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29位出版机构领航人说十年产业变迁和未来趋势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发布时间: 2022-10-28 16:20:58

十年来,我国出版业取得了非凡成就。出版机构纷纷在内容建设、品牌传播、融合转型、资本运作、走出去等方面齐发力,成绩有目共睹。党的二十大召开前,我们邀请大众、专业、教育等不同类型出版机构的业务掌舵者、领航者,分享各自在顶层设计、成长探索、未来布局等方面的实践与谋划。


1.相比以往,近十年我国出版业的变化突出体现在哪几方面?

2.近年,出版机构在顶层设计上作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调整?

3.用3~5个关键词总结出版社十年来的发展成果或关键节点?

4.回望过去十年的探索,最值得总结的经验是?

5.下一阶段,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对未来打法有何思考?


大众出版


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640 (33).jpg

胡开敏

外文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


新时代的十年,是对外翻译出版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的十年;是外文出版社忠诚履行新时代领袖著作出版发行和思想全球宣介光荣使命,开创历史发展新纪元的十年。


8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外文社成立70周年之际,给外文社五位外国专家回信,向全社员工致以诚挚问候,对外国专家们予以亲切勉励。党中央对新时代对外翻译出版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不忘初心,感恩使命。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外文出版社于1952年组建,是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对外翻译出版专业机构。党和国家赋予了我们“用外文说明中国,以图书沟通世界”的职责使命,成为我们70年来始终的追求与坚守。


抚今追昔,感恩历史。70年来,我们以近50个语种,以书为媒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译介传播中华文化,无愧于对外展示中国的重要窗口、沟通中外的文化桥梁和纽带。杨宪益、爱泼斯坦等历史上众多的名家大师、国际友人,和包括外国专家在内的一代又一代对外翻译出版工作者,为我们的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留下了宝贵传承和丰厚积淀。


著作华国,感恩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的双向读懂,成为重要而深刻的时代主题;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成为对外翻译出版工作最重大的时代命题。


自2014年9月出版发行以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四卷,作为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激扬人民奋斗实践、展示中国良好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为各国读者认识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打开了一扇“思想之窗”。截至目前,这部著作已在全球出版36个语种,发行到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同时,我们在31个国家配合参与举办了38场习近平总书记著作国际推介活动,为推动思想传播、文明互鉴和促进民心相通提供了重要平台。


这十年,我们以多语种策划推出了“读懂中国”“如何看中国”丛书,聚焦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的中国答案;打造了“中国高铁”“辉煌中国”等系列主题图书,对外展示新时代伟大实践和发展成就;出版了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鼓励点赞的《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等精彩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作品,努力向世界介绍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大会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对外翻译出版也将在新的历史征途上承担起新的历史任务,在新的历史坐标中书写新的历史答卷。


当前,我们将继续与全国出版发行印制行业各有关兄弟单位紧密合作,全力确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出版发行,为党员、干部和群众营造良好理论学习氛围。


近期,我们将策划推出一批主题出版精品,发挥外眼外嘴外脑优势,向国际社会宣介好、解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未来,我们将依托品牌建设,打造领袖著作和党政文献、国情出版、文化出版三大板块的核心选题和拳头产品;大力推进融合转型,在人工智能辅助翻译出版等领域重点发力,打造具有数字化、智能化领先优势对外翻译出版“国家队”;深化国际出版合作,借助中国主题出版海外协作机制,打造中国图书走出去新模式和新平台;建强外国专家队伍,建好对外翻译出版、国际传播人才“蓄水池”,建设海外高端译作者“人脉库”,用心用情推出“新时代斯诺”“新时代爱泼斯坦”;发展对外翻译出版智库研究能力,在国家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影响。


传统出版与新业态高效联动


640 (34).jpg

肖风华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出版规模和效益不断显现。十九大后,出版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近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又为出版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随着社会整体阅读氛围和文化层次的提升,特别是教育“双减”政策落地以及对一些不良文化现象的强力纠偏,出版业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更加清晰。


顶层设计  作为广东出版主力军的广东人民出版社,面对互联网迅猛发展、企业边界不断外扩、民营书业迅速崛起、媒体融合转型和多元化商业模式并存的新时代出版业特征,充分展示“党社担当、大社风范”,以“稳中求进,先立后破”为总原则,2017年前瞻性启动出版全产业链市场化改革,2020年又在广东省出版集团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和“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精神指引下,率先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和配套政策,以生产输出优质内容为核心竞争力,以高效运转的全产业链市场化运营机制为保障措施,初步形成高质量发展格局和可持续发展体系。


成长关键词  聚焦精品战略,主题出版领跑广东。十八大以来,广东人民社紧紧围绕大众的多样化阅读需求,持续打造粤版精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推出《账本里的中国》《双循环论纲》等优秀主题出版物;关注学术前沿,深入人文堂奥,《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等都是深受学界推重的学术大作;传承岭南文化文脉,《岭南文库》《粤派批评丛书》等岭南文化品牌书系已成为滋润一方文化热土的源头活水……十年深耕,广东人民社的主题出版已跃居全国出版社中坚方阵,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数量在全国出版社中名列第6,在地方出版社中名列前茅。


重组业态布局,积极推行“创新融合就是生产力”。广东人民社聚焦主业,以四大板块业务为主线,按专业化发展思路,对业务部门进行重新整合。同时,坚持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有机融合,不断延伸纸质出版的产业链与文化价值。2016年,成立广东首家出版社直属天猫旗舰店,在探索“互联网+”的出版新路上迈出实质性步伐,销售规模逐年裂变式增长,之后整合为新传媒营销分社,建立面对市场快速反应的统一产品出口和渠道;2019年成立以“互联网+出版+教育”融合为模式的融合发展分社,成为广东最早一批围绕主题、文化、教育三大主线进行跨界运作的新型出版团队;2020年升级版权与数字出版中心,以版权内容全平台运营为抓手,积极探路新业态出版模式,为地方人民社拓宽产业边界和多元化发展渠道、推动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东样板。


积极拥抱变化,引领出版业态深层次改革。广东人民社不断推进出版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多年实践,已经实现大部制与扁平化管理,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全员起立竞聘上岗,打破职务等级工资制度,建立了业务部门以利润为核心的精细化绩效考核机制,使出版社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机构运行机制。同时,持续深化各部门市场化运作政策的配套,升级成立大数据运营部,统一数据出口,促进业财融合;成立流量与品牌运营中心,加大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建设;调整生产节奏,合理控制印量,降低库存风险与市场风险;通过鼓励员工创新创业、成立名编工作室等方式切实推进人才强企战略。


经验复盘  在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多年的改革实践使得广东人民社交出了传统出版与新业态出版相融相通、高效联动的精彩答卷,这些成绩得益于出版社多年来坚持在主业出版上深耕细作,在市场搏击中积聚能量,在改革创新中涅槃重生。我们时刻保持战斗热情与忧患意识,用创新引领发展,用胆识攻坚克难,稳扎稳打,步履坚定,把出好书,出好机制,出市场影响力和出人才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主要标尺,不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打法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和渠道快速变化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锻造大众出版主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出版主业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能力,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让出版回归初心。


未来,出版业的行业规范性将持续加强,差异化发展格局日益凸显,转型升级后的出版业也将更加繁荣,同时还将面对新一代智能技术等发展机遇下的业态创新挑战,出版社要想真正突围,要坚持走“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在全产业链市场化、轻资本运作、聚焦精品战略、优化线上线下商业模式和创新营销发行等方面大胆改革实践,积极转变经营模式,持续优化图书产品结构,多渠道布局,进一步创新生产管理流程和产品服务体系,强化精细管理,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和内控质量,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努力构建完整平衡的出版生态链,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提升原创能力,打造文艺精品


640 (35).jpg

尹志勇

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


随着全民阅读的推动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学图书成为出版领域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十年间,文艺出版人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开发、打造精品,乘着新时代的春风,成绩显著。


十年来,长江文艺出版社秉持对文学和出版市场的敬畏,不忘初心,在挖掘原创精品力作、开发优质图书产品、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不断发力,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


坚持“原创立社,内容为王”。发现和打造优质原创作品的能力,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原创长篇乃文艺社立社之根基,做好长篇原创是品牌效应的最佳体现。长江文艺社坚持“原创立社,内容为王”的出版宗旨,不断发掘优秀的原创长篇小说,近年来出版了《大江东去》《雪祭》《焰火》《树孩》《西南边》《天露湾》《北流》《蘑菇圈》《送流水》等重磅作品;同时,致力于发现新人新作、开掘类型文学等,纵向挖掘深度的同时横向拓宽维度。长期以来,长江文艺社致力于打造共生共荣的文学创作出版生态,以真诚服务作者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创作规律和作者的创作自由,让优秀作品出得来、传得开。近十年,长江文艺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出版的图书获得众多奖项。


唱响主旋律,以精品意识打造优质作品。坚持精品意识、打造优质作品,是文学出版的生命线,更是出版品种优化的核心和旨归。“十三五”期间,长江文艺社推出的《雪祭》《焰火》分别获得中宣部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致成长·焰火”系列》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树孩》入选2021年度“中国好书”、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大春秋》《天空下》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这些优秀作品的策划出版并非一日之功,是编辑和作者历时多年,持续投入、精心打磨而成。这些优秀作品的出版,也是长江文艺社持续研判读者需求和市场变化,广泛开拓国内外优秀的作者,并充分尊重作者自由创作和图书出版规律的成果,体现长江文艺社对精品孜孜不倦的追求。


优化选题结构,规划拓展产品线。文艺出版社要围绕优势领域和特色品种,以市场和读者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聚焦,打造优势产品和产品线,全面提高单品和产品线的出版效率。基于对市场的敬畏和理解,长江文艺社坚持“导向正确、双效结合”的原则,“常销书+畅销书+品牌书”的出版思路,“创新+整合”的策划思路,不断优化选题结构,提升选题质量。将选题的社会价值、学术价值、审美价值、市场价值作为评判选题有效性的重要依据,长江文艺社对有重大社会价值的选题予以扶持,大力鼓励实施创新性选题,可做可不做的选题坚决不做,有效提高了选题质量。


目前,长江文艺社已重点进入文学的几个细分门类,在长篇小说、散文、诗歌等门类形成优势。其中,散文门类年销售码洋过亿,另有历史小说、世界文学名著、诗歌等多条年销码洋过千万的产品线。稳定的产品集群,为出版社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在少儿文学、少儿科普领域,长江文艺社经过近年探索,打造出“暖心美”读书系列、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中小学科普经典阅读书系等产品集群,年码洋过亿。此外,“大教育”产品线是近十年来长江文艺社重点突破的方向。教学理论和教育方法等教师用书方面,年出版规模达4000万码洋,并出版了《致教师》《给教师的建议》等多部广受教育界好评的精品图书。


十年来,精准研判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在持续优化选题,合理布局及拓展产品线结构的战略下,长江文艺社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各产品线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出版社的品牌建设及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培养专业化与类型化人才。出人才、出好书、出效益,是文学出版一以贯之的目标。优化人才队伍,就是不断培养具备优秀专业能力和强大精神定力的高素质编辑人才,锻炼谙熟新媒体传播规律、行动力强的营销和发行人才,吸纳综合素质高、思路开阔、熟悉融合出版的复合型人才。长江文艺社得以精品力作迭出,关键在于有一批有情怀、有追求的出版人。例如,长江文艺社于2012年创办的长江诗歌出版中心,是国内首家专业从事诗歌出版的工作室,工作室负责人沉河、谈骁亦是国内较有影响力的诗人。经过十年的发展,诗歌出版中心已经成为国内诗歌出版重镇,连续获得数十种文学大奖。


站在新时代的高峰上,长江文艺社将以更专业的水准促进文艺出版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构建面向未来的文学出版新业态


640 (36).jpg

张在健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


近十年来,国内出版业外在环境、内在机制都发生很大变化,尤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技迅猛发展,数字化和互联网大面积应用,全媒体传播兴起,带来内容传播和阅读方式的变化。尤其对于大众图书而言,没有流量,没有关注,难以形成销售。二是经济繁荣,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碎片化阅读成为常态。尽管人们对知识及文化的摄取依然抱有很大兴趣,对整本书的沉浸式阅读及整段阅读时间越来越少,读者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从海量信息里选出要读的书。


顶层设计  面对新的市场形势,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近三年来深入调研、积极尝试,在努力构建面向未来的文学出版新业态的目标指引下,在以下几方面着力探索。


一是将出版延伸到创作环节,做文学创作的推动者。出版社更多地参与到作家创作中,把创作和阅读都作为江苏文艺社出版工作的关注对象,及时将读者和市场的需求反馈给作家,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让最终呈现的作品更能为读者接受,帮助作家实现“促成好作品”的目标。如在凤凰集团支持下,文艺社去年开始承办“凤凰文学奖”,参评的均为未出版作品。通过评选,将评论家、专业读者及文学编辑的意见反馈给作家,作家据此再去精心打磨作品,打造艺术性和市场性俱佳的文学精品。首届获奖作品今年出版后,均取得了较好的阅读评价,颇受关注。


二是创新文学传播方式,做好内容消费者的服务。对文学作品透彻理解后,江苏文艺社为其量身打磨产品形态与宣推方案,把作品分解成可被读者关注的话题,再利用合适的新媒体平台推送给目标读者;对文学作品进行甄选、导读和解读。例如,我们正在与《文艺报》合作,开辟“凤凰书评”专栏,大篇幅、长时段持续发布专业评论文章,以专业向的深度评介扩大图书影响;另外,文学自带与影像的关联度,可以把文学图书包装成影视短片、话剧、舞台剧等形式,加速传播和出圈;我们还推出文学好书榜单及分主题的作品年选。一系列做法帮读者选择好书,理解内容,让好内容顺利抵达读者。


