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动态

深读 | 见证花城文学院的“花开时刻”,步入文学春天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发布时间: 2023-03-26 15:41:46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文艺 实习生 宋骥才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勃 曾育文 麦宇恒 实习生 吴宇豪


春雨洗刷后的越秀公园,一草一木,沁人心脾。走进花城文学院,绿叶白墙,书香沁润,仿佛步入了文学的春天。


城市是文学的基石,也是文学的落脚点。3月25日,随着花城文学院的成立和花城文学之夜的举办,广州这座文学之城,无论是作家、评论家,还是普通市民,皆感受到了新的文学氛围和气息,也拥有了新的文学场域和空间。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这个坐落于广州千年文脉起点的全新文化地标,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中国文学的高质量发展,敞开了新的想象与可能。



WechatIMG291.jpeg

花城文学院选址越秀公园内


新平台

筑巢引凤,汇聚当代文学名家


三月的春雨浇不灭大家对文学的热情。


“看到刘震云老师的话告诉我一声,我找他签名。”“李敬泽老师也来了?”“麦家老师,可以跟您合个影吗?”……花城文学院室内室外,走廊里、台阶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花城文学院揭牌成立的第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重量级作家、学者、评论家、媒体人、文学刊物负责人以及广东省内文学界的嘉宾百余人,汇聚于这方小小的文化院落,共同见证花城文学院的“花开时刻”。


WechatIMG292.jpeg

全国各地重磅级文学创作者汇聚于此


“作为广东出版人,我们希望花城文学院能够创造一种新时代下文学与城市、城市与作家、作家与读者的连接,我们希望这种连接是感性的、温暖的、美好的、持久的。”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君铁希望通过花城文学院,为作家、评论家们构筑美好的创作交流与生长空间,搭建富有活力的文学创作平台。


这个愿景,在3月25日这一天,照进了现实。


“在文学越来越专业化,或者说越来越边缘化的时候,我们需要文学的人、文学的组织抱团取暖,互相温暖。”花城文学院联席院长麦家表示,这个平台可以激活广东积淀深厚的文学资源,同时,新平台的搭建,也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繁荣发展的有效举措。


WechatIMG293.jpeg

花城文学院揭牌仪式上两位联席院长为醒狮点睛


作为花城文学院联席院长,陈晓明表示将竭尽全力奉献自己的文学精神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汇聚在一起。“花城文学院给不同的作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空间,我觉得非常重要。作家之间互相碰撞、交流,彼此敞开心扉,同时跟读者进行交流,这就是一种文学的生活。”


两千年来,广州以务实包容、开放进取的气质,吸引无数弄潮儿汇集于此,可以说既是创业创新的热土,也是文学创作的沃土。


在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看来,无论是《花城》杂志,还是花城出版社,本身团结了一大批作家、评论家、文学爱好者,也发表、出版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作品,随着新平台的出现,完全可能出现新的作家与作品。“人是文学的内核,有了人,就有可能出现好的作品。”


WechatIMG294.jpeg

麦家(中)与花城文学院首批签约的部分作家


为了汇聚更多当代文学名家,花城文学院将其文学的橄榄枝伸向全国各地,在3月25日的作家、评论家签约仪式上,不少作家都是来自远方的力量,包括蔡崇达、笛安、杨庆祥等人。


“文学固然是个体的劳动,是天才的事业,但同时也是一个场域,这个场域对个体是有极大的影响力的,尤其是对于一个正在上升过程当中的作家而言,如果有平台看中他,给他创造机会,通过平台把他的作品、声音穿得更远,这对于作家个体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谢有顺强调,一个好的文学平台、场域有可能改变作品与读者的链接方式,可以让更多优秀的作品抵达广大有着阅读愿望和热情的隐秘的读者。



WechatIMG295.jpeg

“花城”经典图书墙


在不少嘉宾看来,花城文学院不仅仅是“花城”的,而是应该像《花城》一样,对于整个中国乃至中文世界的作家都极具意义。“所以花城文学院不应该囿于南方,或者局限于大湾区,它应该携带大湾区独特的风貌和价值,来映照中国文学的现场,使它的影响力扩展到我们今天中文写作的方方面面。”作家李修文说。


当谈及花城文学院对于整个文学生态发展的作用时,谢有顺表示,花城文学院能够提醒和提示某种文学的存在。这不仅是一个文学施展的空间,也是一个能够让更多的人遇见文学的空间。拥有这样一个场馆,能够让更多的人来观看和了解文学的历史,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城市的文学和文化氛围,城市需要更多这样的空间。


