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集思广益献策,坚定信念建设海洋强国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号”忻州网 发布时间: 2022-09-27 17:47:44

袁南生(前外交官,外交学院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中共中央党校超越之路课题组组织一批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同志,响应党中央号召,因应新时代需要,编写了《建设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这部集思广益、献计献策的作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了创新的探索。该书是近十年来中央党校刘德喜教授负责的多项课题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全书共分为海洋强国建设概论、海洋强国战略实践、海洋强国与“一带一路”、黄蓝文明融合发展四个篇章,系统阐述了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实践探索、实现路径和文明理念。


本书的第一个特点:大历史、大空间角度论海洋。


以往论述建设海洋强国的文献作品大多是从海洋事业、海洋政策本身,或从国际政治、地缘战略角度出发。这本书的可贵之处是,对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以及全球化背景,作了方方面面、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挖掘。能够从“大历史”“大空间”的视角研究海洋问题,阐释海洋战略。比如,探讨文明转型与海洋强国建设的关系;强调中国是一个陆海复合型国家,中华民族具有自身独特的海洋文明基因和历史条件。再如,根据21世纪海洋与海洋事业的重大地位和战略作用,探索“一带一路”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问题;提出黄蓝文明融合发展的思考建议;等等。全书体现出较强的宏观思维。


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海洋”之外谈海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参与撰写这部书的专家学者,不少来自海洋科研、管理领域之外,但是从事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工作又与海洋、海洋事业密切相关。有的是外交战线的资深人士,有的是军事部门的高级领导,有的来自大学、党校、科研院所、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还有旅居海外多年、心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热爱世界和平发展事业的知名学者。这些学者多是从人文社科基础学科以及海洋专业之外的角度出发,思考海洋历史与文明转型,分析海洋强国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军事维度,探讨海洋强国战略实践的基本依据、主要方针和具体政策、手段。总的看来,观点新颖,另辟蹊径,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注重理论指导“实践”。


本书对建设海洋强国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论述了中国古代是陆海复合型文明,中华民族创造过灿烂的海洋(蓝色)文明,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海洋(蓝色)文明基因,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之路,海洋强国与“一带一路”的关系,海洋强国和陆海统筹的关系等重要理论观点。然而更重要的是,本书注重理论指导实践,在一些重要理论观点的指导下,书中相关部分着重研究了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战略布局和重大举措,较早地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以课题研究和提交研究报告的形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重要的战略思想、政策建议,有的被采纳吸收,应用于实践,有的则还需要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本书的第四个特点:“抛砖引玉”作出新探索。


这部书里提出的一些新的概念、说法,战略思考和政策建议,可以看作是一种“抛砖引玉”。比如,文明转型、文明融合,都是一个大历史和大空间尺度现象;转型、融合必然是一个曲折、复杂、具有不确定性的超长期过程,如何正确、妥当、安稳、顺利地实现文化转型、融合和文明进步,是一个比海洋问题更基础、更重要的课题。在此前提下,才能科学地思考、更好地把握海洋强国建设的方向、步骤、节奏和力度。又如,本书有的章节提倡的“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与海岸带综合管理政策”以及“全球海洋治理”概念,是从与国际、全球接轨的角度提出的,这些提法可以由实践部门予以检验。再如,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书里建议在完全理想的市场经济和产业政策理论模型与政策路线之间进行折中、调和,并且呼吁提高系统思维、积极引入系统方法,这一思考具有前些年国内有关经济学理论争鸣、辩论的背景,是否时过境迁,是否应予重视,也需要更多的探讨。


《建设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一书所作的理论解读和相关实践是近年来一次大胆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建设海洋强国这项伟大事业,需要全国理论战线、实践部门更多同志的积极参与,盼望广大专家、学者们再接再厉,佳作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