三是拓展文学的多元价值,释放文学的巨大潜能。充分挖掘和发挥文学的多重价值是推进文学创作和出版繁荣的重要工作。目前,江苏文艺社正着手尝试搭建两个平台:一个是从文学到影视的转化平台:成立“凤凰电影文学出版中心”,为文学创作者和影视制作方搭建一座版权交易的桥梁;另一个是建设“网络文学出版平台”,联合头部网文机构,共同构建一套完整的网络文学生产营销传播体系。


成长关键词  过去十年,江苏文艺社的发展分为3个节点:2012~2015年,秉持和延续出版传统;2016~2018年,应对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模式;2019~2022年,着力调整结构、积极建设面向未来的新型文学出版机构,为此重点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强化资源运营,突出生态创新,重构激励机制。


通过十年的调整促进,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已形成由文学、文化、文博、教育四大板块构成的清晰产品结构,尤其在文学板块,形成了五条特色鲜明的产品线:一是以长篇小说为主的名家原创产品线。二是以“新坐标”书系为代表的当代实力派中青年作家产品线。三是以“新青年”书系为代表的新锐作家产品线。四是以名家精品为代表的诗歌产品线。五是现实题材主题出版产品线。


经验复盘   过去十年,我们做了大量基础工作,也做了不少探索,走过弯路,也有过收获。最值得总结的经验主要有几点:一是充分调研市场需求趋势,了解行业的发展形势。二是立足自身核心资源,制定发展战略,做好顶层设计。三是以重点项目带动板块建设及目标实现。


未来打法  下一阶段,我们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建构面对新局势的外部出版生态,及如何建立起适应新业态的内部工作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正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尝试。一是打破以往分段式工作的传统模式,建立全方位、全流程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编辑、营销、发行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宣传营销和发行人员要和编辑一起介入出版全流程,形成项目小组协同工作,项目团队全程相互协作,共担责任,成绩也由团队共享;二是将互联网思维贯穿出版工作全程。构建新型的以互联网为核心的营销体系,建立出版社自营电商平台,将营销宣传提升到和编辑发行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自媒体矩阵和外部矩阵建设,为自营电商引流,推动实现营销闭环;三是将文学与学生教育相融合,打造新的经济支柱。依托文艺社的文学出版资源,在推动文学普及和做好阅读推广的同时,建构文学出版机构的经济支柱。


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贡献“朝华”力量


640 (37).jpg

汪 涛

朝华出版社社长


顶层设计  回首过往,转型创新成果来之不易。2010年,朝华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在与迅速成长起来的艨艟巨舰共搏市场中,朝华出版社努力拓展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2014年9月,朝华出版社组建新一届领导班子。经过三个月密集调研,着眼中长期发展,我们作出三个基本判断。一是销售渠道边界日渐消融,以前的分渠道合作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全面提高自身“造血”功能,下大决心抓编、印、营、发全链条核心能力提升,下大力气抓策划和营销两大头。二是图书市场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需要坚决回归出版传统,明确特色定位,进一步聚焦收缩图书出版门类,充分体现国家意志、时代精神和中华文化主题,紧密对接政策和市场需求,突出主题出版和融合出版项目。三是受技术和资本、电商平台等方面多重挤压,大众图书出版链条被迫拉长,单一的图书经营模式难以支撑企业运转。同时,业内资源固化严重,竞争门槛不断增高,需要抓紧转型升级,融合新技术,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增量。


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企业使命。


成长关键词  2015年,我们果断“断奶”,停止文学、社科和作文等门类的出版和社会合作,出版门类和读者对象更加聚焦,产品结构逐渐完善。一方面,挖掘优质老版权,修订再版;另一方面,拓展资源,策划推出“新经典”。其中,既有为青年读者准备的大部头精品图册,又有儿童读物。《宝藏》《雪域珍宝》《古都北京》《华夏之路》等广受好评,并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国家级奖项。同时,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戏曲画脸全谱》(中英对照版)2017年出版,获得优异成绩。《千唐志斋碑铭全集》(共16卷)历时四年策划编辑,于今年出版。朝华社持续打造“中国故事绘”子品牌,推出多语种新版詹同、杨永青等名家系列图画书和《漫画中国古代科技》等,多次加印;“伊伊过大节”“小米的四时奇遇”“京剧有故事”等原创儿童读物,也颇受小读者欢迎。


“美猴王系列”图书更成为朝华社的支柱性产品。历经大半年溯权签约和近一年精心修订编加,30多年前30多位画家手工绘制的《西游记》图画书,再次引发家长和孩子们的关注。该系列版权输出至斯里兰卡、美国和埃及等国家和地区,同样受到热捧。斯里兰卡国家电视台专题报道了Kadulla Publications出版发行该系列丛书僧伽罗文版以及与朝华社合作情况。朝华社还将与当当网等联合策划连环画版、桥梁书版等衍生系列,并持续推进国际合作。


为传播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念,弘扬中华文化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朝华社汇聚中拉科研机构专家学者联合打造“中拉文明互鉴”系列丛书。《中拉人文交流口述史》(中、西文版)、《中国与拉美:软实力视域下的人文交流》(中、西文版)等,曾连续几年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自2017年起,朝华出版社还联合中拉相关单位举办了五届“中拉文明对话”论坛,成为中拉双方最具影响力的公共对话平台之一。


同时,朝华社积极探索新业态,完善业务布局。以美猴王系列图书原画素材为蓝本,建立了包含200多个形象、70多个场景和50多个经典故事情节的、版权清晰的数字资源池。通过开放合作,线上搭建“西游灵境”沉浸式体验空间、线下开拓“美猴王乐园”文旅融合项目,打造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美猴王世界”元宇宙。与之相配套,进行包括IP二创、文创产品、课程体系、数字藏品、音视频节目、IP授权等多元项目的开发和落地。美猴王IP日益受到多方关注,运营良好。并且,经过持续的招引培养锻炼,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朝华社骨干团队基本形成,年龄和专业结构日趋合理,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未来打法  放眼未来,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出版特色,做优做强优势出版领域,提高品质,深入挖掘,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为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要把创新摆在全社发展的核心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应对图书市场和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等环境条件变化,基于优质版权资源培育完善IP体系,放眼内容产业和文化产业,积极稳妥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优化经济结构。要树立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企业治理水平,着力提升效率和效益。尤其要持续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引进,为骨干提供干事创业平台,为青年人提供锻炼成长阶梯。


立足武汉历史文化

为新时代英雄城市立传


640 (38).jpg

邹德清

武汉出版社总编辑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指出的“四个迫切需要”,是每一个出版人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武汉出版社作为一家城市出版机构,秉持“为时代发声,为城市立传,为读者增福祉”的出版理念,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和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耕武汉历史文化和荆楚特色文化土壤,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和融合创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和武汉新时代英雄城市的故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近年来,围绕“宣传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准扶贫和全面小康”“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等主题,武汉社相继策划出版了《初心——中国共产党诞生记》《葛健豪和她的儿女们》《中国减贫行动:1978—2018》《众志成城——武汉战“疫”记》《英雄城记》等优秀主题图书,多次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反映湖北恩施州脱贫攻坚题材的长篇小说《花开如海》入选中宣部出版局“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好书荐读活动2022年7月书单、2022年7月“中国好书”榜单,为城市出版社做好新时代主题出版作了有益的尝试。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武汉社深入挖掘武汉以及荆楚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汉版特色学术精品。武汉社不断推进城市文化骨干工程,出版了《张之洞全集》《秦兆阳文集》《严文井集》等湖北文化名人文集;在“辛亥武昌首义”“汉冶萍公司”“武汉开埠和城市近代化”等城市历史记忆方面推出了《辛亥革命史事长编》《晚清民国报刊汉冶萍公司文献辑》《汉口租界志》及“武汉珍稀地方小志丛书”等;助力“武汉戏曲大码头建设”,先后推出了“武汉舞台艺术口述历史丛书”之《汉剧舞台艺术口述史》《京剧舞台艺术口述史》,以及《楚剧剧本选》《汉剧剧本选》《汉剧十大行当访谈录》等;围绕荆楚历史和文化,出版了《先楚史》、“荆楚文化丛书”等;依托武汉以及国内的学术资源,推出了《改革开放40年小说百家档案》、“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史研究丛书”等学术著作。近几年,武汉社有十余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数十种图书及相关编辑个人获得国家级、全国性和省部级以上奖励,有力促进和提升了高质量发展水平。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武汉社加大市场图书品牌培植力度,规划出版了“长江的孩子儿童文学名家名作系列”“长江的孩子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系列”等,聚集了董宏猷、徐鲁、黄春华、舒辉波等儿童文学作家以及原创科普作者。同时,在武汉市青少年中持续开展了17届的“金色年华”读书教育活动,每年吸引超过50万的青少年读者参与,武汉社编辑的《我们的中国梦》《恰似百年风华》等青少年读物持续畅销。武汉社还改革传统的营销方式,成立了电子商务中心,增开了网络直营店,尝试社群营销、直播带货、视频营销等新的营销手段,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提振一般图书销售。


坚持以融合创新转换发展动能。一是将数字技术与传统纸质图书结合,在《戏曲进校园普及读本》《身边的鸟》等数十种图书中插入音频、视频,丰富内容延伸和补充,并运用AR、VR技术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二是运营“阅读武汉”微信公众号,聚集粉丝100余万人;三是开发融合出版产品“指尖上的红色武汉”等,多个产品获得省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四是承接武汉市数字农家书屋项目建设、维护,建设“书香武汉”全民阅读平台;五是运行并着手升级“协同编纂系统”,为实现出版全面转型夯实了基础。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武汉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武汉社出版的《武汉上空的鹰》在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首发,版权输出到俄罗斯并被评为全国优秀版权输出图书;《剑桥笔记——一个英国家族六代人的中国故事》(英文版)入选中宣部对外出版项目;《美好的黄鹤楼》画册,版权输出到英国;配合“万里茶道”申遗,先后出版了《重走中俄万里茶道》《俄罗斯的中国茶时代》《万里茶道汉口画册》等图书,对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有积极意义。


展望未来,武汉社将继续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主题出版上持续发力,推出《十年磨一剑——八项规定永远在路上》《法治之治——中国之治的制度根基》《守护一江春水——长江大保护纪实》等图书;以“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为抓手,落实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调查文献》等入选项目的出版工作;努力讲好新时代英雄城市故事,推出《武汉传》《江城武汉——千年的湿地文明》等图书;抓好数字化转型工程包括协同编纂系统升级改造等。


建设中央厨房

加快少儿阅读服务转型升级


640 (39).jpg

孙 柱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近十年来,我国出版业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少儿出版业作为其中增速最快、最具活力的细分领域,参与主体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出版结构发生变化,主题出版、原创出版更加受到重视,数字出版加速发展;发行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实体书店为主到大型电商迅速发展,再到新零售渠道兴起,渠道更加多元,竞争更加激烈,图书营销手段也不断推陈出新;出版“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图书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顶层设计   中少总社积极适应新形势变化,在顶层设计上多措并举。一是以公司制改制为契机,完善公司治理,创新体制机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产品结构,新书原创选题比例保持在80%以上,原创图书成为重要增长点;三是把握未来网并入的重大机遇,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通过建设少年儿童新闻出版中央厨房,加快内容生产传播与少儿阅读服务转型升级。


主题出版方面,中少总社持续做优做强主题出版。《习近平讲故事》(少年版)、“伟大也要有人懂”系列等主题图书,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阐释,也有多彩生动的图文呈现,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奖项,实现了双效丰收。中少总社有3个图书项目被列为“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分别是“我听习爷爷讲故事”图画书系列、“共产主义接班人”丛书、“多彩中国梦”现实主义原创儿童文学丛书。


融合发展方面,中少总社较早开始布局数字出版、媒体融合。2012年“中少快乐阅读平台”上线,打造了中少报刊库、中少绘本库、中少动画库、非洲动物资源库四大资源库,该平台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2020年度项目。中少总社还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书报刊出版转型升级,开发红袋鼠点读笔、红袋鼠机器人等智能阅读产品,打造了“幼儿画报”“儿童文学”等粉丝过百万的新媒体账号。2019年以来,中少总社融合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在传统出版内容优势和未来网技术优势双轮驱动下,着力打造面向少年儿童的报刊书网微端屏一体化的融媒体产品,其中“给孩子的两会新闻”入选全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同时整合现有的数字出版、电商、新媒体等资源,打造传播矩阵,在内容生成、产品形态、营销推广等方面推进融合发展。2021年中少总社建成并启用国内首家少年儿童新闻出版中央厨房,使少儿优质内容联合生产、多端分发变成现实。


经验复盘   如果将中少总社近年的发展经验归为一点,一定是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指的是我们作为少儿出版“国家队”,近70年来始终坚守初心使命,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不断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精神食粮;创新,指的是我们努力争当“排头兵”,紧跟时代步伐,密切联系读者,强化互联网和全媒体思维,创新产品和服务,对中华文化和自身积淀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未来打法   一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渠道能力建设,打造更多精品新书,完善供需一体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继续发挥培根铸魂的育人作用,聚焦少年儿童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持续推进融合向纵深发展,实现全媒体出版,进一步扩大在少年儿童中的影响力。三是继续做好转型升级,在做好纸质出版的同时布局新业态,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与教育、文旅、影视等进一步融合,探索新的盈利点,实现以出版为基础的多元化经营。


