和探索新零售、新媒体渠道的一系列动作——瞄准抖音平台上推理小说的热度,提炼图书卖点,与抖音达人一起打磨口播稿,并对播放排期做整体规划,保证新书上市期间荐书视频不间断,从而实现高曝光度和高转化率。据悉,《周四推理俱乐部》的电子书、有声书也即将与读者见面。


很显然,接力社已将短视频平台视为品牌营销的重要方向。以自身的品牌力量作为背书,充分调动出版机构的作家资源、内容资源、读者资源和渠道资源,创新营销模式,创建自己的自播队伍,成为接力社迎战渠道更迭的重要举措。


精益求精是打赢这场硬仗的关键。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接力社稳住发展节奏,继续实施创新战略和品牌战略。白冰表示,接力社的战略布局没有变,会更加积极地去适应市场变化,打造自己的存量转化机制。一方面,进一步调整选题,抓好“两个效益”都突出的重大选题项目,控制产品品种数量,提升单品的“两个效益”,不搞书海战术,坚持以一当十,以一当百。另一方面,持续做好主业,通过四个基地(中国原创图画书创作出版基地、中国儿童分级阅读体验基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童书版权输出基地、中国童书创作出版研习基地)的建设,找到新的拓展方向和发展空间。


数字化转型要主动出击


在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接力社下大力气创新数字出版模式和新媒体运营方式,白冰曾表示,那些实践不是“抵御式”的调整,而是迎接数字化转型的主动出击。面对这波疫情反弹的挑战,白冰再度强调:“数字化战略的地位并没有后移,相反,我们进行了提前布局和加速实施。”


近日,白冰观察到,随着亚马逊宣布Kindle业务将在明后两年退出中国市场,国内电子书平台将会迎来市场重组,Kindle的固定客群和流量将会流向其他平台。面对这次重大的市场变化,接力社积极调整电子书业务布局,重新盘点内容资源,尤其是儿童文学、青年文学、青年科普、漫画等品类,未来将进一步布局垂类平台。同时,针对年度重点项目,将持续坚持纸、电、声富媒体同步开发的策略。


如同人们在疫情封控中总结出的“囤货”和“团购”指南一样,接力社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也更重视未雨绸缪、抱团取暖。


白冰告诉记者,接力社通过自有平台与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积极探索IP运营,开发和延伸影视动漫、网络游戏等产品链、产业链;以天鹅阅读网为试点,探索阅读服务中的增值经营项目;打通业务数据、推广数据、读者数据平台,形成精准发货、选题指导、加印预警、读者分析等数据模型,通过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分析,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聚焦经典IP和有声书,接力社与喜马拉雅影视剧“热剧场”联合,于今年5月上线韩剧《Move to Heaven :我是遗物整理师》原著有声书;与国内国际合作伙伴、作家、画家在线上开会交流,共同推进与加速重大项目进程。


微信图片_20220624095322_副本.jpg


近几年,传统渠道被过度挤压,接力社发展重心快速转到新媒体上,努力拓展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白冰直言:“经历了此轮疫情封控,接力社将进一步调整并完善销售通路、销售平台,既要抓好线上,也要抓好线下,既要做好传统销售平台、销售电商,也要做好新媒体销售平台,全方位、全维度地做好发行销售和网络平台的建设,对销售网络进行动态化管理和调整。下功夫、下力气打造私域流量,做好自播自营业务,努力拓展与抖音、小红书、快团团等自媒体账号的合作,实现‘西方不亮东方亮,丢了南方有北方’。”


多重压力催生发展新模式


线上办公和闭环生产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只要一个环节跟不上,正常生产就无从谈起。自5月6日开始,接力社各部门通力合作,加强线上办公流程标准化,充分调动线上办公软件的使用,召开线上音频会议、视频会议,把大会变成小会,把长会变成短会,重在解决问题,社领导在线审批,确保工作不延误、不断档。


除了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硬件挑战,居家办公也带来诸多隐性困扰。“图书出版工作无法做到完全的无纸化办公,很多内容的审校、核红进度受到影响。线上办公给大家的感觉不是轻松了,而是更累了,因为随时都要保持通讯畅通,随时都有参加线上会议的可能,所有会议都要记录考勤,不能缺席。”白冰感慨道。


