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中断25年的“花城文学奖”今年重启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 2017-06-28 09:12:56

2.在2015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上,《花城》入选“2015年度中文期刊最受海外读者欢迎50强”。.jpg



长期以来,花城出版社与其主办的《花城》杂志推出了许多文坛中坚作家的重要新作,并时刻关注新人的创作动向,不但继续保持了在当代中国文坛的重要地位,也是引领文坛流变的旗帜之一。

近日,花城出版社负责人正式宣布,第六届“花城文学奖”将重新启动。“花城文学奖”曾于上世纪80年代至1992年举办过5届,后因故停办。为大力推动广东文艺精品创作出版从“高原”向“高峰”突破,为打造广东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华文文学创作出版的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关心和支持下,2017年,中断25年后“花城文学奖”得以重办。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花城文学奖”不仅是《花城》杂志的奖项,更是花城出版社的奖项,因此在奖项设置上特别优先考虑在《花城》杂志发表过作品、特别是在花城出版社出版过图书的优秀作家,初评设置特殊贡献奖、杰出作家奖和新锐作家奖等25个名额,通过专家评选和网络投票,综合评选出获奖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李敬泽担纲终评委员会主席。

目前,第六届“花城文学奖”的初评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并将在今年8月的南国书香节上举办隆重的颁奖典礼,届时享誉全国的著名作家和评论家将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光荣时刻。(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实习生 朱轩)

 

前世今生

《平凡的世界》由《花城》首发

《花城》杂志在全国享有美誉,在出版界被称为”四大名旦“之一。一直以来,《花城》杂志坚守文化品位追求,几十年如一日,通过筛选、推广国内文学精英的最优秀新作,向读者展现各文学体裁的最新创作风貌。

记者了解到,“花城文学奖”曾于上世纪80年代至1992年举办过5届。莫言、路遥、王蒙、梁晓声、苏童等著名作家都曾是“花城文学奖”的获得者。最近以《人民的名义》爆红的作家周梅森更是三获“花城文学奖”,家喻户晓的路遥《平凡的世界》即由《花城》杂志首发并获1988年第四届花城文学奖,而作家王蒙至今还保留着“花城文学奖”的奖状和奖杯,可见“花城文学奖”在业界及作家心中的分量。

曾经有评论家说,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花城》,广东文学界会是什么样。《花城》曾因其开放创新、敏锐先锋的文学姿态,成为中国文坛的一面旗帜,凝聚了一批具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作家,同时,它也在挖掘文学新人方面尤为有口皆碑。因为一些外在因素,“花城文学奖”一度沉寂25年。这25年来,它一直都在寻求恢复的机会。在《花城》主编朱燕玲看来,开启于上世纪80年代的“花城文学奖”是当时文学界的盛事,“回头看,当年评出的作家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编辑部的眼光非常具有前瞻性,五届获奖作家后来都成为了文坛的中坚力量,而在当年,他们有的只是刚刚出道的新人,比如苏童,比如三次获奖的周梅森。”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文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这也为文学期刊发展带来了重振的契机。2016年开始,《花城》杂志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给予的专项扶持资金,南方传媒股份公司也给予配套资金支持,使得《花城》杂志稿费标准达到最高千字千元。

在备受鼓舞的同时,花城出版社社长詹秀敏也深感责任重大。她说,重启“花城文学奖”,恢复的不仅仅是一个奖项,而是《花城》坚持了30多年的文学传统,“《花城》虽是一本省级刊物,但因独树一帜,多年来,不管文学格局有何变化,一直在全国文坛享有重要地位。‘花城文学奖’的恢复必将进一步扩大《花城》杂志在全国的影响力,也将扩大广东文艺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提升广东文学在全国文学版图的自信和地位。”

 

幕后故事

周梅森处女作曾发表在《花城》杂志

《花城》老社长范若丁最近正打算出版《编辑部内外》,其中就有一段《花城》创立的故事。“《花城》杂志创办于1979年,1982年编辑部就想设立花城文学奖了。因为《花城》地处南方,而当时南方奖项稀少,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奖项扩大本土作家和新秀作家的影响力。”