全面提升创新力

进入新快速发展期


640 (40).jpg

白 冰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


接力出版社始终在国家需求、读者需求和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上调整企业战略定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人才队伍发展和壮大才是企业真正的发展。把创新作为发展路径,把卓越作为追求目标,企业发展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人和尤为重要。而最重要的是管理团队团结和稳定, 是接力社30多年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其中李元君做了16年社长,白冰做了22年总编辑,黄俭在接力社工作30年,做了16年社长,领导层在发展战略、人才战略、产品战略上目标一致。


顶层设计   接力出版社近年跟随市场环境的变化积极做出调整。第一,重视数字出版和新媒体发展。在出版流程上,从选题论证开始,评估图书项目“一种内容多种媒介复合出版”的可能性和呈现方式,在纸介图书出版上市时,同步出版电子书、有声书。从2020年至今,接力社平均每年签约500余种数字版权,策划推出了350余种数字产品。第二,渠道调整。2018年底,将原有的一个发行部调整为三个发行部门,发行一部负责实体店;发行二部负责传统电商;发行三部负责天猫自营店和专营店、社群电商、抖音等。2022年,新媒体电商异军突起,接力社又成立了新媒体营销中心,主要负责新媒体渠道的营销推广和内容变现。第三,加大主题出版力度。2018年,党建读物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这套书中有23种图书版权输出到韩国、尼泊尔、印度、土耳其、泰国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第四,强化IP开发。接力社策划了原创图书“米米特特系列”IP,计划未来5年内每年推出一个系列,每年出版6~10种图书。后期还将结合“米米特特系列”形象,推出电子书、有声书等多媒体多介质的融合出版内容,建立从纸质书、有声书、电子书到文创产品、动漫、游戏、影视、品牌授权全产业链运营。


成长关键词   持续增长——2012年至2022年,接力社全社发货码洋实现翻倍增长。自发生新冠疫情以来,接力社依然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2020年发货码洋9.08亿,同比增长2.83%,2021年接力社发货码洋10.5亿,同比增长15.64%。一般图书销售收入保持10%以上的增长。图书版权输出持续增长,累计向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共34个国家及地区,输出1281种图书版权,涉及英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等24种语言。


主题出版——从2017年起,接力社就开始加大力度做强做实主题出版,先后推出了《资本论(少儿彩绘版)》《共产党宣言(少儿彩绘版)》、“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蛟龙少年科考队”等主题出版图书。截至2022年8月底,仅“先锋”系列发货册数就达846万册,发货码洋1.4亿。重要奖项——接力社共有31种图书(或音像电子出版物)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奖项,500多种图书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奖项;是首个同时荣获“BookBrunch国际儿童及青少年出版商奖”和“博洛尼亚年度最佳童书出版社大奖”的中国出版社;9次荣获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


亿元项目——截至2022年8月底,接力社有“怪物大师”“荒野求生”2个套(系)图书发货码洋超过3亿,有“巴巴爸爸”“尤斯伯恩看里面”“刘墉励志系列”“第一次发现丛书”4个套(系)图书发货码洋超过2亿,有“暮光之城”“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优等生必读文库”“万物简史”“岩村和朗”“I SPY 视觉大发现”6个套(系)图书发货码洋逾1亿。


读者服务——接力社长期致力于为中国青少年读者提供全方位、精品化、专业性的阅读服务。在线下,接力社邀请曹文轩、金波、高洪波等知名作家走进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校园开展“百社千校书香校园”名家讲座,平均每年开展350余场。2016年接力社推出“少年阅读季”品牌活动,构建立体化公益阅读网络,为偏远山区孩子们搭建“行走的课堂”。2016年成立“中国青少年多媒体阅读推广平台”,开发上线的天鹅阅读网累计流量达1500万人次,实现了与微信、微博等移动端载体的联动运营。搭建新媒体矩阵,粉丝累计近100万。


未来打法  接力社未来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第一,人才问题,包括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梯次配备等,比如发掘既懂新技术、懂新媒体又懂图书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强化国际版权贸易人才的引进等。人的问题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所以下一阶段还是要重点解决人才问题。第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构建绿色生态环境中担负企业责任,既要有体量的增长发展,又要有竞争力提升,不单纯追求规模。第三,持续创新。过去,接力社对于机制体制进行了大胆创新,已经由编辑部改制为事业部继而成立分社,接下来会继续提升创新力,继续释放生产力,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期。


做书的人决定了做书品质


640 (41).jpg

常青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从2011年开始,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剥离了教材教辅业务,开始靠纯市场图书求生存。2012年川少社书刊总规模仅有7700万码洋,在途近8000万码洋,库存近4000万码洋,退货率16%;在北京开卷数据发布的全国少儿类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排行榜上,川少社排名第27位。面对困境,川少团队不等不靠、不怨天尤人,2016年扭亏为盈后,各项经营指标连续5年实现高位高增长,跻身全国少儿出版第一方阵,极大地提升了出版影响力。


成长关键词   2012年末,全社分析“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突破的方向”,锁定影视动漫图书作为快速突围方向。2013年,川少社出版的《熊出没之环球大冒险(丛林篇)》首印4万套,登上开卷当月新书销量榜第1名,连续入围开卷“全国少儿综合类图书排行榜”前50名。随后,川少社卡通动漫板块渐渐充实起来,成为川少社的特色品牌。该系列以品牌为源头进行产品立体开发,将同一形象的内容做深度运营。这种产品研发理念,逐步运用到川少社其他图书产品开发上。


品牌兴社。川少社确立 “品牌立社、品牌兴社”发展战略,大力发掘新锐作者,以“量体裁衣”的个性化孵化原则打造原创儿童文学产品线,新生代作家北猫和他的《米小圈上学记》正是在这一策略下开花结果。在“米小圈”系列产品开发上,川少社用IP思维打造产品集群,围绕“米小圈”形象开发更多功能性阅读产品,举全社之力,迅速把品牌做大,开启了一个超级畅销书的出版传奇。与此同时,川少社马不停蹄,合纵联横,全力整合出版资源,拿下一个又一个优质选题项目,如《DK儿童百科全书(精致版)》成为单本书销售超过2000万码洋的畅销书。


精品出版。近年来,在“品牌立社、品牌兴社”战略指引下,川少社坚持“精品出版”,大力优化产品结构,聚焦“种子”选题,突出内容特色,适度控制规模,注重原创和单品种效益,积累常销优势产品。除超级畅销书“米小圈”系列外,川少社还打造了《你好!我是胖大海》《漫话国宝》《三国演义绘本》等有市场号召力和规模效益的双效益产品,全年销售码洋上千万的腰部产品有十余种。《王坪往事》《南京1937》《走出地球村》等契合时代精神、体现国家意志的优秀主题出版物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或获得国家奖项。川少社逐渐形成了以主旋律图书为旗帜,以精品童书为主干,以畅销书为先导,以常销书打基础,以超级畅销书《米小圈上学记》领衔,儿童文学、科普百科、绘本漫画、低幼益智四大板块齐头并进的产品格局。


十年来,川少社有超过700余项图书版权输出至美国、意大利、法国、挪威及东南亚20多个国家或地区,四次获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两次入选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三星堆青铜器》入选2021年外文出版物采购目录。


团队氛围。出版的主体是人,做书的人决定了图书品质。因此,川少社致力于营造精品出版的团队氛围。在实施选题过程中,川少社采取单兵作战和团队协作相结合的办法,实行项目负责制,集合编辑、营销和发行力量,协同作战,把集体智慧用到极致。在川少社,已经形成了适时召开解决重大问题碰头会的习惯,而会后必定有人跟进和落实。发行人员尽心尽力在编辑执行选题过程中出谋划策,编辑在图书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方面主动听取发行人员的意见;编辑部门之间也没有“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隔阂与提防。


经验复盘  十年艰辛历程,最值得总结也是最令人自豪的是:一是锻炼和培养了一支专业敬业、能打硬仗的队伍,营造出了“精品出版”的团队氛围和“不用扬鞭自奋蹄”、合力争先的团队精神;二是白手起家,从负数开始,立足主业自力更生、坚持不懈打造精品,赢得了由品牌书到品牌社的口碑;三是在负重前行的过程中,我和我的团队找回了自信,员工们有了成就感和幸福感,感受到了少儿出版工作者的价值和尊严。十年的艰苦奋斗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培育一个有长期目标、具有可成长性的图书品牌,打造一家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显著的出版社,只需要一支队伍。这支队伍里,每个人清楚自己的目标,能精准定位;具有执行力,能以工匠精神对产品精细打磨、精细制作;具有良好的价值观,对少年儿童充满感情,爱自己的小读者,能蹲下身去平视他们、理解他们,从而把精品出版作为自己的原则。


未来打法  做强做大先要做实,走近走远先须走稳。未来,川少社将坚持以内容为本,加强品牌建设,积聚更多优质资源,在培养一支精于业务、想干能干、团结奋进、敢为人先的团队,打造更多的长销与畅销结合的优质读物集群,拓展一种国内国外联动的“出版+中外+”的低成本新型有效的“走出去”模式,构建一套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强有力的立体销售渠道,建设一家拥有众多优质内容资源、信誉度高、作者和读者信赖的品牌出版社等方面努力进取,务实去虚,在确保稳健、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前提下审时度势,争创一流,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前行。


少儿图书市场占有率连续6年蝉联第一


640 (42).jpg

刘凯军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社长


近十年出版业变化最突出的是在原创少儿图书崛起,这是出版业对文化自信的践行,也是出版发展规律的必然。引进出版图书属于版权贸易,原创图书才属于创造性劳动。这十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经历了从引进、借鉴国际优秀少儿作品到全面走向高质量原创的道路,无论是在儿童文学、知识读物,还是绘本、漫画书板块,二十一世纪社原创图书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十年前,二十一世纪社原创和引进图书销售比例是三七开,原创占三成,引进占七成,现在,原创产品销售规模占到七成,引进图书只占三成。各板块龙头产品都由引进转为原创,原创知识漫画“大中华寻宝记”不仅是二十一世纪社知识读物的龙头,还是少儿图书市场的领头羊。


顶层设计  在顺应大势的过程中,二十一世纪社在推动原创图书的顶层设计上有三方面举措。一是对编辑加以引导,将原创图书的策划能力作为评价编辑水平的重要指标。二是设立原创图书资助基金,鼓励原创出版。三是在考核方案中加大对原创图书的奖励力度。


成长关键词  可以用“多、快、好、省”四个关键词来总结这十年的发展成果。“多”是精品产品涌现多。十年来,二十一世纪社出版了一系列原创精品图书,如《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建座瓷窑送给你》《巴颜喀拉山的孩子》等,这些精品图书获国家级奖项80余项,囊括“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重点图书奖项。“快”是销售规模发展快。2021年,二十一世纪社少儿图书市场占有率为4.36%,排名从2012年的全国第5,到2016年迅速攀升至全国第一,并且连续6年蝉联第一。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社的畅销产品销售增长速度惊人,“大中华寻宝”系列自2012年出版以来,现年销售已超4亿码洋。“好”是指编辑队伍更优化。在这十年里,二十一世纪社非常重视编辑队伍建设,2018年,二十一世纪社成立“彭学军编辑室”,依靠老编辑经验和作家资源对年轻且有潜力的编辑进行“传、帮、带”,传承优秀编辑理念,树立优秀编辑标杆。2020年,二十一世纪社启动优秀编辑选拔成长机制,设置首席编辑、项目编辑、独立编辑,激发编辑力,形成老、中、青编辑人才梯队。“省”是出版效率得到提高。这几年,二十一世纪社遵照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政策,探索机制创新,实施“项目制”“分社机制”等,先后成立了“大中华寻宝记项目组”“南极熊事业部”“彭学军编辑室”等,并组建“北京出版中心”,使二十一世纪社的编辑工作更具活力和效率。


经验复盘  十年间,出版领域出现了各种新潮的理论,有“渠道为王”“营销为王”等各种说法,但我们坚守出版工作的底层逻辑,始终认为好编辑是出版的根基,好作品是企业的竞争力,无论渠道怎么变,介质怎么变,都离不开优质内容,始终将对编辑的培养与激励放在第一位。


未来打法  下一阶段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知识产权保护。盗版书泛滥,模仿书风行,侵害知识产权,直接侵害了作家和出版社的利益。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有效地打击盗版图书和仿冒图书,关乎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出版业的未来。


打造国有文化企业

第一家幼教新三板挂牌公司


640 (43).jpg

何 龙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近十年,随着国家层面不断出台对主题出版的激励、优化和保障制度,以及各出版单位持续加强主题出版工作,我国的主题出版呈现繁荣发展态势,在我国主题出版工作实践中,少儿读物的主题出版工作也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可喜局面。


顶层设计  长少集团紧扣主题,不断拓展少儿主题出版选题思路。比如,《起点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幼儿绘本》结合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园教育发展目标及内容,精选我国传统民间故事和优秀童话故事;为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红军题材的长篇小说《最后的比分》将鲜为人知的足球往事与革命战场巧妙结合。《红军不怕远征难》作为红色主题绘本,图画由中国连环画大师沈尧伊绘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庞大气势;汇聚名家诗篇,策划的《童心向党颂百年——庆祝建党100周年校园朗诵诗》,以红领巾名义向党旗敬礼;为讲好新中国石油工业、“两弹”事业奋斗史,以儿童精神成长为切入点,策划出版《冷湖上的拥抱》《马兰的孩子》两部儿童文学作品。


