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54天卖出10万+!这5招让爆款营销变得可复制!

来源:出版人 发布时间: 2024-04-12 16:08:00

这篇营销手记想要分享的案例,是《涅朵奇卡:一个女人的一生》。它是一本除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外,几乎没有更多初始流量的冷门经典文学。


但北京营销组与果麦经典营销组一起,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密集营销,就给它带来了10万册以上的实销,日销峰值突破4000册,排名一度攀升至当当小说新书榜前三,营销的长尾流量发酵至今,目前的平均日销仍在500册以上,总发行量超过21万。

不过,在具体的分享开始前,我们想先探讨一个问题,它与接下来的内容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这篇营销手记里的所有文字,目的都是回答这个问题——


图书营销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在我们看来,无论对具体的营销项目,还是营销经理本身,图书营销最大的难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不可复制”。


上一本书成功了,并不代表下一本也会好。明明是同一类书,但成功案例的策略,在自己的项目上却常常失效。


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难道真的只能归因为“各书有各命?”


通过最近几年的营销实践和持续复盘,我们认为“案例不可复制”的主要原因在于——


只知道营销动作,却并不真正知道营销动作的目的是什么?


到底应该从一个成功案例的复盘中发现和复制什么?


是发现一位带货惊人的博主,然后让他在你的项目上带出同样爆单吗?


还是发现和复制——


投放策略的理由、文案策划的思考、借势传播的原因、验证效果的方法……


如果以“效果可复制”为目标,“为什么要这样做”可能远比“做了什么”更为有用,这也是这篇营销手记所想要分享的。


之所以选择《涅朵奇卡》作为复盘分享的对象,除了开头提及的“销量佳”,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周期短,密集营销期只两个月有余,中间还隔了春节假期,所有的营销动作都来自我们的策划与执行。


方法易,在立项到结案的全周期内,营销团队没有用任何的“新花招”,只是在每一个环节复制着我们已经验证过的营销方法。


我们认为,《涅朵奇卡》称得上是一种“策略复制”的胜利,所以撰写了这篇主要围绕着“策略与思考”角度的营销手记,它或许和惯常的营销复盘有所不同,但我们相信,这份“不同”是有价值的。


01爆款潜力是怎么看出来的?


《涅朵奇卡:一个女人的一生》并不是上市时就已经确定有重点营销团队介入的重点品。


虽然在产品端,它看起来已经有了足够的“爆款光环”——“王小波读完终身难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冷门神作”、“ 豆瓣9.1分,绝版半个世纪”、“好评译者重译”、“俄罗斯顶级美术馆授权插画”。


但这并不是我们决定介入营销的主要原因。


因为如果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它们只能称作“亮点”。亮点并不一定是卖点,尤其不一定是市场接受的卖点,在公版经典领域尤为如此。


在如今,“更好的装帧、更好的译者、更用心的编辑、更多的产品附加值”几乎已经成了每一个图书品牌在策划公版经典时通行的产品法则,除非亮点真的在市场上独一无二,否则它们只是加分项,而非决定选项。


《涅朵奇卡》之所以会成为北京营销组主动申请介入的重点项目,在于它的市场大盘总量。这是我们选择营销项目时会首先分析的数据,也是“爆款潜力”的首要参考。


拥有更大市场的项目,往往也是营销成功率最大的项目,这也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爆款图书都有“破圈”属性。冷门市场、小众领域里当然也可能会诞生爆款,但那就又回到了“各书有各命”的循环。


但“破圈”从某种程度而言,是书本身带来的。包括从前的我们在内,很多图书营销从业者都会有一种误解:“只要我推得足够猛,把全渠道都覆盖掉,就一定能够破圈。”


且不论以图书营销所能掌握和投放的资源,是否真的有可能实现“全渠道覆盖”,“破圈”也并不只是“让本来不相干的人,在自己的圈层发现这本书”,单纯的“看见”是没有任何效果的,“破圈”的真正定义是“让不相干人的人发现、阅读,且传播”。


一本书在内容本身能够合理匹配多大的垂直市场,它就有多大的爆款潜力。


回到《涅朵奇卡》,它的大类“文学经典”的市场体量毋庸置疑;子类“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在近年也有着稳定的增量。它的内容可阐释性很丰富,能拆出很多垂直方向,特别是内容主题还完美地契合了当下最热门的“女性成长”角度。


