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业界关注如何共建电子书馆配良好生态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 2023-06-27 17:09:51

对于馆配行业来说,数字资源占比越来越重。《2022中国数字阅读产业整体规模及发展趋势解析》显示,电子阅读已经进入了深度阅读阶段。2021年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为5.06亿,其中“95后”用户占比超七成。电子阅读比重增加与用户的年轻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行业,自然也包括馆配行业。


不久前闭幕的2023夏季全国图书馆采购会上,“数智时代图书馆资源建设转型升级”成为热议的话题,不少从业者都对此进行深入思考。在他们看来,从读者环境来看,越来越多的读者倾向于电子书阅读;读者行为的变化显示,阅读的效果关键在于读者的读书态度和方法,载体形式越来越显得不重要,对此馆配行业需要积极做出回应。


微信图片_20230627171134_副本.jpg

2023夏季全国图书馆采购会现场。资料图片


数字资源发展迅猛 纸电同步成重要路径


“春江水暖鸭先知”,馆配的数字资源尤其是电子书领域的发展体现在数据上。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刘绍荣介绍,根据2015年到2021年图书馆不同类型资源经费对比可知,纸质资源经费逐年降低,电子资源经费逐年上升,总经费逐年小幅度增长。《2021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显示,纸质文献资源与电子文献资源购置费比例为4:6。


环境的利好是主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数据中心主任黄元洪说:“近几年,正版馆配电子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加上政策的利好、出版社的融合深入发展、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经费有所增长、读者的数字阅读习惯已基本养成,为出版物电子书提供了发展空间。”


对此,刘绍荣做了进一步补充,近两年,国务院、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等推出一系列关于数字阅读行业的政策规划,主要涉及产业数字化、产业园区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今年3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全国青少年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支撑作用,开设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提供优质数字阅读资源,丰富阅读形式。由此可见,国家在政策上全力支持数字阅读建设,数字阅读大有可为。


对此不少图书馆都行动起来,提高电子书的采购率与使用率,纸电同步就成为路径之一。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在“4·23”世界读书日当天举办了电子书扫码阅读的活动,馆员提前将图书馆内借阅量较高的纸质图书对应的电子书采购回来,并印制成纸板+封面+二维码的形式,按照与纸质图书相同的分类,放置在相应的书架上,纸电图书混合排架,且纸电图书都能在联机公共目录检索系统(OPAC)上统一显示。刘绍荣介绍:“数据显示,在活动期间,读者对电子书的阅读量达到了平时的6倍甚至更多,由此可见,纸质图书复本量少且借阅量较高的图书,可通过采购相应的电子书,来提高读者借阅量和图书使用率,也能较好地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除了正常的阅读服务,纸电同步也助力图书馆的文献建设。安徽大学图书馆目前为文献建立数字化借阅、文献传递和反馈机制,提高文献资源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安徽大学图书馆馆长储节旺说:“近年来,数字化转型、开放获取、数据管理、人工智能、社交媒体等关键词,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新趋向和热点话题。因此,图书馆人也应紧跟热点,调整工作重点,推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更好更快发展。数字化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对于电子书的投入未来一定是加强的。”储节旺认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要对标学校和地区发展战略与图书馆要求,建设文献结构合理、纸电协调发展、组织有效、内外协同共享、独具特色的高品质、高绩效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发展之路坎坷 盈利需让三方受益


虽然发展的目标是确定的,然而电子书或数字化的文献建设未来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刘绍荣表示,在馆配市场,电子书的采购有包库和单册购买等多种形式,所以在电子书价格计算上,与纸质图书有所区别。她说:“就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2011—2022年纸电图书平均价格对比来看,纸电两种图书的均价都在逐年上升,但电子书的均价还是低于纸质图书。而且单册采购的电子书均价偏高,且折扣比例不固定。这就需要出版社、馆配商和图书馆等多方共同来探讨制定出一个明确的馆配电子书定价和折扣机制。”