数字出版与新技术新应用新平台为出版业发展助力。长少集团着力加速融合创新,“出版+”业务取得实质性突破:在全国地方少儿社中率先完成集团化组建,较早开始在数字出版、学前教育、原创动漫影视创作等少儿文化产业领域进行布局,培育打造出国有文化企业第一家幼教新三板上市公司。致力于建设全媒体产业链,实现全流程融合发展,通过组建高清音视频生产线,引进高清数字摄影设备及相应的数字影像剪辑设备,配备专业视音频工程师,充分利用AR、创客教育等手段,全方位满足多样化的阅读、教育需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儿童成长图画书”系列以绘本+童谣+游戏+手工+AR多维形式呈现,实现多元化教育;《“李遵酉头脑操”数学思维玩具》作为国内首创的“出版+智玩”融合创新发展品牌,集科普阅读、玩具体验、教学培训、研学教育于一体,线上推广与线下体验紧密结合;“红扣子·课外时光阅读平台”通过课堂内外、学校家庭、线上线下等多种场景多种渠道服务中小学师生,为学生、老师和家长提供多方位、多角度地阅读检测和数字化结果呈现。同时,通过线上自营店、直播带货等新媒体矩阵以及与掌阅、中文在线、咪咕、喜马拉雅等渠道合作建立了完整的线上销售网络。


成长关键词  在“十三五”期间,创新提出“三融三立”工作法,打造“红扣子”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青少年阅读活动、精品出版和队伍建设相融合。


在出版主业发展方面,在国有出版企业集团化、资本化、产业化、数字化和市场化改革发展方面形成了以国有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为引领、国有新三板上市企业爱立方公司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海豚传媒两翼协同发展,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儿童文学板块,树立起中国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和生态文学两面原创旗帜,策划出版“金凤凰”“葡萄园”“红蜻蜓”“小溪流”四大原创品牌系列;科普板块,全力巩固少儿科普出版重镇地位。一是大力推广“经典科普”核心产品线,二是实施“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等经典升级工程,三是积极推动刘兴诗、李毓佩系列图书品牌化,四是探索高端学术内容科普化,推进海洋、植物、病毒、脑科学等原创少儿科普项目;绘本板块,坚持高品位、高质量地持续做好“百年百部中国儿童图画书经典书系”项目工程,同时切实开展长江绘本研究院运营工作,汇聚顶尖专家学者,为我国原创绘本出版提供智力支持;在“走出去”方面,长少社共7次入选全球图书馆收藏百强。今年,长少社8个项目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长少集团融合创新加速,知识服务、创客教室、跨界融合、平台建设亮点纷呈,数字融合逐步成为新增长极。


经验复盘   精品出版工作一直是长少集团抓主业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持续完善内容生产工作机制,于2019年底正式组建精品出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长少集团董事长任组长,由长少集团总编辑任副组长,由分管内容生产的副总经理、首席编辑为成员,专门负责长少社的主题出版、精品出版的组织领导工作。加强精品出版的顶层设计,将精品出版激励机制融入到出版社的组织领导、编辑生产、营销发行、绩效考核等具体管理制度中,让精品出版在人、财、物等资源上得到全方位保障,为出版社构建强大的主题出版能力打下牢固基础。


未来打法  在“十四五”时期,将按照“聚焦出版主业这一条主线,助推两翼齐飞,全力支持爱立方、海豚传媒公司实现单独上市,完成社会效益突出、规模利润前列、团队建设一流三大目标”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彰显社会效益,围绕国家出版三大奖、国家出版基金、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和重点出版工程等目标加强主题出版、精品出版、原创出版工作力度;进一步突出主业发展,实施五大出版工程,大力推进优质重点产品线建设;进一步突出创新发展,加快长少集团的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进一步强化技术引领,加快出版数字化进程,推动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坚持系统观念,做强少儿出版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围绕“出版+”“文化+”加快产业延伸发展;进一步强化资本运作,围绕出版主业积极开展投资管理,积极推动海豚传媒公司、爱立方公司向主板上市;进一步优化治理结构,推进长少集团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7年“军事文学”

全系列IP码洋达4.7亿


640 (44).jpg

段建军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近年来,河北少儿出版社坚持精品出版战略,在主题图书、儿童文学、图画书、科普图书等多个板块谋篇发力,打造图书品牌,培养潜力作家,在融合出版的实践探索中阔步向前,努力为读者奉献符合时代潮流和读者需求的优质图书。 


经验复盘  河北少儿社不断强化内容质量建设,建强守稳意识形态阵地。在出版工作中,河北少儿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始终绷紧意识形态这根弦,严格做好出版物意识形态把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致力于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精神食粮。


凝心聚力,深耕少儿精品出版。作为少儿图书出版人,我们始终牢记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策划出版了一批紧扣时代脉搏,符合儿童审美的精品出版物。一是做优做强主题出版。通过儿童小说、绘本、散文等文学形式,出版了《美德照亮人生》《劳动赞歌》等一批符合儿童审美、彰显时代精神的主题精品图书。二是加强原创作品出版。儿童文学板块虽然近年来市场占比有所下降,但它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儿童心智健康成长,在读者受众面和接受度上具有天然优势。河北少儿社在原创儿童文学类选题方面精耕细作,着力搭建老中青三代作家创作梯队,出版了《美德照亮人生》《一个女孩朝前走》《王闹一定有办法系列》等一批优质原创精品图书。三是不断开拓市场型畅销书。做好具有市场爆发力品牌的培植与维护,以单品种带动整体品牌销售拓展延伸。近十年,河北少儿社持续推出作家八路、谢鑫、彭绪洛、赵静等人的《特种兵学校》《课外侦探组》《少年探险家》等。其中,“八路军事文学”系列图书,经过7年的全系列IP开发,形成了“漫画版”“注音版”“原创绘本”“AR科普”“地理科普”等多个系列共计139种,累计销售近1900万册、码洋达4.7亿。四是着力培育原创科普图书品牌,加大原创绘本策划力度。将生动鲜活有趣的科普知识与多种不同的文学或美术形式相融合,打造了“红海棠丛书”、《家住白洋淀——我的观鸟笔记》等优质科普图书;根植幼儿阅读特点,在脚本和绘画两方面努力,为孩子们呈现精美艺术世界,积极探索在原创绘本中融入中国元素,形成独具辨识度的出版品牌,出版了《龙族故事新编》《中国古典美文绘本》等原创绘本图书。


未来打法  下一阶段,河北少儿社将积极培养既懂编辑出版,又懂线上线下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组建更加高效、创造力和执行力一流的营销团队;树立“读者思维”,建立以用户需求驱动为核心的营销价值体系,调整营销策略、转变营销思路、创新营销模式,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多种营销渠道,建立全媒体、全数据、全渠道的营销体系,更好适应多元化的营销环境。此外,将进一步推进新媒体和传统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在纸质图书向电子书、有声书、纸电融合书及智能化教育产品转变方面加大力度。 


奋力打造中国少儿教育领军服务商


640 (45).jpg

刘星保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近年来,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提出了“建设中国现代一流少儿出版强社”的战略目标,明确了未来改革发展应当正确处理的“十大关系”,大力实施“智造精品化、运营市场化、发展平台化、管理现代化”四大发展战略,坚持以双效提升为目标转型发展,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做强内容,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增强竞争实力,以融合发展为动力推动升级,以国际出版为纽带共绘童心,在组织架构、运营流程、晋升机制、绩效考核等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创新改革。


成长关键词  近十年,湘少社致力打造大社、名社、强社,总结十年发展成果,主要有四个关键词。


好书。湘少社始终立足国之大者,坚持出好书、出大书,出畅销书、常销书。“十三五”期间,湘少社16个项目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图书项目,在全国名列前茅。《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中国故事重述》等多个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选题等。“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王子的长夜》等图书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南村传奇》等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其中2014~2018年连续五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出版物数量在全国专业少儿出版社名列第一。


品牌。湘少社全力打造品牌书系和品牌集群,不断擦亮“出版湘军”名片。近年来,湘少社聚焦儿童文学、少儿科普、低幼启蒙、阅读服务等四大战略板块,集中推出品牌产品线,打造了“大英儿童漫画百科”“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小蛋壳童书馆”等多个品牌书系。其中“大英儿童漫画百科”“四维阅读书系”两个品牌书系在2021年发行码洋双双过亿,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


融合发展。湘少社加速推进融合发展为目标的智慧出版,探索由数字出版迈向知识服务。湘少社的数字出版依靠强大的英语纸质教材和同步教辅的知识产权授权开发,走出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近年来,湘少社授权打造“现代纸书”,与纳米盒子等合作开发数字产品,完成“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应用示范项目”研发,开发百余种富媒体融合产品,盈利过千万元。湘少社探索从单一的纸质书开发,逐步走向多元的富媒体开发,加大音视频、数字媒体和衍生产品的智慧生产,形成IP内容资源,有效放大出版价值。湘少社与作家汤素兰合作开发的“笨狼的故事”系列图书畅销20多年,累计发行已超700万册,形成了有巨大影响力的笨狼IP,从《笨狼的故事》动画片的开播,到2022年《笨狼的故事》同名儿童剧上演,有效放大笨狼IP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走出去。近十年,湘少社“领袖故事丛书”、《王子的冒险》等上千种优质童书输出澳大利亚、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年版权输出过百种,30多个项目入选“丝路书香”“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国家级资助项目。湘少社以书为媒,创建湘少“海上丝绸之路童书平台”,组织“亚洲儿童读物节”,承办第十四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完成援南苏丹中小学英语教材开发项目。


经验复盘  总结湘少社的改革发展经验,主要是“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始终把党的建设融入出版社经营管理各环节,以党建引领促发展,以实干担当展作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团结奋进。全社只有团结一心,砥砺奋进,才能无往不胜,这是湘少社不断取得进步的法宝。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始终拥抱变化,持续进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永葆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青春活力。四是坚持艰苦创业。发挥“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湖湘精神,赓续敢为人先、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五是坚持双效俱佳。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金不换”,坚持市场化运营不后退,确保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未来打法  当前出版业的改革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和矛盾,急需解决三大核心问题。一是出版业在国家文化战略中的战略定位问题,还需进一步提升、重视和支持出版业的改革发展。二是出版创新问题,出版业总体还处于相对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中,无论是内容创新、技术创新还是运营模式、机制创新问题,都需要爬坡过坎,经历阵痛。三是市场不正当竞争问题,出版物市场盗版猖獗、平台独大、渠道压榨、低价倾销、图书沦为流量品等市场不正当竞争的乱象,严重挤压出版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急需国家监管力量整治。


未来的湘少社,将努力践行“智造精品化、运营市场化、发展平台化、管理现代化”四大发展战略,为实现有信仰、有远见、有价值、有温度的中国少儿教育领军服务商的发展愿景不懈努力。


以全新角度做好传统文化教育


640 (46).jpg

马玉秀

新蕾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互联网+的技术升级与人口红利为出版社带来市场机遇的同时,也引入了更加多元的挑战。一方面,对优质资源的出版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原创出版资源;另一方面,“融媒体出版”已经是科技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其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媒介平台的拓展,更是在流程、技术、内容、团队、渠道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顶层设计   新蕾出版社重新规划组织架构,依托不同产品板块划分编辑室,使每名编辑各展所长,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其中,以主题出版为重点推出的《纸飞机》《永远玩具店》《爸爸星》等一系列兼具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的作品。


在传统出版物之外,新蕾社基于日益丰富的阅读需求,着力打造“精读图书+深度体验”的出版模式,既通过立体化营销,通过跨界发展、协同创新等工作模式,扩大营销广度,又通过打造思政教育基地、少儿阅读基地,开展编辑体验、科普探究、沉浸阅读等研学活动及公益阅读活动,拓展营销深度,做好特色服务。依托现实题材撰写的儿童报告文学作品《中国的孩子》,开展的百城百校巡礼季活动,将图书、广播剧、作家视频课等融于一体,将优质内容提升为主题思政课,得到各省市上百所学校的响应。


20年前,新蕾开创了“国际大奖小说”系列,率先引进国际最新、最好的获奖儿童文学作品。不但填补了国外经典儿童文学阅读空白,而且创造了非常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随着国际化步伐越来越深入,新蕾社基于文学板块优势,《开开的门》《木偶的森林》等一系列聚焦中国儿童成长、人与自然、精神传承等内涵的儿童小说、童话、散文作品脱颖而出。


在此过程中,“无创新不成书”在新蕾社每个人身上都有体现。不仅在内容形式上创新,更开拓出了一条新的优势出版板块——传统文化。10年前,在几乎没有任何基础和市场经验的情况下,新蕾社为自己立下了这样一个课题,希望以全新的角度做好传统文化教育,于是用5年时间出版了“博物馆里的中国”系列图书,获得了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诸多荣誉。在此基础上,新蕾社进一步创新,在视角上,将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研学教育、家庭教育等结合,出版了“写给孩子的传统文化——博悟之旅”等系列产品;在体裁上,以文化读物、绘本、文学等丰富形式,“亲爱的古代朋友”“京剧故事图画书”等产品受到喜爱;在平台端,除图书之外,打造《奇妙博物馆》期刊、“博物中国”线上平台等,成为“走出去”的有力抓手。


经验复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读屏”模式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新蕾致力于打破固有边界和思维方式,在内容端、服务端、版权端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努力实现全媒体、全流程出版一体化。依托儿童文学作品《星鱼》制作的5G全景作品及同名主题曲MV,借助VR全景等数字技术,将童话中充满瑰丽想象、意蕴深远的文字转变成了生动立体的沉浸式文学视听盛宴。


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眼点,新蕾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不仅强调图书的版权输出,力争选题于立项之初即考虑输出需求,更通过国际组稿等创新形式,在产品端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图书。近年来实现图书版权输出400余种,辐射美国、俄国、约旦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入选丝路书香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多个奖项。“博物馆里的中国”系列多语种版权输出项目入选中国版权最佳版权实践奖。