2021年,接力出版社建立了C端发货库区,完善了整个发货、物流和客服流程。然而,尚未成熟的物流链在今年遭受重创,成为复工复产的一根软肋。接力社库房集中在河北,年初河北疫情防控升级,物流停滞,直接影响图书入库及发货。


诚然,线上办公并非简单地把办公室“搬”到线上,在生产、经营、渠道、组织管理等核心环节,都需要全面、深入部署。难归难,还得去做。管理者恰如毛细血管的终端,承压也最大,白冰不得不去思考如何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发展新模式。


综合接力社当前的实际发展状况,白冰意识到,创新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对于接力社稳中求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审批流程、工厂直发方式、疫情期间的出入库管理、市场调研和市场论证机制、产销节奏的调整机制等各环节也成为接力社接下来提上日程、重点发力的方面。


面对线上办公能力的相对薄弱,白冰提出,“要继续完善线上办公系统及流程化管理,使图书出版工作的各个岗位和各个流程都可以实现远程办公、无纸化办公。同时,继续完善线上国际交流会议平台,强化和国外合作伙伴的沟通和交流,做好版权输出和引进,做好国际国内合作伙伴的沟通协调工作。”


6月初,北京多区由居家办公调整为正常上班,接力社的编辑们终于结束了漫长的居家办公。对于社里的每一个人而言,这场充满不确定性的暂停与重启,带来的除了挑战,还有对行业新旧问题的重新思考。


陆小新:创新管理 化危为机 


2022年即将过半,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但此次疫情给出版业带来的影响仍然存在。如何弥补上半年疫情带来的损失,成为当前各出版社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一度成为疫情风暴的中心,被迫停摆两个多月之久。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少社”)总编辑陆小新亲历其中,对如何应对疫情给出版工作带来的挑战也有了更深体会。


微信图片_20220624095449_副本.jpg

陆小新(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


仓储物流链中断影响巨大


在疫情封控期间,出版链和物流链中断对造货、发货、销售造成的巨大影响,远远超出预期。上少社图书发货码洋同比减少约10%,其中头部品发货下滑超过20%。从销售层面看,在目前线上渠道销售占比近80%的情况下,疫情造成的物流多点停发停运,直接影响了客户的购物体验。


陆小新表示,疫情初期,上少社期刊板块受疫情影响最大,8刊2报的4月刊无法顺利发出,直接影响后面5月、6月报刊的编辑出版。纸质期刊能否按时出刊和如期发行成为当时最大的问题。对此,社里第一时间成立“5~6月期刊专项工作小组”,讨论并确定全数字出版流程和印厂外迁事宜。根据上少社期刊编校印发的实际情况,立即制订了“期刊全数码流程”,编发部门根据全数码流程管理,协同上下环节,做好编印环节的协调衔接工作,保证了5月和6月刊物如期发稿。此后,根据疫情情况延续至7月、8月刊。


在保证编辑能按时出刊的同时,还要解决如期发行的问题。上少社摸排期刊原印厂和物流公司疫情管控情况,分析上少社期刊的印发周期、印厂布局及全国市场同类期刊发刊情况后,果断做出期刊印发外迁的决定。在做好原印厂说明工作的前提下,落实外地印厂的印制工作和物流发运工作。


陆小新认为,今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出版业更需要加强底线思维,统筹出版发展与安全。出版社既要考虑消费目标群体的细分与产品的销售半径,又要适度分散布局来减少产销停滞的风险,更加合理地布局排版、印厂、仓储、物流。“这可能已经不是做不做的选项,而是如何早布局早实施的事情。今后哪家出版社在库房布局、云印分印业务等方面更早采取有效率、更安全的措施,就会在出版高质量发展方面早日驶入快车道。”


数字化转型助力疫情应对


2022年上半年的疫情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试炼,也让上少社更加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陆小新认为,通过疫情的检验,出版社在以下两个方面应对较为自如:


