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两千年广州城终于有了自己的传记!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 贺林平 2020-06-06 22:35 发布时间: 2020-06-08 11:33:59

“《广州传》出版,是广东文化界一大收获,一大幸事,盛事。”

——著名学者 黄天骥教授


2020年6月6日首部为2000年羊城立传的新书《广州传》在广州首发,获得来自广州历史文化界、学界、出版界的嘉宾积极评价:广州终于有了自己的传记。


微信图片_20200608113917_副本.jpg


本书由“广东文化代言人”之称的叶曙明先生所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据悉《广州传》在现有精装本的基础上,还推出了滚金口版和毛边版本,极具收藏价值,是每个广东人对外拿得出手的文化“名片”。

同日,广州博物馆结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州传》新书首发式,隆重推出首期节目:“忆城:《城标·城史》对话《广州传》”。


文体创新——首部广州城市文学传记


广州作为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国际化大都会,记载其发展历程与城市变迁的史书、县志,分析其对外贸易、文化传播、宗教环境等方面的论文、理论著作不胜枚举。《广州市志》《广东通志》《广东新语》《番禺县志》《广东城坊志》等历史文献为研究者提供了详实的史料。

但目前尚无一本面向大众的全面讲述广州城市史的通俗文学读物。而有着独特历史文化底蕴的广州,也亟需一部属于自己的传记,为其两千多年的民生历史与独具特色的文化作注。

幸而,我们终于有了这本广州的首部城市文学传记——《广州传》。

作者叶曙明先生通过梳理、研究大量文献与相关史料,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挖掘历史细节,梳理历史脉络,以文学的手法再现了从新石器时代到1949年的两千多年时光,这本书既是承载广州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媒介,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艺精品力作。


微信图片_20200608114117_副本.jpg


作为非虚构的文学传记,纪实性是基本要求,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拼接,必须言之有物,但与一般的历史文献不同之处在于,文学性是传记的典型特征,在传记中,作者可以选择、组接,在文字中渗透自己的情感、想象与推测,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传达作者的爱憎,从而达到传神的目的。全书开篇优美宏阔,一如长篇小说般气象万千,写秦始皇发兵五十万征伐岭南,史料引用与现场描述两者过渡相当自然,几乎没有被史料艰深所拖累,反倒转用小说笔法。著名文艺评论家江冰先生评价道:“专家津津乐道的‘互文性’,被作者运用得相当娴熟,举重若轻,而且过渡自然,情绪节奏叙述方式巳然水到渠成之境界。”

 

平民化叙事视角,细腻描绘广州的烟火人间——广州城市平民史出炉


茅盾文学奖得主刘斯奋先生、广东省作协副主席、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先生、广东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钟晓毅女士与作者叶曙明先生展开了精彩对话,热烈谈论了广州人的文化性格、文化担当,广州城的八次兴毁与城坊生活等话题,揭示了广州厚重历史的一角。


微信图片_20200608113219_副本.jpg


作为一线城市,广州独一无二,作为千年商都,它地处中国大陆的南端,濒临大海,具备与中原城市完全不一样的城市性格与特质。其中就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它的平民化气质。

对于广州这座城市来说,历史是什么?

是王侯将相,风云际会,但更是城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是城中每个人的三餐一宿,是街上商贩的声声叫卖,是少女鬓边的一朵素馨,是书院里先生的苍苍白发,是蕃商们带来的奇珍异宝,是异国僧侣口中的晦涩经文,是珠江上往来船只揉出的粼粼波光。

叶曙明先生表示:“我写《广州传》也是用平民的视角去写,尽量避开所谓的宫廷斗争、宏大叙事,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细节,来讲广州的发展历程。广州也发生过重大事件,比如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等。但我更想写大事件对小市民的影响,比如它的物价是怎么样的,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带来了什么困苦,不是宏大的、政治性的描述,以平民视角讲述历史细节。”

以平民视角描述的同时,情感上却保持了相对克制,并不过分投入其中,也不会于书中写入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叶曙明老师始终站在一旁,去平视广州这座城市的悠悠岁月,去抚摸广州的历史宽度、厚度与温度,精心摹写、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城市形象。他的笔触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叙述家乡的种种故事与独有气质,这种具备亲和力与市井气的写法,使得城市的传记不像传统的城市研究著作那样中立冰冷,更有几多对这片土地的深挚之爱。

江冰先生评价《广州传》的文字:“蕴合文言韵味,优美流畅毫不矫情、平白如话中给予读者阅读畅快轻松之愉悦,实为难得。文字文采,先声夺人,传播上占得先机,显示力量。”

由此可见,《广州传》也是一部广州的平民史。

 

一张拿得出手的广州“名片”


提起广州,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花城”、别具风味的粤菜、“千年商都”、国际大都会、“胡建人的头号大敌”......广州有太多的标签,以至于很难去描述这座城市。

它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发祥地,是世界唯一两千年来长盛不衰的国际大港;

它的美食源远流长,博众家之长,自成一派,闹市通衡遍布茶楼、酒店、餐馆和小食店,各个食肆争奇斗艳,食品之丰,款式之多,世人称绝,人称“食在广州”。

它的神话传说家喻户晓,传有五仙骑羊,各执穗禾一茎六出,降临广州,祝曰:“愿此阛阓永无荒饥。”然后五仙腾空飞去,羊化为石。所以广州也被称为“仙城”“穗城”或“羊城”。

支撑历史叙述与文字的是坚实的文化自信,融汇贯通,漾溢全篇。《广州传》的独到观点,俯拾皆是。比如,对五羊传说和岭南种植水稻的考证,旁征博引,论据充分,城市记忆形成,历程漫长而坎坷,大可玩味。

《广州传》的价值何在?