目前,新蕾已形成主题出版、儿童文学、传统文化、低幼、科普五大板块,呈现出鲜明的新蕾风格。新蕾社图书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荣誉,六个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多个项目入选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国家重点出版规划、优秀儿童文学工程、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等重点项目。


未来打法   新时代的出版人应该是懂出版、跨学科、懂市场、懂技术等的复合型人才,上得了镜头,下得了库房;改得好稿子,剪得好视频……可以说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新蕾社始终张开怀抱欢迎各界热爱出版事业的同仁。同时,在内部已启动“新蕾英才”计划,将努力培养一支信息素养高、市场敏感度高、创新能力强、执行能力强的复合型团队。


开启内容版权跨业建设路径


640 (47).jpg

徐 江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紧跟时代浪潮,深耕精品内容建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加速推动融合发展,开启了跨越式发展新征程。


顶层设计   回望过去的十年,可用“求变”“破局”“转型”三个词来概括。主动改变,从而突破,进而实现转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我们蹚出了一条新路。


在培养和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沉下心来以工匠精神打磨作品。我们实现了主业少儿出版从依赖引进到自主原创的转变。扛住了“贝贝熊”版权流失带来的冲击,我们把视野放在国内,以“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塑造中国形象”为发展路径,策划出版了“故事中国”“国粹戏剧”等既具中国特色,又兼具市场影响的好书,不断扩大优质内容供给。在这个过程中,坚持用精品占领市场,反推我们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一系列原创少儿图画书相继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精品图书不仅输出德、日等国,还借助“一带一路”建设走入巴基斯坦、土耳其、泰国等国家展,形成连线成片的态势。


在产品结构布局、选题策划能力上下功夫,合理配置书号资源,从供给侧发力,破量大而质不优之局。我们实现了教辅产品从增量扩张到减量提质的转变。首先对集群化、规模化的教辅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大幅收缩品种规模,减少同质化产品,合作伙伴由巅峰时期的几十家锐减到现在的五六家。过去教辅产品所积累的经济效益,支撑我们能够把目光更多投入到出版内容、出版品质上,推动我们实现了从选题策划执行者、实现者到组织者、开拓者的转变。《丝路寻蝶》《阿凡米的河》开启了国际合作;《江格尔》开启了自有作者团队的培养打造;《驼背上的梦想》拓宽了从选题到创作完全由出版社主导的出版模式;《一直看着你来的路口》纪录片资金赞助、《阿吾勒》《英雄之翼》纪录片投资控股拓宽了内容版权跨业建设路径。


把握时势、拓展外延、深化内涵。我们实现了主题出版从题材单一到品类丰富的转变。围绕脱贫攻坚策划出版《凤凰花开的学校》,入选中宣部好书榜;围绕冬奥会策划出版《酷!冰雪运动》,获得冬奥组委宣传推广;围绕“时代楷模”“民族英雄”策划出版《我的父亲拉齐尼》,入选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扩展,推动主题出版的特色化、地域化,实现了本土到全国甚至放眼域外的转变。我们围绕新疆本土地域文化策划出版《地下长城“坎儿井”》《我还想去博物馆》,更加具体地实践着文化润疆工程;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策划出版《我帮妈妈打怪兽》,输出至土耳其。


随着数字时代新兴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我们主动出击,抓住直播、短视频、电子图书、有声读物等新机遇,深化传统出版与新技术、新传播方式的结合,展开线上线下立体营销,实现了营销方式从B2B到B2B2C的转变。同时,我们借转企改制之机,以服务阅读、服务读者为导向,启动了阅读综合体及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建设,预计建成面积可达8万多平方米,并以项目为依托,拟着手跨界经营,在实体书店、青少年研学教育、物业和供应链管理、酒店管理等新的发展空间进行探索,以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推动实现青少社向企业主体、市场主体的彻底转变。


经验复盘   求变是为了生存,而变又成为破局之道。过去十年,我们坚持适者生存、变者发展,才方能突破行业困局、实现转型升级的理念。


首先,出版物的品质和社会价值仍是重中之重。以原创作品为主,注重特色产品线研发,提升供给方的创作能力和产品品质,策划能够经得起市场和时间考验的精品力作。其次,内容建设必须长期坚持。未来市场主动权之争即为优质内容版权之争。要积累内容版权资源,加强对优质内容的转化开发,提高内容价值的转换能力。再次,深度融合发展是必由之路。积极探索图书出版与数字化产品、新媒体运营、多元业态的融合发展,推动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最后,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讲原则、守底线,主动探索与研究,勇于作为和担当。


在变局中谋和平社新局


640 (48).jpg

林 云

中国和平出版社社长


中国和平出版社不忘初心使命,在少儿出版的浪潮中勇敢逐梦,从转企改制的深化改革中,释放活力;从全面回归的坚定定位中,增强动力。新时代征程上,坚持“精品出版、精准出版、精细出版”战略,有力提升少儿出版品牌。


成长关键词   2018年1月,中国和平出版社借势北京图书订货会,“小白鸽童书馆”品牌亮相,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标志着和平社正式全面回归少儿出版,从而确立了出版定位——从单纯依赖教材教辅,走向大力发展市场化童书的道路。


启动品牌定位。首先,以“出版有温度的童书,陪伴有气质的童年”为核心,细分布局,注重原创作品的培育和开发,注重图书的品质和品相,注重长线产品的开拓和运营,注重多元渠道的营销推广,注重国际版权的交流合作。其次,围绕出版定位,组建团队,陆续补充专业少儿图书编辑、设计、版权、营销和发行等业务人员。同时,构建少儿图书产品线,确定深耕低幼益智、图画书、桥梁书、儿童文学、少儿科普五大产品线。经过几年打造,五大产品线不断丰富,形成了品牌馆,从而在小白鸽童书馆之下设立小白鸽低幼馆、图画书、桥梁书、科学馆、文学馆,推出一系列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少儿出版物。


经验复盘   多点发力提质增效。和平社把精力聚焦在四个提升上,包括机制提升、品牌提升、产品提升、渠道提升。


机制提升,关键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和平社加大对一般市场图书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适时实施“三制”,即事业部制、项目部制、工作室制,优化资源配置,成立了小白鸽童书馆事业部、教育事业发展部、剑桥品众工作室、我的第一套启蒙书项目部等,促进出版理念与出版专业化、分众化、品牌化融合。


品牌提升,一是持续推出重点活动,举办以“阅读滋养童心,和平点亮未来”“童书有光,照亮世界”为主题的重点图书分享会、精品图书国际版权推介会,以历届活动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二是持续宣传品牌形象,做好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品牌美誉度。产品提升,注重奖项和榜单评选。比如,《别让太阳掉下来》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小小小世界》荣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渠道提升,在于拓展。和平社组建新生力量团队,在稳固传统渠道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探寻新媒体融合和销售模式,挖掘新增长点。其中,《剑桥英语百科分级阅读》发挥“优质产品+新媒体系统推广”优势,不断探索新渠道,继续引爆市场。


化危为机,变化中拥抱新媒体。第一个突破点是终端销售。以“我的第一本物理启蒙书”系列为例,我们通过短视频带货与平台承接流量的方式,销售数量节节攀升,量变带动质变,带动少儿科普产品线迭代更新。首先,打造爆款,促成嘉森学长、东方甄选董宇辉等众多头部达人推荐;其次,维护社群,产品销售暴增,积累了大量用户,为增加用户黏性,设计适合的领读活动。倒逼策划,加快构建“我的第一本启蒙书”后续选题策划,开始《我的第一本化学启蒙书》等系列产品打造。另一个突破点是出版融合。和平社在喜马拉雅FM开通“小白鸽童书馆”账号,发布有声书专辑。与数字出版公司合作开发和平数字阅读平台,以小程序方式推出电子书,提高用户阅读便利性。同时,重点加大IP开发力度,以《郑玉巧育儿经》等图书为依托,推出短视频、精品课、听书、直播等相结合的数字产品,实现变现的持续性和效益最大化。


未来打法   未来,和平出版社将继续守正创新,继承和发扬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毕生献身人民的崇高精神,助力青少年教育,为塑造民族性格而出版更多有品质有影响力的青少年图书。


孵化中国价值少儿IP


640 (49).jpg

余 岚

中国中福会出版社社长


2007年8月,儿童时代社与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合并成立新的中国福利会出版社,是一家集书、报、刊出版于一体的专业少儿出版社。2010 年 12 月,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完成整体转企改制,更名为中国中福会出版社有限公司,次 年 11 月,由中国中福会出版社与倍乐生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的上海儿童时代倍乐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事业结构有了全新的拓展。近年来,《儿童时代》《哈哈画报》《学生计算机报》和《少先队活动》杂志形成期刊矩阵,图书主业也迎来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原创图画书赢得各界好评。


顶层设计  科技赋能书刊形式多元化。近年来,中国中福会出版社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构筑以品牌书刊为核心的“互联网+”融合平台。2018 年建成“宋庆龄文献数据库”,2019 年底完成《儿童时代》全媒体数据库建设,将出版社历年来出版的关于宋庆龄研究、宋庆龄思想研究和《儿童时代》创刊 70 年来的内容,实现了数字化保存、呈现和再运用。


践行办刊宗旨。中福会出版社始终践行宋庆龄主席“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理念,创办 “沪港儿童文学研讨会”“儿童时代阅读指导基地”“儿童时代家庭阅读指导公益讲堂”等。2006 年,中福会出版社与上海宋庆龄基金会联合推出“宋庆龄爱心书库”项目,为全国 10 多个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援建书库 800 多座,捐赠图书 100 多万册,“宋庆龄爱心书库”导读团深入云南、贵州等地,指导学生阅读。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以儿童时代原创图画书为抓手,打造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平台。2017 年通过上海市政协得知上海援建的喀什小朋友缺少双语读物,出版了维汉双语《中华奇趣故事》。2019 年推出《与爱同行·汉藏双语绘本》。2019 年,原创图画书继输出到欧美、日韩等国家,实现了阿拉伯语版权输出。《小兔的问题》英文版荣获 2018 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美国分会“国际杰出童书奖”。


经验复盘   十年耕耘,硕果累累。“儿童时代图画书”经多年努力,取得了不少荣誉和各界肯定:《牙齿,牙齿,扔屋顶》《回家》《大小大》等先后荣获“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文津图书奖”等多个奖项。《牙齿,牙齿,扔屋顶》《我有一盏小灯笼》等13个品种已输出了德语、法语、英语、韩语和阿拉伯语版权。其中,《小兔的问题》英文版荣获2018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美国分会“国际杰出童书奖”。


融合发展,跨界绽放。近几年,儿童时代图画书从丰富的内容资源出发,在跨界出版方面进行了多种探索和尝试。例如:开发儿童时代图画书小程序;制作图画书配套动画、故事音频、名园名师亲子阅读指导视频,提升图画书附加价值;推出基于儿童时代图画书的舞台剧、电影和展览:与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合作将儿童时代图画书改编成舞台剧,先后在马兰花剧场、兰心大戏院上演。与上海本来影业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中国首部绘本动画电影《向着明亮那方》。影片获第25届纽约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长篇电影奖”。策划举办“大美中国 遇见童年——金山农民画绘本原画展”“对星星的承诺——米斯特拉尔诗歌绘本原画展”。


线上线下,多元营销。打造图画书线上社群和新媒体矩阵,采用直播、短视频等营销手段,通过社群渠道打造爆款。线下通过主题活动推广品牌,联合书店、图书馆、商场等公共阅读空间及绘本馆等阅读推广机构,举办沉浸式绘本展、戏剧工作坊、亲子故事会等线下场景化活动。目前,“儿童时代图画书”每月订阅量已达12万册。


未来打法  中福会出版社将努力践行:一是要肩负起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增强主题出版意识,做好少儿主题出版新增量。二是对标行业领先,坚持走“专精特优”发展之路,提倡创新式发展,创造式经营。三是要将品牌意识作为核心能力,扎实做好精品出版。专业少儿社要围绕精品工程,提高专业出版壁垒,从选题源头提升品牌引领能力。四是坚持跨界融合,推动原创图书融合发展。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加大融合创新类产品开发。五是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创新,以双效管理机制作为发展引擎。 六是坚持国际视野,发挥中国福利会独特资源优势,通过“儿童时代图画书”把爱和美传播给全世界的孩子。


专业出版


以改革融合为驱动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640 (50).jpg

王雪凝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顶层设计  纵观近十年我国出版业的突出变化,人民卫生出版社主要从两方面加强顶层设计。一是深入落实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精品战略。人卫社从选题、编辑、生产、产品、业态、产业、市场、营销八个方面,推动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路径、以选题为源头、以编辑为重点的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精品战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以选题为源头控规模提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科技赋能出版全流程,不断提高单品种贡献率,全面强化人卫品牌优势、核心竞争力。


二是科学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数字出版转型战略。人卫社将其定为集团核心发展战略,通过统筹规划形成合力,建章立制调动积极性,协同推进,高效务实地推动融合工作。将“升级实施转型数字化,构建智能智慧的终身服务”作为重点工程并配套制定数字出版战略规划和相关工作计划。成立以董事长任主任委员的新媒体出版战略规划和信息工作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人卫社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工作,先后成立智慧数字中心及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人卫智数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出版全资子公司。将人卫社各业务部门考核分值的 10% 专门用于数字融合考核,从选题数字化率、数字收入占部门总收入的比重、数字人才建设、平台和内容资源建设、用户数量等多个方面评估各部门在数字融合转型升级中所作的工作,鼓励其持续创新发展。