WechatIMG296.jpeg

花城文学院内的“泊”书店


“文学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静水流深,脚踏实地地积累的。文学能够温暖人心,能够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当然也能够影响到城市的文化面貌。”谢有顺表示,当一个建筑或空间里面有了一个叫文学的东西,一旦有了一个个作家,一个个生动的灵魂,这个场馆一定会焕发出文学的魅力。


新潮流

跨界融合,拓宽文学未来想象


升降屏幕逐渐点亮,在安静的星空下,是各种各样书本堆起来的屋脊和高台。三位少年(乐手、舞者、歌手)在各处坐着,自由的读书、聊天……


3月25日晚,在广州友谊剧院上演的“有风自南——花城文学之夜暨2023花城文学榜荣誉盛典”(以下简称“花城文学之夜”),以沉浸式情景歌舞剧晚会的形式,注解着文学的内涵,拓展着文学的外延,让文学变得具体可感,有温度、有面孔,还有互动和交流。


WechatIMG297.jpeg

花城文学之夜现场


此次花城文学榜单以“追光·踏浪”为主题,评选出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出版的十大文学好书,以此鼓励有当代审美意识、艺术创新理念、文化生命活力的文学创作。


鲁敏《金色河流》、韩东《奇迹》、葛亮《燕食记》、黄灯《我的二本学生》、东西《回响》、张炜《河湾》、孙甘露《千里江山图》、刘震云《一日三秋》、李修文《诗来见我》、李敬泽《跑步集》入选此次花城文学榜“十大文学好书”。



WechatIMG298.jpeg

上榜作家走上舞台,接过绽放的“金木棉”


在国内首台文学主题情景歌舞剧的高潮时分,上榜作家走上舞台,接过绽放的“金木棉”——这一刻,一座城在致敬文学、致敬青年、致敬未来。在音乐、歌词、舞蹈及视觉的烘托下,文学的内涵和边界都得以拓展。


正如尾声节目《花开》所唱:人们心中,哪个才是文学的真正模样?“跨界”“破圈”已成为时下文化场域十分热门的词汇,文学领域同样如此。


这也是新时代对文学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所说:“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我们拓展甚至发明新的文学性,需要我们开拓新的边界,走到更为广阔的原野上去”。



WechatIMG299.jpeg

曾小敏(右)、薛凯琪在“花城文学之夜”演出现场


无论是跨界还是破圈,都需要探索文学的勇气。


在作家刘震云看来,设在南方的文学院,特别是花城文学院这样的,跟其他文学院有所不同。“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带来了新的文学气象。《花城》创办初期,它秉承的精神是要创新、要探索、要包容,对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在作家张炜看来,不同地区各有特点,但南方的开放之风、创新之风应该更强烈,提倡的文学精神应该更自由。“如果花城文学院能够领风气之先,进一步打通世界文学,焕发心灵的勇敢,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翻新,而是扶持有生命力度、有强烈自我感的作家,以及对语言艺术执着、用心,非同一般的坚守者,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WechatIMG300.jpeg

花城文学之夜现场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花城文学院将发挥植根岭南、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独特经济、文化和地理优势,实行‘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办院模式,着力打造具备多元融合产业平台功能的新型城市文化空间。”


谭君铁表示,花城文学院将开启更多的跨界融合尝试,拓宽文学产业道路,推动文学破圈,试水网络文学、影视版权、动漫游戏、有声读物、娱乐剧本等全版权代理与衍生产品的运营开发,打造文学产业版权交易与孵化平台,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创新动力。


WechatIMG301.jpeg

花城文学院联席院长麦家与陈晓明(左)


也有人担忧,文学边界的不断拓展,是否会模糊文学本来的面目?


“文学它不是一个封闭的圈,它本身就有很多触角,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谢有顺认为,文学自有其敏锐性与前瞻性,一直在引领着人类如何和各种新的事物遇合,然后产生化学反应,构成新的生活。因此对文学的发展也应该持开放的态度。


李敬泽则明确地表示不会,因为他眼中的文学,其形态本身就在不断变化,“文学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建筑或者人的面孔,而是更像一条江河或者一片流域,在行进的过程中海纳百川,不断地去寻找和探索自己新的领地和方向。”(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