微信图片_20220624095602.jpg


一是出版活动的数字化转型。今年3月开始,上少社联系开卷蠹鱼举办多群直播营销活动,协调图书作者、责编、蠹鱼三方,并配合制作海报、文案、视频等。《猫博士作文大冒险》营销活动于5月11日晚7点在线上举行,127个书店读者群的32736人参与活动。同时,疫情期间,上少社还举办了主题为“文学致敬百年奋斗 青春不负时代担当”长篇小说《使者》线上作品研讨会、“致敬英雄,童心守沪——2022上海故事大王云展演”活动、开播“点亮童心”“小樟树”云阅读公益讲座以及“小青蛙讲故事活动”等线上活动。近三年来,上少社的很多出版活动都由线下转到线上,积累了一定经验。


微信图片_20220624095636_副本.jpg


值得一提的是,6月1日晚,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指导下,上少社联合抖音推出“十万个为什么·抖音百科奇妙夜”,院士、教授、科普工作者们来到台前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科学知识背后的秘密。近5个小时,10位学者轮番为观众们带来知识盛宴,当晚有1.6亿人次畅享其中。


二是书刊内容的数字化开发与授权。近几年上少社积累了视频课程、音频、电子书等多类型的数字化产品,如《大国重器》《恐龙世界侦探记》等频道、《红色经典少年品读书系》《少年读中国》等音频以及上千种电子书。疫情期间,在纸质图书出版、印刷、销售均受阻滞的情况下,数字化产品的授权依旧正常进行并在各大平台销售。


疫情倒逼出版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上少社也在思考今后出版数字化的发展。陆小新表示,当前上少社出版数字化的体量还不大,转化的成效仍需提升,特别是数字化精品不多,成规模体系的产品较为缺乏,这也是上少社下一步数字化发力的重点。对于存量的经典书刊产品,先评估数字化的可能性,再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对于增量的选题,则在选题确定之时就围绕着版权和数字化进行发力。


陆小新认为,不管是疫情期间还是常态下,营销方式多样化、线上线下齐发力早已是大势所趋。“在加大尝试新媒体运营力度的同时,我始终认为不管渠道如何变化,围绕客户的需求这个方向是不变的,并以此为原则对产品的内容和形态不断打磨。”


居家办公挑战中寻找机遇


居家线上办公最大的困扰是员工对工作场景转换的适应性。陆小新表示,不同于线下办公的单一工作场景,居家期间每个员工不仅需要处理工作,可能还要做家务、照顾家人、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等,因此需要更严密的工作计划、更优秀的团队协作、更流畅的电子化执行体系。上少社在出版ERP管控、书稿编校电子化、发行移动端发货、财务收支、薪资发放等方面都进行了流程再造,已基本具备移动办公的条件。


在团队沟通与协作方面,上少社采取部门内、部门间、社层面的三级工作架构,各个层级尽可能在所在权责范围解决问题。部门内部负责沟通协调选题、编校等环节;部门层面负责出版、管理流程衔接问题;社层面来统筹全社经营的资源,判断和推进出版的节奏和结构。疫情防控期间,上少社一般设定工作提前量,通过固定的视频会议及项目组形式,在出版各环节形成共识,安排工作量,跟踪项目的进展,来把各员工之间的“链条”整合得更紧密。


面对员工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上少社从三个方面着手,帮助员工做好心理调节。一是出版社领导、部门负责人及时掌握员工的动态情况,了解员工生活、工作、防疫等方面的困难,尽力解决员工急难愁盼的困难。二是重点关注感染新冠病毒的员工及家属,跟踪其身体恢复情况和生活物资需求动态。三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激励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尽力担任社区志愿者,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做好聚人心、暖人心的工作,克服困难,为封控在家的员工送去蔬菜、防疫物品等物资。


陆小新表示,这次疫情对出版社是一个考验,但也是提升管理能力、加快出版节奏、转变出版形式的一个契机。今后无论是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还是遇到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上少社的应急措施、协作处理能力都会进一步提高,化危为机,危中寻机,从容应对突发性挑战的能力也会进一步加强。


初审:陈   麟

复审:张维特

终审:宋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