此外,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打造国内持续领先、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卫生出版传媒集团”为目标,深化“专业化、品牌化、数字化、多元化”四化战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成长关键词  这十年,人卫社经历了三个重要节点。一是分别于2015、2016年完成转企改制和集团组建。二是深入推动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提升经济效率,深化改革创新。三是推动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居于行业前列。近10 年,人卫社数字出版多点开花,目前整体规模已超1 亿元。2014年以来,打造了中国首套国家级医学数字教材,构建了以数字教材为引领的立体化医学教育产品服务体系;发起组织成立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搭建全球首个医学专业慕课平台、建设中国首批慕课课程,以人卫慕课开启中国医学慕课元年。2015年,成立职能部门智慧数字中心,为公司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进行综合管理协调服务;2016年起,人卫社试点“一书一码”和融合教材建设;2017年,临床医学第九轮规划教材在内的1750种教材中通过二维码引入AR、视频动画、案例、在线试卷等数字内容,实现教材服务模式创新,推出“人卫助手”系列知识服务数字平台;2018年,中国医学教育题库正式发布;2019年,打造中华医学影像视频库,上线人卫内容数据云服务中心;2020年,推动人卫APP整合,提供跨平台、跨APP 使用的“一站式”服务;2021年,启动人卫健康知识库、人卫标准临床专科知识库等建设;2022年,上线人卫继续医学教育网,持续加大对模拟医学和慕课的开发力度……一系列重点数字产品加强迭代研发,多项产品入选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人民卫生出版社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度出版融合旗舰单位。


经验复盘  这十年,人卫社在深耕主业、推动转型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创新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九三一”质量控制体系、“三三一一”选题论证体系、选题评价指标体系、“六大质量品牌”建设体系,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探索科技主题出版新思路新路径,建立特色鲜明的主题出版品牌。紧密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弘扬抗疫精神”“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主题,策划出版“抗疫”主题、“大医”主题等百余种主题出版图书。三是积极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在顶层设计、资源融合、深挖市场、创新机制、创新孵化、广泛合作等方面深入布局,服务医学教育、助力医药人才培养、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四是融合政府、院校、学会、机构、专家等各方资源,持续建设“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专家咨询委员会”两会平台,已发展为引领规范医学教材建设和卫生健康出版的重要学术平台。


未来打法  人卫社将继续推进四个面向。一是面向持续推进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全程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精品出版能力,做亮主题出版。二是面向持续推进出版全面深度融合,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人卫融合发展体系。三是面向创新开展出版研究和标准建设工作,为科技出版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四是面向质量和效益,打造优秀编辑队伍,搭建形式多样的编辑学习、成长、成才的平台。


立足专业谋发展

奋楫扬帆启新程


640 (51).jpg

陈 平

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顶层设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研究分析“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挑战和发展机遇,从内容建设、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人才战略等方面对集团未来五年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力争到“十四五”末期,集团整体经营实现从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转变,从内容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从要素推动向创新推动转变,不断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成长关键词    可以用“巩固、升级、创新、转型”4个词来总结概括中国地图出版集团近十年的发展。十年来,集团社会效益成果丰硕,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均位居中央文化企业前列。


过去十年,集团深挖主题出版和精品出版资源,用地图讲好中国故事,用地图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优良的优秀作品。以《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中国共产党100年地图集》《走近地球之巅》等为代表的数百部作品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等重要奖项,集团被评为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


过去十年,集团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力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核心职责,充分发挥地图出版和地理信息服务两大核心优势,积极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普及自然资源知识,促进测绘地理信息学术交流,高效供给地图产品,持续提升应急保障服务水平,强化国家版图意识,全面、深度融入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格局。


过去十年,集团坚持以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为核心,以高质量的内容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高质量做好地图出版工作,地图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60%,累计出版各类出版物1.9万余种,发行量超过50亿册(幅)。高标准做好教育出版工作,集团每年出版近千种、过亿幅(册)的教材品种和全学科教辅产品,多种图书获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以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高质量完成中小学课前到书的任务。高水平做好旅游出版工作,国内旅行图书市场占有率超过35%,市场排名保持第一。积极布局地图主题书店,打造国内首家地图主题书店,探索书店连锁经营模式,不断拓展书店产品和服务体验,全面提升集团品牌和社会影响力。


过去十年,集团在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上,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借力科技前沿技术,整合集团现有数据资源,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图数字化出版系统和智慧地图服务平台,打造数字出版新型产品线,搭建联动发声的新媒体传播矩阵,不断拓展“地图+”“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十年来,集团各项数字经济收益占集团总营收比重逐年上升。集团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度出版融合特色单位,多个出版融合项目获得国家级重要奖项和荣誉。


经验复盘  过去十年,集团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改革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明显成效,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总的来说,可以总结为五个方面: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发展活力和发展韧性显著提升;坚持稳中求进、量质并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坚持科技引领、格局重塑,创新活力和发展动能显著提升;坚持巩固升级、创新转型,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坚持发展为民、发展靠民,职工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


未来打法  下一步,集团将按照“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人才优势、品牌优势、资源优势,以求真务实、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着力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困难,着力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积极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全力服务大局,迈稳高质量发展步伐,力争到“十四五”末期,将中图集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特色鲜明”的大型中央文化企业。


走产业链发展和品牌化建设之路


640 (52).jpg

刘 芳

江西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社长)


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版业的突出变化体现在由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的加速转变,出版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紧随时代的主题出版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江西美术出版社确立了“深耕专业出版、精研主题出版、壮大教育出版、发力少儿出版、拓展数字出版”的发展道路。社会效益项目与经济效益项目齐头并进,立足主业,多元发展,优化各部门出版方向,通过不断挖掘优质项目为出版社提供新的动能。同时以党建引领人才建设,以提升综合能力强化团队,打造专业高效的编辑队伍,形成源源不断的出版合力。用美术的形式做主题出版,江西美术社策划出版了《时代印迹——中国版画 100年》《画说中国革命精神》《艺术为人民——延安美术史》等一大批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提振精气神的主题图书。


成长关键词  回望近十年江西美术社的发展,有三个重要的节点。一是2012年前后,江西美术社深入研发市场图书,布局高、中、低多维产品线,形成“名碑名帖完全大观”“历代名家小楷精选”“中国古代画派大图范本”等畅销、常销系列图书,有力地支撑了市场产品矩阵。同时加大力度投入赣美版国家中小学美术教材的修订和培训工作,积极拓展美术教辅品种,夯实了教育出版。


二是2015年前后,江西美术社与重要机构加强开展多元合作,为出版社立体赋能。与故宫博物院联合出版《石渠宝笈(精选配图版)》,焕发中华典籍新生;与央视合作推出《记住乡愁》《传承》等文化项目图书,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永不落幕的纪录片”。同时获评2016年书业“年度出版社”殊荣。


三是2018年前后,江西美术社介入主题出版图书的深度策划,注重以艺术视角发掘重大主题的精神性、时代性,多个项目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同时,与南昌崛美公益发展中心合力打造“出版+公益”的跨界项目“名著小书包”,以“教育扶贫”践行出版人的责任与使命。此外,联动图书、纪录片及三个中心,持续运营的“瓷上世界”文化走出去融合发展与传播平台项目,为出版社不断凝聚能量。


过去十年,江西美术社始终立足于美术出版主业,在大众美术、专业美术、主题出版的不同维度间寻求最大合力。同时,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向艺术展览、艺术产业、艺术教育等大美术领域拓展,并在北京、南京、景德镇等地设立了子公司与分支机构,基本形成了以美术出版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集群,呈现多地呼应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态势。


经验复盘   一是立足专业打造精品。江西美术社聚焦文化传承与学术研究,深挖各类优质资源,如《石渠宝笈》《黄庭坚书法全集》《八大山人研究大系》《任伯年研究大系》等。二是强化产品线管理。江西美术社确定了以书法字帖为代表的支柱性产品线、以赣地艺术资源为代表的特色性产品线、以少儿美育为代表的突破性产品线。三是以艺术视角做强主题出版。江西美术社推出的《时代印迹——中国版画一百年》《延安美术史》等取得一系列成绩。四是融合出版开启新业态。“瓷上世界”文化走出去融合发展与传播平台项目的申报成功和持续运营,推动江西美术社走上产业链发展和品牌化建设之路。


未来打法  下一阶段,出版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保证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真正地实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深度融合,从而加快融合出版的常态化。未来是融合出版的时代,因此,出版社要深入地参与跨媒体出版和跨界出版的实践,首先加强对优质数字出版资源的积累,健全完善的全媒体营销渠道,真正实现从出版数字化到数字化出版的转型,让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并存互补、主业与跨界良性互动,形成可持续、多元化的立体出版生态。


认清形势顺应大势

守正创新稳健发展


640 (53).jpg

孙庆生

企业管理出版社社长


近十年,我国出版业的变化可以用“正”“融合”“高质量”“文化自信”等关键词来概括。正,指正本清源,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体现在出版行业出版导向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和出版单位事业发展的进一步规范两个方面。融合,指融合发展,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出版业已进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高质量,体现在我国出版业十年来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内容质量和编辑出版质量,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文化自信,我国出版业十年来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


顶层设计  企业管理出版社(以下简称企管社)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认清形势,顺应大势,及时做出发展战略调整,守正创新,稳健发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强化专业化出版。有一段时间,企管社曾尝试过出版品种多元化。后来,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在出版社发展战略规划上做出了回归并强化专业化出版的调整。一方面,管理专业是企管社的专长,应该扬长避短;另一方面,管理几乎是个永恒的话题,且有很大市场空间,可以充分拓展企管社的发展潜力。


二是产品结构调整。以前,企管社主要以出版市场书为主,经过研究,我们认为作为一家专业出版机构,不仅要重视专业市场图书的出版,还要加强学术专著和高等院校专业教材的出版。通过结构调整,企管社走出了一条产品均衡发展的路子。


三是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正确处理出版质量和品种数量的关系上,企管社率先迈出了一步。2015年,企管社主动大幅度减少出版品种,加大精品图书的策划出版力度,内容质量明显提高,发行码洋和经济效益稳中向好,为持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是产品系列化。在精品化实践中,企管社还加强了系列化图书品种的策划与出版,比如管理创新系列、企业家系列、管理思想史系列、企业数字化系列等,还推出多个系列的高校教材,系列产品的出版和推广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是“全品种策略”。“全品种策略”并非把所有管理图书品种都出全,而是在管理的各个细分领域都要有企管社的典型产品,不留空白。我们希望让读者逐渐形成一个认识:企业管理出版社在管理各子领域都有图书可供选择。比如,目前正陆续出版的“企业管理思想史”丛书,就由40多卷组成,几乎涵盖了管理的各个主要细分领域。


成长关键词  “稳”代表的是守正,是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对内容质量和编辑质量的坚守,是对出版人尊严的自觉维护。“健”代表的是创新与健康发展。只有在稳基础上的健才有意义,只有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才有价值,否则就可能跑偏。“稳健”二字对出版机构来说尤其重要,这也是企管社在探索中总结的经验。


未来打法  下一阶段,出版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聚焦五个方面:一是出版业承载的内容既有民众的消费需求,也承载育人的价值、教人做事的意义。因此,值得更加宏大、长远、相对稳定的规划。二是目前出版市场还存在较明显的“劣币驱良币”现象,应当加大监管与打击力度。三是出版市场还存在“价格乱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市场进一步走向良性循环。四是推动融合发展的同时,适当引导纸质阅读。五是加大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力度,让更多人逛书店。


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无论从质的角度,还是量的角度,都还有很大潜力和空间,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精品出版物。不管技术如何发展,为社会提供阅读学习内容是永远需要的。即便人工智能高度发展,也不可能代替人的“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真创新”的创造性。


教育出版


聚焦三大出版领域

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


640 (54).jpg

邱显清

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


顶层设计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向建设成为拥有卓越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大学出版集团迈进的重要之年。近年来,清华社不断深化“品牌化”“集团化”“数字化”“国际化”“人才化”战略,以内涵式发展激发改革活力,提升现代出版企业治理体系和管理水平,实现双效益丰收;不断深化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


成长关键词  产品结构逐步明晰,高质量出版态势初步显现。清华社聚焦学术出版、教材出版和大众出版三大领域,初步形成了高质量的出版态势。


学术出版板块,清华社不断提升选题学术水平,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在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航天航空等领域出版了一批重大项目,同时依托清华大学学科优势,密切与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联系,集聚学术资源,培育品牌特色。


教材出版板块,清华社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教材建设领导小组,推进教材出版的科学规划与规范实施;成立基础教育分社,服务“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通过教学研究与图书出版等服务高校“双一流”建设。2021年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清华社有19种教材获得全国优秀教材奖,其中高等教育类16种,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3种。


大众出版板块,清华社成立零售图书建设领导小组,强化选题论证,完善零售图书渠道建设,形成了以计算机科技、教育教辅、经管社科为主的优势零售板块,计算机科技领域图书始终处于市场前列。同时,加强同华为、百度等公司的合作,推出“华为智能计算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反映技术前沿及热门应用的丛书。教育教辅领域,加快K12领域布局,从产品研发到市场推广均形成清华教辅品牌特色,“真题全刷”等图书迅速占领市场。社会科学领域,推动图书内容、产品设计与营销方式创新,出版了以《山海经》为代表的畅销书,企业管理、公文写作等细分类别也均有畅销书涌现。此外,科普领域既有入选“中国好书”的《晓肚知肠:肠菌的小心思》等大众科普图书,又有DK系列畅销少儿科普图书。


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期刊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近年来,清华社以国家和清华大学重大项目为引领,加强运营管理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创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清华社期刊总数达45种,SCI和ESCI收录期刊共8种,Q1区期刊数量共5种。