即便忽略掉它本身的全部附加亮点,仅内容本身,《涅朵奇卡》就已经具备了三个热门市场的传播可能性。


加之在此前,我们也曾推动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另外两本体量相似的作品《地下室手记》《白夜》进入重点营销序列,它们也都展现出了极好的销量走势,甚至一度超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统畅销品《罪与罚》。


这也说明,“轻量级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市场的真需求。所以我们相信同样“轻盈”“好读”的《涅朵奇卡》是有机会的,而且很可能会比另外两本书拥有更大的市场可能性。


02营销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任何营销工作的起点,当然是从设计营销方案开始。但营销方案应该怎么设计呢?果麦的方法,是先找到这本书的价值原型。


价值原型,是果麦营销基本的方法论之一。它指最能普遍地被大众所理解的行为或者情感价值,必须能够用一个大众耳熟能详的短语或者诗句来描述,譬如一本讲述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照护的书,它的价值原型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价值原型有两个作用,精准定义一本书最能为大众理解的核心价值;指引图书营销的目标人群,即能够被这一价值原型所触动与说服的群体。


但价值原型应该怎么找呢?从原理上,“价值原型”应该是图书最核心价值的提炼,但这个市场上已经有海量的例子告诉我们,图书的畅销理由很可能与它原本的内容价值并没有关系。


所以对于公版经典,或者已经上市销售过一段时间的图书,寻找价值原型最直接,也最好的方式,是在有最广泛反馈的平台,寻找可靠的“用户证言”。


用户的真实评论永远高于会议室里的头脑风暴,因为那是市场的选择。北京营销组此前推动的爆款案例《长安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们在微信读书中发现了一句超过9800人划线的句子“命运最叛逆,从不轻易满足人的心意”,它与《长安客》原本的价值原型完全不同,但却完全打动了市场。


在社交媒体平台寻找价值原型非常有用,只有一个难点需要营销团队克服——


如果同时有好几条出色的用户证言,你需要判断到底哪一条才能提炼出真正打动市场的价值原型。


在《涅朵奇卡》的营销过程中,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正例和一个相对意义上的反例。


《涅朵奇卡》初版的豆瓣条目里已经累积了超过2800条短评,因为这一条目的沉淀时间极长,看起来这里应应该具有足够验证过的“用户证言”。


所以在推动营销的第一个月,我们基于豆瓣上赞同最多的一句评价,提炼出了这样一个价值原型:“天才的陨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围绕这一价值原型,我们很快完成了所有的物料准备,也邀约了不少有出色转化效应的博主做推荐,累计投放数量超过了100+,但反响确实有一些不如预期,单条带货峰值400+,平均日销的增幅,也只是到了200本左右。


随着投放的增加,在豆瓣之外,我们也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用户证言。例如“从小缺爱的人,会疯狂地给从来不缺爱的人奉献爱”,但营销团队的伙伴们在这里产生了一些分歧。


一个沉淀了足够时间长度,且最契合原书传统主题的价值原型,与一个在投放中“新生”的价值原型,到底该选择哪一个?


虽然最合理的操作显然是多线验证,但多线测试势必又要拉长时间,而且很可能“浪费”掉使原本能够诞生爆款的博主资源,在多次讨论之后,团队决定完全放弃“天才的陨落”,全线转向女性成长的方向,“每一个缺爱的女孩都叫‘涅朵奇卡’”。


原因有二,其一,对受众在大众市场的图书而言,更接近大众市场,且总量更大的渠道里产生的用户证言,是相对更正确的。


其二,更内涵正确的价值原型,需要让步给更能引发情绪的价值原型,因为传播的本质永远是传播情绪。


在迅速切换了价值原型之后,《涅朵奇卡》果然迎来了一波销量增长,平均日销从200直升至600,也出现了多个带货超过2000本的爆款视频。


03找对价值原型后,还应该做点什么?