范若丁回忆:“1983年《花城》发表了周梅森的处女作《沉沦的土地》,读者呼声很高。周梅森是煤矿工人出身,他的小说中对工人、资本家的描写都相当深刻,但最后茅盾文学奖、中长篇优秀小说奖他都没有选上,这是非常遗憾的。所以,最后我们就想,自己设一个奖吧!这也算是设立花城文学奖的缘由之一——推动新秀作家的崛起。”

从1980年到1992年,“花城文学奖”共举办了五届,很多国内优秀作家包括广东本土作家都曾入选。广东著名作家秦牧说过一句话:“我写了一辈子文章,从来没得过奖,就得了这个奖。”

对此,《花城》杂志名誉主编田瑛深有感慨,办好一个文学刊物需要两支强有力的力量:一是编辑队伍,一是作者队伍。田瑛介绍道,1985年,詹秀敏从中山大学毕业,分配来编辑部,与她同期进入编辑部的还有从南京大学毕业的朱燕玲。“编辑思想是一个刊物的灵魂,《花城》杂志‘立足本省、放眼全国、兼顾海外’的定位让它历来重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探索性、试验性,屡开文学出版风气之先,这也是《花城》编辑部几代同仁的共同意志与心愿。”

“对文学刊物而言,作品是它的根基,有稳固精良的作家群,刊物才能够蒸蒸日上。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出版的形势如何变化,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始终是出版的核心要素。文学期刊依然要坚持自己的理念,做应该做的事情。”田瑛说。

 

未来展望

给“新锐”以鼓舞向“杰出”致敬

近年来,花城出版社“蓝色东欧”丛书网罗了当今中国东欧文学翻译队伍中的精英,填补我国东欧文学出版史上的空白,而以中国当代青年作家群为主的“锐小说”系列丛书,更让花城出版社荣获了“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1979年创刊的《花城》杂志曾推出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毕飞宇的处女作,以及海子那首被诗歌青年反复颂唱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作品。导演冯小刚热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享誉国际,刘震云原著同名小说正首发于2012年的《花城》第5期。刊登于2013年3期的王蒙《这边风景》荣获茅盾文学奖和国家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大奖。

与过去五届“花城文学奖”都是按照文学门类来奖励作品的方式不同,更重视作家的整体表现。“多年来,这个奖项为集合了很多文学资源。作为一个文学品牌,我们希望通过奖项设置,更多地为花城出版社引进优秀作家。”花城出版社总编辑程士庆表示,本届“花城出版奖”评选对象优先考虑2012年到2016年五年间在《花城》杂志发表作品,且在花城出版社出版图书的优秀作家,设置特殊贡献奖、杰出作家奖和新锐作家奖等奖项。他表示,“花城文学奖”既要坚持前辈们创下的传统,坚守文学信仰,更要探索文学的各种可能性,嘉奖有时代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作家作品,发掘新人;给新锐作家以鼓舞,向杰出作家致敬。

《花城》作为一个老牌文学期刊,近年来在新媒体融合方面做了多种尝试。记者获悉,此次“花城文学奖”的评选方式将进一步融入“互联网+”的新媒体思维,依托爱花城数字平台以及《花城》微信公众号(huacheng1979),进行网络投票,最终终评委将结合初评委推荐,参考网络投票结果,评选出获奖作家作品。

为保证评奖结果的权威与公平性,奖项的评选将结合专家评选和网络投票两方面的数据,综合评选出获奖作家。终评委员会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表示,读者的评价会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文学评论家、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说,《花城》杂志作为一本有独特价值观的杂志,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深度介入和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进程,在作家心目中是有崇高地位的,在他看来,重启“花城文学奖”,既可进一步彰显《花城》的价值观,继续在全国引领一种文学风尚,又能更好地建构《花城》这个岭南文学高地,使其发出更具影响的南方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