数字出版稳步推进,融合发展格局开始形成。近年来,清华社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构建了以音像电子与数字出版分社为核心,以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清华社控股数字技术公司为支撑,开展技术研发和商业化经营的“一体两翼”式数字业务探索,逐步形成融合发展新格局。一是加强优质知识内容的积累,打造数字化内容精品。在数字教学服务领域,上线了“文泉学堂知识库”“文泉幼教”等产品;在数字学术服务领域,推出了“智能制造知识服务平台”“变革性光科学”等产品;在大众阅读领域,开发了“DK数学”“科技史脱口秀”等产品。二是重视关键技术的应用,形成数字出版核心竞争力。清华社通过“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等重点项目,在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领域开发、引入前沿技术和应用,开发了“文泉云盘”“科技期刊数字化传播国际平台”等平台。近五年,清华社在数字出版技术、信息化教学平台等方面获得55项软件著作权,以及6项数字出版荣誉资质。三是坚持“流量”思维,探索新媒体营销模式。清华社充分挖掘作者、读者“流量池”,对不同形态产品进行全媒体推广,探索社群运营、私域流量转化,实现销售变现。


“走出去”成绩斐然,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近年来,清华社不断完善涉外工作制度和流程,积累项目运作经验,积极挖掘社内优质资源,加强与国际顶尖出版机构合作,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持续扩大输出语种和图书品种,提升“走出去”的社会效益。近五年,清华社实现外文版权输出签约715项,涉及28个语种,31个国家;实现中文繁体字版权输出248项。30个项目入选国家级“走出去”相关资助工程,21个项目荣获各类“走出去”及版权贸易相关奖励。


考核激励机制逐步健全,队伍建设日益完善。近年来,清华社采用培养与引进结合的方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完善注重价值提升、战略引领的考核体系;推行《首席策划编辑的实施办法》《非量化岗位考核办法》等创新性管理制度,丰富激励项目,调动员工积极性。


未来打法  清华社坚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品牌建设为核心,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人才建设为关键要素,立足清华、服务社会、走向世界,为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


挺拔主业、融合创新

推进“共生”机制


640 (55).jpg

王 芳

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


十年间,出版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出大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反映改革开放新时代成就的优秀作品;中国文化“走出去”成果斐然,中国主题图书进入海外主流市场,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融合发展成为出版新路径,驱动转型升级;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书香中国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石。


面对行业新趋势,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提出“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出版机构”的总体目标。坚持内容为王,不断积淀和夯实出版内容的基础上,外研社以“数字化”和“国际化”为战略方向,提出“共生”机制,成立外研在线教育科技公司、设立“数字业务论证与评审委员会”,发力全媒体营销,深耕海外主题编辑部,保障传统出版与数字业务融合发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相互支持。


回望十年,外研社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初心,服务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


作为全国外语教材出版重要阵地,外研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刻理解教材出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在各阶段外语教材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等内容。在2021年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外研社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外研社教材获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和19项全国优秀教材奖一二等奖,其中《英语》(新标准)高中必修第一册荣获了基础教育类英语学科唯一的一个特等奖。2022年,外研社继续深耕教材出版,重磅推出“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程、进教材,开启全国外语类专业教学的新一轮深层改革。


立足外语出版优势,服务国家对外传播,外研社积极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理念与成就。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外研社承担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英、俄、法、西、阿五个语种的出版工作。英语版已通过近百位专家的审读和教育部教材局的审核。


回望十年,外研社始终坚持“挺拔主业,融合创新”的战略方向,加快数字转型和产业升级。


十年来,外研社在出版工作中,致力于形成良性联动的深度发展生态系统,推行“共生机制”,倡导打破壁垒、合作共享,实现企业内部门间的深层次数据共享,提高服务过程中获得信息的便捷度。外研社高度注重数字化升级转型,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核心,建设“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业务体系。自2014年成立北京外研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Unipus)以来,通过外研U学打造多端、多用户、多模态的产品矩阵,为K12学段提供英语学科全方位、智能化、一站式解决方案;持续优化U校园平台功能,为院校外语教学提供教、学、评、测、研一站式混合教学解决方案;以语音、翻译、写作三大核心为引擎,增强外研社AI核心竞争力;推进“外语+专业”复合型课程建设等项目,形成新形态教材特色矩阵;在职教领域,积极探索VETS实训平台建设,寻求以信息化手段助力院校产教融合、以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求学和就业的新路径;深度参与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等工作。


回望十年,外研社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互鉴。


十年来,外研社持续加强国际化能力建设,国际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版权输出品种和版税收益屡创新高,海外布局取得成效,连续14年7次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外研社加快“走出去”步伐,探索业务的国际化布局。2015年,外研社在英国成立全球首家以出版为特色的孔子学院。2016年8月,外研社与保加利亚东西方出版社达成合作,第一家海外中国主题编辑部正式成立。此后相继在法国、匈牙利等11个国家设立中国主题编辑部或出版中心,海外布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8年,在中宣部和外交部的指导下,外研社发起成立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四年来,联盟已发展57家成员单位,外方出版社来自13个中东欧国家,实现200余项版权合作。


外研社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以出版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近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担任总主编的“‘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教育大系”累计出版20部,为党的二十大召开献上来自北外的祝福。


面对诸多挑战,出版人要坚守初心使命,心怀国之大者;主动识变应变,化危为机;坚持融合创新,加快出版业供给侧改革,顺应时代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精品战略

打造人文社科出版重镇


640 (56).jpg

李永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中国出版业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十年,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再上台阶、高质量发展的十年。这十年,人大社秉承“出教材学术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的出版理念,实施精品战略,以优秀的出版物传播先进文化,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出版的重镇。


顶层设计  十年来,教材出版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凸显。人大社坚持将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作为立社之本,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积极推进教材的学科交叉融合,打造新兴学科教材和数字化教材,出版了一批有时代特色、有融合创新的教材精品。在2021年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人大社有38种教材获奖,获奖总数在大学出版社中名列第一。


十年来,主题出版引领时代潮流。人大社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构建立体化的主题出版布局,推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为代表的高质量高水平理论专著,并围绕党和国家重大事件节点、重大活动等,策划了一批有广泛影响的大众化普及化通俗读本。人大社连年入选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宣部和教育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也是“十三五”期间唯一每年入选所有三类主题出版项目/规划的出版社。


十年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人大社以大型学术项目引领学术出版,加强顶层设计,重视涵养品牌和规划产品布局,形成了若干个具有深远学术影响力、辐射力的大型学术文库和学术典籍。十年间,人大社图书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一批精品出版物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和后期资助项目。


十年来,“走出去”讲述中国故事。人大社着力深耕中国主题和中国学术两大出版领域,大力发展与“三个顶尖”(即世界顶尖、行业顶尖和所在国顶尖)出版机构的合作,全力打造良好的中国学术国际形象;加大出版国际化步伐,在以色列、罗马尼亚等国设立了海外分支机构,并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推动中外学术文化交流。


十年来,数字出版产业蓬勃发展。2012年,人大社成立北京人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入选中央转型示范单位,2018年入选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系列数据库产品荣获四项国家级大奖,十余个行业级奖项,其中连续三届入选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


成长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这十年,人大社以高质量发展为理念,“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控制品种,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提高效益,取得了显著成绩。社会效益丰收的同时,人大社积极推进经济效益提升的各项措施,不断提高图书单品种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十年来,人大社总资产、净利润及人均利润三项经济效益指标均实现翻番。


与时代同行。这十年,人大社与时代同频共振,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在理论出版和主题出版大众化两方面推出学术底蕴深厚、专业特色鲜明、形式活泼多样的主题图书;先后推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等影响深远的理论著作,以及《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等普及读物。


发思想先声。这十年,人大社以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使命担当,把时代精神与出版工作紧密结合,深度涵养学术品牌,努力实施品牌精品工程。人大社组织策划了“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等数十套优势学科的开放性学术文库,“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梁启超全集》等学术大家文集和具有文化积累价值的重要文献,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等大型学术译作系列和大师经典译丛,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


传播中国声音。这十年,人大社加强出版“走出去”内容建设,累计向海外输出图书版权3000余种,涉及40多个语种,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通过搭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倾力打造中国学术出版名片。


坚持精品战略。这十年,人大社坚持精品战略,通过严把政治关口、严格学术挑选、强化流程管理等举措提升图书品质,出版了一大批具有文明传播、文化累积价值的优秀出版物。出版社始终将政治性放在首位,丰富完善选题论证和审读加工把关机制,保证出版质量;制定严格的出版准入标准,以保证内容质量和专业性;严格三审三校,强化流程管理。


未来打法   下一阶段,是中国出版业的又一个战略布局期、快速发展期和新增长机遇期,中国出版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保持高质量发展。而打造高质量的精品出版物,加快融合创新和高水平“走出去”步伐,需要高素质的编校人才、新媒体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懂出版的企业管理人才以及国际化人才。因此,人才队伍建设是出版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通过与时俱进地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从而在新时代不断推动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早日达成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构建新型出版高质量发展体系


640 (57).jpg

褚超孚

浙江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兼)


顶层设计   近年来,浙江大学出版社依托浙江大学,坚持“厚植学术根魂,打造时代精品”的出版理念,实施“专业化、数字化、品牌化”的发展战略。后疫情时期,浙大社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改革,在优势产品线布局、地方资源挖掘、市场化部门改革、营销发行创新等方面大胆改革实践,积极转变经营模式,围绕量与质的重点突破,强化精细管理,调整生产节奏,不断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和内控质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着力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成长关键词   心怀“国之大者”,承担国家重大出版工程。浙大社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高质量履行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出版的历史使命,同时做好展陈传承和宣传推广工作。日前,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推出精品力作,以学术出版为代表的精品出版成效凸显。浙大社瞄准世界先进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对接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原创科技学术出版;立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热点问题,关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出版原创社会科学精品力作。在高水平艺术出版、原创学术文化精品、高水平学术著作、精品教材和教辅等板块形成品牌。十年来,浙大社获得国家级项目和资金资助方面量质并进、表现突出。


打造一流期刊,高水平学术期刊影响力不断提升。浙大社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平台,夯实平台资源和学术期刊建设,助力知识传播,初步形成具有浙大特色的国际化合作办刊机制,充分发挥高水平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发布和传播的阵地作用,有效支撑学校学科发展。浙大社出版期刊数量、整体国际化水平、入选国家级项目均居全国大学社前列。


助力出版“走出去”,国际化能力持续增强。浙大社通过合作与交流,链接全球高端学术资源,与国际著名出版集团合作,使一批国内顶尖的学术成果走进世界顶尖的学术机构。浙大社连续获得国家及浙江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丝路书香工程“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宣部对外出版项目等“走出去”出版项目、“丝路书香出版工程”项目等数百种,入选总数居全国大学社前列。


经验复盘   过去十年,浙大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守正创新,稳中求进。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品牌优势,深耕精品出版,统筹推进经营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结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一是“专而精”的发展模式。浙大社始终坚持学术出版精品化的理念,在“双一流”建设中彰显价值。致力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文化工程,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关注社会重大问题,主动融入学科领域学术社群,寻找品牌优势与学术前沿的结合点,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重点出版工程和项目,在精品出版中彰显学术价值和文化力量。


二是坚持“走出去”发展路线。在推动精品学术出版同时,积极构建国际出版合作机制,把学术出版的合作高度定位于世界一流的学术出版平台。浙大社与施普林格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资本合作,成立了国内第一个跨国科技出版基金,启动“浙江大学出版社-施普林格英文图书合作项目”。通过汇聚一流学科和一流出版,多部与国外合作出版的英文著作获得了“中国出版政府奖”。浙大社与世界重点学术机构的合作从自然科学开始,并逐步向社会科学延伸,逐步加大社会科学的合作力度,成为学术图书“走出去”的重要板块。同时,与世界知名出版机构合作,加强国际学术期刊集群建设。


未来打法  面向未来,作为大学出版社,浙大社要聚焦出版主业,加强顶层设计,深耕出版内容,推动出版融合,引领高质量发展。一要融入发展大局。要融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大局、融入国家区域及地方发展大局、融入“双一流”建设大局。二要瞄准新兴产业孕育机遇。新技术的涌现,为出版业发展带来新机。浙大社要构建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依靠知识、技术、信息、智力等高层次生产要素投入的新型出版高质量发展体系。


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深耕国际化品牌化融合化


640 (58).jpg

黄轩庄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出版业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新成就:一是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主题出版快速发展,成为原创精品出版的最亮增长点。二是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各类出版精品佳作迭出,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协调统一。三是出版业深化改革创新,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业态、模式创新成果更为丰富。四是“走出去”工作全面开花,国际化发展趋势凸显。五是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阅读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


顶层设计  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主题出版作为出版守正创新的新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确立“聚焦主业,深耕教育,提升学术,融延发展”的战略方针,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优化选题结构,提升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以数字化发展为主线,以知识服务为主方向,推动出版主业融延发展,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跨地域发展,加快国际化步伐,基本建成成熟完整的国际出版传播产业链,形成海内外协同创新能力;全力推动全民阅读,打造“阅读一小时”“加油!书店”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以出版社文化发展基金会为平台,助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


成长关键词   国际化。2014年,广西师大社收购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拉开跨国经营序幕。2016年,收购英国ACC出版集团,完成国际出版发行完整产业链布局,基本实现全球品牌、内容、渠道、人力与资金资源的一体化集约调配。此外,广西师大社积极整合海内外资源,建设“艺术之桥”平台,打造了“全球组稿,中英共版,国际发行”的国际出版新模式。2021年,广西师大社海外营收突破2000万美元,成为发展的新增长点。