既然已经有了一个足够能引起大众市场共鸣的“价值原型”,按说需要做的只是持续不断的投放,那爆款自然可成。


前提是你拥有巨量的投放资源和预算,但真实的现状是,不管是书业的“大厂”、“小厂”,所拥有的推广资源都是不足以实现这个目标的。


所以,对于图书营销而言,一旦当你找到了足够打动市场的价值原型,在投放保量的同时,最应该做的,就是积极寻找热点,全力借势。


“借势营销”是已经被无数次验证过的有效方法,通常情况下,当平台出现了具有广泛关注度的热点话题时,只要能够将所营销的图书与之合理链接,也许只需要调整一版电商焦点图、详情页,或者只是修改一下商品短标题,就能够立刻产生积极反馈。


但“借势”到底要怎么借呢?是等着热点出现,然后全力去“蹭”吗?


按照果麦营销的基本方法论,营销的最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于初始流量的运营,为每一本书创造可以持续产生流量的云。


运营初始流量的方法是“5W原则”:时空环境WhenWhere、关键人物Who、激励事件What、口碑证言Witness。


借势营销的本质,其实就是对于时空环境的运营。它所包含两个要素“When”与“Where”,也就是 “选择在什么时间做营销”与 “选择在哪里做营销”。


也就是说,借势营销并不是等热点出现,然后想办法主动凑上去,而是基于对于产品的了解,不断地去主动寻找能够借力的话题、情绪、人群、场景。


所以,在确定了价值原型之后,团队的所有人每天都多了一份固定工作——在全网所有平台,寻找最能和《涅朵奇卡》产生“正向”且“合理”联系的热点。


“正向”与“合理”非常重要,常有人会对借势营销有所误解,觉得即便是硬蹭,只要能让产品与热门话题的流量关联上就是有价值的,即便它可能和热点所代表的疑问、情绪、话题内容都毫无关系。


或许在其他消费品上,“点进来就算赢”“黑红也是红”,多少还是能够成立的。但在对于图书而言,“硬蹭”所会带来的,一定是长期不可逆的伤害。


很快,我们发现热门综艺《再见爱人3》带来了一个频上热搜的关键词“NPD”(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通常来说,综艺带动的热搜往往是借势的绝佳标的,因为综艺的讨论热度极高,内容风控程度好,而且综艺运营方本身也会持续地对加码热搜。


更何况,《再见爱人》本身就是偏向于“情绪”、“心理”的综艺节目,它天然就是舆论场上的最强传播话题。


《涅朵奇卡》的主人公叶菲莫夫,刚好完美地符合NPD的描述,团队于是制作了新一批关联了《再见爱人3》与NPD的物料,比如“如何识别NPD人格的PUA”,并且还将第一版的价值原型“天才陨落”做了全新的升级——天才不仅陨落,还成了人人喊打的NPD。


这些物料吸引了大量流量关注,各类爆款内容瞬时而来。


04名著只能当作名著推吗?


有效共鸣的价值原型,常规投放配合借势物料,让《涅朵奇卡》保持了稳定的销量增幅,但从第二阶段的销售数据来看,它似乎距离“大爆款”,总是差着一口气。


团队的复盘结论是,“女性成长的角度是有效的,但这个赛道里的人实在太多了,《涅朵奇卡》没有独特性和稀缺性。”


如果要让它的销量再上一个台阶,它需要“更特别”。


如果把《涅朵奇卡》里所有的元素拆出来,无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女性成长”、“经典”、“绝版”、“王小波推荐”……每一个要素里市场上都有大量的竞品,甚至在果麦内部的产品线里,它都有不少竞争对手。


独特不一定爆火,可爆火的一定是独特的。


如何给它找到一种在任何赛道中都独一无二的标签呢?方法永远是相信用户评论,以及——再大胆一点,不要受限于任何既有的标签。

就像一本书写作完成之后,作者便不拥有最终的解释权,图书的内容和价值是作者和读者共同阐释的结果。只要在合规的范畴内,一本书当然可以有更多的解构方式,哪怕它是经典文学。


相对于上海营销组,北京营销组归属于果麦北京互联网事业部,所以承担了更多的互联网内容产品策划与自运营任务,所以在内容营销上,往往也会基于部门的特点,去采取更多“互联网化”的玩法。


互联网的环境是非理性的、情绪化,甚至是“娱乐至死”的,那么,为什么不能让办法让一本书,再“疯”一点呢?