这个过程中,出版单位并没有获得太多利润。在黄元洪看来,电子书馆配市场上,图书馆日益增长的数字资源经费占比与出版社所获得的馆配收益相差较大,过低的收益与作者对数字版权日益增长的预期之间的矛盾,将影响电子书供给。他说:“从出版社的角度看,首先,出版社数字业务占出版社整体收入比重较低。这与出版社希望通过数字业务带动整体增长的预期,形成矛盾。其次,平台商、渠道商对电子书的售卖方式(VIP、包库等),与学术图书的生产模式不匹配,使其价值无法有效变现,出版社失去市场主体性,市场没有增长空间。”


电子书缺乏市场增长空间,困惑于有效的变现模式,整体积极性有所影响。纸质图书馆配收益与电子书馆配收益的差异较大。“此外侵权盗版仍然存在,维权难度高;交易和服务的透明可信问题;电子书资源采购未分类,资源评价单一,采购模式多样但不规范;对电子书合理使用的担忧;版权续签困难。这与图书馆对出版社提供更好产品和服务的希望,形成矛盾。”黄元洪如是说。


黄元洪认为,首先,出版行业应积极推进纸电同步,保证学术电子书的可获得性,保障电子书及时供给,注重电子书加工的标准规范和质量要求,应充分发挥数字的使用特性,不断探索丰富学术电子书的出版、供给形式和服务能力。其次,出版行业应积极参与图书馆服务,探索新技术在面向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保持与图书馆的连接、协同。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馆配电子书生态并没有实现馆社店三方完整的连接。在黄元洪看来,新环境下馆、社、店合作需要逐渐形成新基础设施(可信、在线协同)。他认为:“馆社店合作的基本规则需形成共识;发展,需馆社店共赢且有可预期的空间。”


寻找最大公约数 加强馆社店三方合作


馆、社、店都是馆配电子书生态里的重要一环,三者之间相互影响,需要多方了解沟通。寻找最大公约数,建立合作的规范,构建并维护健康、良好、可持续发展的馆配电子书生态。


刘绍荣认为,电子书馆配渠道较少,原有的图书馆配体系优势没有得到利用,丰富电子书交易渠道和电子书服务体系就应该成为当下行业关注的焦点。她说:“建议在电子书相应规则的共同维持下,形成馆社店在线协同联盟(出版社联盟、馆配联盟、图书馆联盟),打造基于交易和服务规则,形成交易+服务协同的合作机制。”


对此,黄元洪认为,良性的生态需要规则,可以区域、系统或联盟等形成规则;需要各方互相协同、加强交流,兼顾各方合理诉求,寻找最大公约数。转型升级,不是颠覆,不是从头来过,而是发展与创新。他说:“作为出版单位,我们拒绝灰色地带,同时希望包括可信的交易系统、可持续的销售模式、合理的服务模式、退出包库模式等。”


再具体到电子书合作层面,黄元洪以出版单位角度提出了三种合作建议:一是销售、采购模式,若是渠道商销售的,建议以单本买断采购为主,对于后续的权益、可能开拓的服务创新才有保障。二是服务模式,销售后所提供的使用服务应是有规则地合理使用,根据服务规则的情况可对合作者进行分类分级。三是认为基于纸电同步和电子书价格规范的前提下可支持纸电同采策略。


刘绍荣表示,图书馆人希望的电子书建设理想状态应该是:电子书价格有标准,电子书版权有保障,阅读平台能兼容,阅读数据能共享,纸电图书能同步。她说:“希望馆、社、店三方以及有关单位能携手合作,为了这一远大目标共同努力,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和文献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除了电子书的盈利问题外,大家的关注点还放在行业在数字服务的机遇与挑战上:图书馆正在从水井式服务到自来水式服务、从封闭式服务到开放式服务、从文献服务到知识服务、从食材服务到预制菜服务,除了数字资源建设,我们也应当看到新技术对行业的影响。他说:“如ChatGPT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可以被应用于文献资源的描述、匹配和推荐,为图书馆提供智能问答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为数字资源的分类、管理、评价和利用提供帮助。”


编辑:刘子靖

审核:杨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