品牌化。近十年是出版业品牌化建设快速推进期。2013年初,广西师大社推出全新人文社科图书品牌“新民说”。2015年,推出青少年图书品牌“魔法象”“神秘岛”。近年来,又先后推出了“纯粹”“新儿童”“大学问”等图书品牌。此外,国际传播品牌“艺术之桥”和文化空间品牌“独秀书房”,以及“阅读一小时”“加油!书店”“加油图书馆”“乡村书屋”等全民阅读项目品牌,一起构成了广西师大社的品牌矩阵,拓展出版社的立体影响力。


融合化。2015年,广西师大社入选全国第二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2018年,入选知识服务模式(综合类)试点单位。广西师大社的数字转型、融合发展深入推进。2016年10月,承载大学“人文实验室”理念的“独秀书房”在广西玉林建成开放。2022年4月,首家海外独秀书房在越南河内大学孔子学院揭牌开放。目前已在国内外建成了近20家独秀书房,社店融合发展走出了独特道路。2016年以来,广西师大社先后发起“加油!书店”“阅读一小时”等全民阅读活动。2018年6月,成立文化发展基金会,推进公益事业专业化运营,先后推出“加油图书馆”“乡村书屋”等公益项目。广西师大社精品出版和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双效并重。


经验复盘   一是坚持守正创新,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出版社坚守“为人民出好书”的初心,坚信双效俱佳是好书的根本标准。二是坚持价值出版,统筹好规模、质量、效益的关系。广西师大社的出版理念是“开启民智,传承文明”,人文情怀是广西师大社影响力的重要内涵。三是坚持品牌化发展,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做品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坚守也要有创新。四是坚持跨地域发展,不断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跨地域发展是广西师大社破解发展瓶颈的重要战略。2014年以来,跨地域发展进入国际化拓展阶段,成为中国出版国际化发展的代表性企业。


未来打法  在迈向出版强国的发展阶段,如何在守正创新中充分激发创造活力,推动出版业实力、影响力、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是出版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聚焦主业,深耕教育,提升学术,融延发展”十六字战略方针,就是广西师大社面对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和战略应对。同时,出版社将致力于巩固和充分发挥国际化布局优势,加大在东盟地区的战略发展力度,切实提升国际化发展能力,形成推动集团发展的重要动力;将继续肩负文化使命,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和全民阅读领域的创新探索,将品牌活动做深做实,提升出版服务大局和服务人民的能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新的可能。


以长期主义思考框架

构筑教育出版新生态


640 (59).jpg

郑豪杰

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出版业这十年,是在全行业完成改制后稳健发展的十年。尽管面临信息技术发展对传统出版的重大挑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全行业的冲击,出版业仍然破浪前行,特别是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巩固了出版业作为内容供应商的功能地位。这样的发展基础,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出版自信”。出版业这十年的显著变化,几个方面值得总结:一是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内涵。二是唱响主旋律,主题出版成为引领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三是产品形态和出版业态不断拓展。四是出版物营销呈现许多新特点,出版业加速营销体系升级。五是融合发展方兴未艾,出版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顶层设计和成长关键词   一是质量为先。这十年,教育科学出版社经历了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的重大转变,把出版质量放在第一位。通过系统完善出版物质量保障机制,创新内容生产方式、产品表现样式、品牌传播形式,以精品出版助推高质量发展。经过调整,教科社的选题结构进一步优化,出版质量进一步提高,出版品种数量保持适度规模,但整体销售收入稳健增长,重印率不断上升,目前超过85%。


二是专业深耕。教科社始终坚持深耕教育出版,不断完善学术出版和教材出版的产品体系,进一步巩固“教育理论图书出版的旗帜”地位,成为教材出版和课程资源研发的重镇,持续以专业优势塑造发展“护城河”。


三是公司治理。教科社2011年完成转企,2018年完成公司制改制。以公司改制为契机,教科社进行了一系列制度设计,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办法等,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水平,为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制度空间。


四是融合发展。积极延伸内容产业链,探索从单一的图书出版向综合的教育专业服务的转型。在数字出版方面,持续丰富和完善知识服务数据库,探索优质图书的课程化衍生产品和培训服务。比如,“教育科学文库”专业数据库和“教科幼教智慧平台”资源库已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科学》新一代数字教材开发完成并在教学中应用,基础教育各学科全学段教材配套的数字课程教学资源正加快开发。同时,积极开发纸数融合产品,陆续开发了项目化学习微课、校长引导力培训课程、儿童有声绘本、电子书等。此外,我们在生产、营销、管理方面也作了数字化探索并取得一些成果。


经验复盘   总结以往的发展经验,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出版的价值立场。教育出版必须有价值引领,有正确的教育观,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服务。为人民出好书,坚守教育的价值立场,成为检验我们工作的一条基本标准。二是坚持专业特色。教科社作为唯一一家名字中冠以“教育科学”的教育专业出版社,始终扎根教育,与教育改革同向同行,用出版实绩记录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波澜壮阔的历程。我们把学术出版和教材出版作为驱动发展的两翼,不断积累优势特色,汇聚资源、形成品牌。三是坚持将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实施人才强社战略,打造人才高地,让更多优秀人才各展其能、各得其所,更有力地支撑事业发展。四是坚持向管理要效能。出版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是题中之意。要在战略规划、经营决策、流程再造、精益管理、信息化等方面,逐步建立起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管理机制。


未来打法   打造出版品牌需要资源的集中投入和长时间的坚持,我们应当确立长期主义思考框架。对于教科社的下一步发展,我们有几方面考虑:一是坚持守正创新,稳中求进。围绕高质量融合发展主题,把教科社建设成为教育思想传播的高端平台、教育资源研发的专业平台、教育知识服务的智慧平台。二是持续深耕教育。以学术出版和教材出版为一体两翼,形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构筑发展新势能。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数字出版等板块多元布局,拓展发展空间。三是持续推进出版治理和管理创新。目前,教科社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课程教材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等多个组织平台建立联体发展的集团化架构,从而打造更具特色、更高质量、更有竞争力的教育出版新生态。四是持续构筑面向未来的能力。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教材教学资源和服务研发、生产、投放能力,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课程资源和课程服务解决方案。五是营造创新生态,打造出版铁军。一方面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加强全要素创新,从理念、制度、治理、经营等方面全方位优化,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融入出版社血脉;另一方面,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创新出版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新时代的出版铁军,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以“专精特融”为标准

打造交大特色出版品牌


640 (60).jpg

李 芳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党委副书记


回望近十年出版业发展历程,有四方面突出变化:一是出版发展战略,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主要表现为优质选题比例提升,高质量发展融入在日常工作中,对主题出版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编校质量从严从紧、强化精品出版。二是出版发展路径,由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转型。融合出版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紧跟国家政策顶层引领。三是出版发展定位,由内容提供商向知识服务商转型。这与国际上四大主流出版集团的发展趋势接轨。四是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由传统编辑向现代编辑(产品经理)转型。编辑逐渐担当产品经理角色,参与甚至统筹图书出版全流程。


顶层设计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展开了一系列调整:一方面是机构设置变化。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交大社强调学科化管理方式,于2019年成立科技分社、医学分社、人文分社、教育分社,下设若干出版中心。增加分社的运营自主性和灵活性,推动每个板块向专业纵深化发展。同时,出版社对选题统筹把关,保障选题质量,避免交叉重复。例如,科技分社基于交大社有传统优势的学科板块,下设大飞机、能源环境、船舶海洋、理工综合等出版中心,做精做深科技出版。同时,以做优做强主题出版为目标,交大社设立主题出版中心,统筹选题,设置平台费保障等激励机制。此外,加快融合发展步伐,设立出版融合发展中心,从全社层面推进融合发展。另一方面是机制变化。交大社设置了市场图书遴选机制,对通过评估的选题给予支持,并在团队合作、资源配置等层面给予充分支撑。


交大社“十四五”规划提出“人才强社、全面融入交大、国际化、融合出版”四大发展战略,这与出版业面临的四个转型方向相呼应。


成长关键词  交大社近十年的发展,可以总结为使命感、传承、深耕、转型四个关键词。


使命感,包括面向国家、面向社会提供知识服务的使命感和服务交大的使命感。落实到选题规划上,可具象为三个方面:一是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例如,交大社的海洋船舶系列选题,契合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大飞机出版工程”“转化医学出版工程”等,也都紧密服务国家战略。二是服务母体大学。交大社的发展特色与母校的优势学科联系紧密,通过选题规划服务学校教学科研、深入挖掘学校深厚的学术资源、学者资源。三是提升国际话语权。例如,交大社2020年出版的《查医生援鄂日记》已输出19个语种。


传承,包括传承母校学科优势、交大社主题出版优势等。交大社的“平易近人”系列、战略科学家系列等取得较大影响力,为主题出版积累了优势。如何传承、创新,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成立主题出版中心,是传承的落点之一。认识到主题出版内涵不断延伸这一特点,基于交大社丰富的资源优势,通过选题挖掘讲好科学家故事、传承科学家精神,也是有力抓手。


深耕,深入挖掘母校深厚的学术资源和学者资源。近十年,也是交大发展迅速的十年,出版社紧跟学校的学科发展步伐,服务“双一流”建设。交大深厚的学术学者资源,也是出版社品牌重要的根基之一。基于此,今年1月,交大社成立教材出版中心,设置教材出版基金,服务交大,提升名师编写名教材和精品课程的积极性,扩大交大优势学科学术资源的辐射影响力。


转型,体现在从出版社层面革新机构设置、统筹队伍的变化中,也代表交大社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交大社当下及未来体制机制设计的关键词。


经验复盘   顺应行业趋势,打造具有交大特色的出版品牌。交大社坚持以“专精特融”为标准,突出特色和专业性,探索融合出版转型。例如,围绕“大飞机出版工程”,交大社服务国家战略、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将产学研融为一体,在该领域深耕十年,目前图书产品累计200多种。以基于图书内容开展服务创新、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问题解决方案为目标,交大社近期与相关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大飞机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交大社的融合转型探索经历了由点到面、上升至顶层设计的发展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出版转型要坚持谋定而后动。在制定转型战略、改革体制时,要以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为依据,先小范围实验,再优化为体制机制。在突出交大特色方面,交大社坚持在契合学校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提升软实力、打造学术文化品牌的目标方向上发力,第一时间跟上学校战略布局,全面融入交大。


未来打法   交大社当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聚焦两个方面:一是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培养学者型和学科型编辑,前者要能和学者平等对话,后者要紧跟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二是品牌建设。2023年,交大社将迎来建社四十周年。我们要强化品牌意识,让出版社品牌和产品品牌发挥合力。未来,我们将通过更多措施、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路径,推动交大社的品牌发展。


在提高学术认知中凝练发展方向


640 (61).jpg

马 来

西北大学出版社社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这些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的融通中外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指明路径,也对出版工作者提出不断提高学术认知的要求。


顶层设计和成长关键词   近十年来,西北大学社坚持将历史文化与思想学术,作为致力深耕、不断凝练的出版方向。同时,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打造品牌特色。一是提高编辑素养,培育出版专才,挺立学术前沿,提升、沉淀出版理念;二是加强学术对话,发现提炼学术出版专题,提高学术认知,在构建出版与学术共同体基础上,推进学术创新;三是提高读者认可度,不断增强出版传播能力,最终形成学术事业与出版产业统合协调、良性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西北大学社先后完成了《关学文库》、《史记·十二本纪研究集成》、“秦史秦文化研究丛书”等大型基础文化工程,张岂之修订的《宋明理学史》等重点图书,以及译介《日本学人唐代文史研究论著集》、“海外中国哲学研究丛书”、反映现当代世界思想学术前沿的“精神译丛”的出版,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历史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为此,西北大学社将历史文化作为选题策划与项目实施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关学文库》40种47册,2180万字,在抢救整理关学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关学思想学术进行开拓性研究,完整呈现有800余年历史的关中理学的学术面貌,掀起了关学研究的学术热潮。2020年,关学研究被《光明日报》评选为年度十大学术热点之一。《史记·十二本纪研究集成》是《史记研究集成》的部分成果,12种共560万字,被称为“史记学史上的第四次集结”,“是史记研究的新的里程碑”。“秦史与秦文化研究丛书”包括14种共980万字,从文化发生学意义上建立新的研究范式,探讨主体性与知识生成的历史逻辑关系,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发展,更好地践行道路自信。


2022年,西北大学社按照“十四五”规划,重点推进大型基础文化工程《清编全唐文校订》《关学文献集成续编》,以及《史记研究集成》(其余部分)、“儒释道三教关系史研究丛书”等项目的组织实施。其中《清编全唐文校订》依托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会的学术力量,校订整理工作已开展6年之久,预计2023年将正式出版发行,为深化唐代文史研究,提供精准完善的唐文版本。


统摄历史、现实与未来,沟通古今,贯通中外,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使自身文化与当今人类文明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构建融通中外的学术话语体系,必须推动文化建设的“外向会通”。西北大学社将继续推进“精神译丛”的出版,译介20世纪中期以来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那些对当代人文知识范式具有奠基性意义、对当下社会现实具有解释力、对时代精神生活具有批判性与反思性的著作。目前出版的26种作品为多位当代重要思想家的代表作,如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海德格尔,“译丛”选译了他的哲学史讲演录系列,力图呈现其思想深刻的学理、历史根基。“在汉语的国土展望世界,致力于当代精神生活的反思、重建与再生产”是该套丛书的基本宗旨。


另外,2022年,西北大学社还推出了“海外中国哲学研究丛书”,以此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海外中国哲学研究的向度,考量他者的眼光,以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重构提供借鉴。


未来打法  当今时代,百年未有之变局,人类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世界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对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出版工作时不我待,需要及时提供思想与知识的内容平台,推进文化自识前提下的外向会通,构建相互融通的话语体系,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