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花地|陈俊年:缅怀范老,不老的风范 ——缅怀范若丁同志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发布时间: 2024-04-26 08:56:31

文|陈俊年


今天,我们依依送别老范,深深缅怀老范,心海不禁涌起许多往事和细节。


1989年10月初,经民主直选,范汉生同志担任花城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发表“名利福和”的施政演说,他说到做到,带领花城出版社进入了兴盛发展期,连向来亏损的诗歌编辑室也取得显著的“双效”。


老范策划主持出版的《世界诗库》《二十世纪外国文学精萃》《港澳大百科全书》等一批富有首创性、前瞻性的新书好书,既旺销又获奖,“花城版”成为热门的品牌。


 

范汉生


那期间,作家们以在花城出版社出书为荣。老范几乎与当代著名作家及中青年许多作家广交朋友,或请教,或约稿,登门拜访过巴金、茅盾、沈从文、叶圣陶、端木蕻良、孙犁、白桦、王蒙、戴厚英、顾笑言、张笑天、谌容、秦瘦鸥,等等。


1979年秋,我跟林振名和老范去探望杨沫。临别,杨沫问及可否在广州帮买一台进口冰箱,老范当即答应下来。


回穗后,我负责兑换“外汇券”,老范和李士非持券去友谊商店选购。不知道是如何运上北京的。直至三天前,收到老诗友蔡宗周(广铁老干)的微信才得知:“老范大好人!他曾运来一台冰箱,请我帮忙托运给杨沫。”


老范与广东作家的密切交往,更是举不胜举。


他编《花城》时,短篇小说《雅马哈鱼档》差点被初审毙了,老范复审后,与作者约谈,强调“关键要抓住改革开放大潮中人的生存状态来写”,作者因此扩充改写成中篇,刊于《花城》。老范将中篇推荐给珠影,遂有经典的同名电影风靡全国。


坐落在天河街的那幢花城宿舍,是老范力主建成的。


那时,社里缺钱,建不建,有分歧。讨论借钱还贷方案后,老范说,钱是可以干出来的,好地段却很难找到。最后的拍板很民主,班子三人也表决,老范和我投赞成票。他说,这次决策要记录下来,同意建的要先担责,一定要尽快建好,让大家早得“福利”。


老范以社为家,很长日子,就蜗居在《花城》编辑室。七张办公桌挤在一间房。老范的折叠床就紧挨在他的桌后。床上常堆满稿件。没日没夜地看稿改稿写稿,笔耕不辍。


那年除夕下午,我巡楼发现老范还在办公室,便催他早点回家,他苦笑着说:很难回了……于是,我坐下来,陪他聊聊安慰他,他却说,也好,都放假了,我留守可多看点稿。末了,反倒赶我快回家吃团年饭!


都知道老范有风度、风骨和风范,却不知他暗自掩埋了多少艰苦、艰难与艰辛。他总是予人以温暖、慈祥,对事对人那么热情、关心。


1990年8月19日,老范给我(调任局图书处工作)寄来一封航空信:“……我来北京出差,顺便去了中国作协组联部,还见到你的老友雷达同志,聊及你入会的事,他们都说很快就批下来了,真替你高兴啊!”这封意外的喜讯,说实话,我珍藏至今。


也未想到的是,拙著《初夜》出版不久,老范就撰写《陈俊年与〈初夜〉》一文,刊于1990年10月8日《新世纪文坛》第二版,五千多字,多有点拨指正,令我大受教益。也是后来才知道,出版社推荐《初夜》参评第六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的评介文字主要摘自老范的大作。


七年前,见我爱穿布鞋,老范笑我太土了,便送来一双羊皮面的布底鞋。我则回敬两顶帽子,祝福他头脑保暖更灵活!老范大笑道:“我们真是从头到脚都是好兄弟啊!”


老范1934年出生于河南开封,14岁在武汉参加革命,18岁南下广州,1957年后蒙难下放海南,后调任省化工原料公司供销员19年。197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老范的第一本散文集《并未逝去的岁月》(责任编辑易征,封面插图林墉),这也是剪除“四人帮”后,广东作家的第一部新著。


作者范若丁乃范汉生的笔名。“若丁”是一种化工原料,是钢铁酸洗防腐剂。从此,若丁的精神,钢铁的风骨,赋予老范作品的命脉与品格:包括他的长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诗歌及评论,计有《暖雪》《相思红》《莫斯科郊外》《皂角树》《旧京,旧京》《在莫斯科》《记忆的尊严》《失梦庄园》《编辑部内外》《背影渐远》《难忘桃金娘》《滔滔黄河·第一部<问山>》《滔滔黄河·第二部〈击浪〉》等14部文学著作。


老范是开封的儿子,花城的园丁。因珠江而壮怀黄河,因黄河而眷恋珠江。他的出版贡献、文学成就和创作经验,是岭南新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值得总结弘扬。为此,建议编辑出版一套《范若丁文集》。


仙鹤西飞远行,老范风范长存!


2024.4.24.雨夜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