遍历近期的各类用户评论后,小红书里的一位“自来水”的高赞笔记给了团队巨大的灵感。

《涅朵奇卡》完全可以解读为是一个双女主的故事,那么它当然有一个方向可以是“百合”。


这个方向一直是各个平台的热门讨论话题,但到底应该怎样能既垂直地介入这个话题的流量池,又把握好尺度,不至于引发负面影响呢?


我们拆解了《涅朵奇卡》的全部内容标签,做了一系列的排列组合之后,得到了一个全新且独特的定位——伟大作家的百合文。


这个定位孕育出了一个全新的推广方向“走进磕学”,年少不知名著好,错把网文当成宝,如果要磕百合CP,那就来磕一下最伟大的作家在名著里写的故事吧。


我们邀请了知名博主福豆姐姐对针对这一方向出了一期视频,效果出乎我们意料地达到了2500+,但或许比销量更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评论区里大家对于“磕学”的热烈讨论。

毕竟,人类的本质是八卦和磕CP,不管是成长、反PUA、识别NPD、反对煤气灯操控……它们所带来的话题热度和讨论度,都不如更简单直接地磕CP高。


基于福豆姐姐视频的测试结论,团队火速联系了大量剪辑号,开始批量高产“走近磕学”系列。


它的效果的确非常显著,甚至有博主同一条脚本就出现了5个爆款,《涅朵奇卡》的销售走势也突破了平台期,日销升至了平均1000册的水平。


从平均销量和日销峰值而言,此时的《涅朵奇卡》已经称得上是一本爆款图书了。


05爆款了,然后呢?


果麦营销的核心策略与根本目的,叫做“流量云”,依托单一事件或者热点所做的营销,都只能带来单一的、瞬时性的“流量”,而无法产生持续出产流量的“云朵”。


对于图书而言,我们永远追求是“长销”,而非短期的“畅销”。所以必须要通过对初始流量的运营,为每一本书创造可以持续产生流量的云。


显然,日销到了这一阶段,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已经“积云化雨”,社交媒体平台上已经开始自发地出现大量的用户自传播内容,在这一阶段,其实我们需要做的更多的只是“维系云层”。


但云层该怎么维系呢?在这一阶段持续做投放,意义已经不会那么显著;而图书本身也拆解不出更合理且“劲爆”的推广点了。


但当一本书成为爆款之后,其实最有效也最应该做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去拓展最大的流量。


对于经典书营销而言,绝大多数情况下,在前期拓展顶级流量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从内容角度来说,版权类书籍或许还能以作者或者内容的独特性获得一些青睐,但“经典”,能被归属于“经典”的,都属于“好书”。


除非有极具说服力的数据,这类图书很难真的打动顶流。


在密集营销期末尾,在反复调研之后,我们选择了“与辉同行”作为突破口,积极地向选品团队推荐了这本书,为了能让董宇辉老师以及选品团队更便利地理解这本书,我们的一位营销经理还花了很长时间,极为真诚地给董宇辉老师写了一封推荐信。


真诚当然是必杀技,但前提是你首先需要有资格,让别人看见你的真诚。


最终,《涅朵奇卡》如我们期望地登上了与辉同行的平台,直播与直播后的切片传播带来了可能是最具长尾效应的流量,连续几日,销售都到达了10000册以上。


06本质上,我们只做了一件事


《涅朵奇卡》的整个营销过程,我们觉得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完整总结——营销的本质就是不断挖掘和满足用户需求。


第一步,发现它所属的市场;然后在这个市场里,找到大众用户们最赞同的那句话;接着把那句话提炼成一种价值原型,然后做出不同的物料,投放给他们。如果用户不满足,那我们就去重新挖掘,直到找到他们满意的内容,发到他们彻底满意为止。


一个市场方向投完了,那就去找另一个市场方向,周而复始,直到流量变成云朵,云朵持续落雨。


现在,我想可以回过头来,再重新回顾一下开头提到的那个问题了。


为什么营销案例很难复制?


就像《涅朵奇卡》在这几个月里所遇见的,每一个价值原型或许都有受众,每一种营销动作本身可能都是对的,每一个热点都有机会成为能借到的势能……


市场是无限的,任何路径和方法本身可能都是正确的,只有始终清晰地知晓“营销到底是在做什么”,才能帮助我们在复杂的路径里,找到那根导向畅销的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