首先,它可以作为介绍广州、展示广州文化的一张名片,打破他者对于广州的刻板印象。广州是“人间”。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疏离,整个城市充满了努力经营生活的人间烟火气,不浓不淡的气质,别具一格,刚刚好。

其次,它可以作为一部文化指南,为外地人爱上广州提供一个平台。自先秦以来,岭南一直以包容的胸怀,吸引了无数普通人汇聚于此,才在中国大陆的南端成就了这一座“海阔天空之城”,也塑造了它的独特气质。广州不追求精致,甚至有点散乱,但让人感觉到自由、长期性,甚至是某种仙气儿。

想要了解广州,想要融入这座城市,就去看看《广州传》吧!

最后,无论是新广州人,还是“老广”,都应该了解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去接受它的体味与性格。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新城区以排山倒海之势,飞速崛起与扩张,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昨天还是“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的猎德、冼村,今天已经成为最高级的中心商业区,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极具设计感的现代图书馆、歌剧院等豪华的城市设施鳞次栉比。

人们可能会连连惊呼:“发展太快了,变化太快了!”

因而我们聚焦于广州现代之美的同时,理应回望,回首来处,才能找到归处。《广州传》引导了一场了解广州自己的历史文化来龙去脉的寻根之旅。


编者满城寻觅  作者蓄势待发


2017年编者汪泉读完《伦敦传》后已经萌生了想做《广州传》的冲动。此后读到了《南京传》,汪泉对比两个文本,思考和研究城市传记这种文体的问题。无疑,这是一种新的文体。正如英国史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授钱乘旦评论《伦敦传》说:“这是一本历史书,却写得像一篇散文;这是一部学术著作,却没有一般学术著作那样的严肃枯燥;它是按照严格的学术规范写作的,却能够潇洒自如,趣味十足,仿佛是在写一个个故事。”《伦敦传》堪称史上第一部城市传记。然而《南京传》从文体上和《伦敦传》完全是两种文体。城市传记在编者汪泉看来,应该是文学作品,肯定不是史书和志书。否则,这种写作意义不大。因此,需要一个文史兼具、卓有建树的写作者。

同时,汪泉敏感地铺捉到城市传记应该有别于历史学术著作,应该侧重着墨于民生,像野史、杂史一样的文学作品,而不是对朝代更替的重复叙事,更不是对帝王将相的再现重塑,而应是对烟火中的贫民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展现,这样,这个城市才是平民的城市,而不是贵族的城市、更不是帝王的城市。

一次编者汪泉和林菁华先生小聚,提到了寻找作家操写《广州传》的想法,林先生推荐了叶曙明。编者经多方寻觅对比,最终决定就是叶曙明先生。叶曙明先生接到编者汪泉的邀约后,相谈契阔,一触即发,欣然答应。可以说,作家叶曙明正需要这个构想来点燃他的创作激情,为这个城市留下他应有的笔墨。


二十载字纸情深  一朝再现广州两千年


为伟大城市立传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叶曙明先生是广州著名作家,八十年代与莫言、马原、洪峰、孙甘露、苏童、潘军、余华、格非、北村、叶兆言等当代著名作家齐名,曾被文艺评论家、台湾大学蔡源煌教授称为“当今华文世界最具潜力的作家之一”。

他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老广”,有大量中国近代史和广州史方向的著作,其小说代表作有《环食·空城》。上世纪90年代后改写历史类题材。他写历史题材有两个方向,一是中国近代史,二是广州史。他的史学路线是清晰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著作有“近代史三部曲”《大变局:1911》《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中国1927·谁主沉浮》,还有《大国的迷失》《军阀》《草莽中国》《共和将军》,广州史的系列也有很多,如《百年激荡:20世纪广东实录》(三卷,计150万字)《其实你不懂广东人》《广州旧事》《万花之城:广州的2000年与30年》《广州往事》《水城记忆:广州河涌史》《雕刻美色:广东玉雕》《最是梦萦家国:霍英东与改革开放》等。他的《其实你不懂广东人》一书曾经引发国内关于广东人现象的讨论,被称为“广东文化的代言人”。

显然,叶曙明先生是《广州传》最合适不过的作者人选。他站在历史的角度,以文学家的眼光,娓娓讲述自己故土的千年往事。

叶曙明饱览广州相关典籍,按他的话说,《广州传》书后所附的八十多本参考书目不及其所读有关广州图书的百分之一。编者在寻觅,作者厚积薄发,两人未曾见面,在微信中无条件达成了共识。写作就此开始,一年时间,书稿终于完成。接到书稿后,责编汪泉迫不及待地读完了书稿,给他回信说:“《广州传》的语言精练,散点式的信息密布,故事叠加,互为牵引,整部作品繁花叠缀,摇曳多姿,既有看点,也有历史厚度,达到这样的高度实在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责编汪泉评价道:“这是一部大书,他未曾拘泥于某种文体,也未曾遵循任何文体的约束,是一部大散文式的作品,不拘泥于朝代更迭,散点透视式的将史料融汇在民生再现的各个细节当中,可谓广州的民生史。”

著名学者黄天骥教授对叶曙明先生以及《广州传》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广州传》出版,是广东文化界一大收获,一大幸事,盛事。”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传记系列呼之欲出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曾亲临广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响应习总书记对广州、广东的重要指示要求,广州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行动方案。

《广州传》作为广州市的第一部城市传记,梳理了大量文物、文献与相关史料,深入研究和挖掘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内涵,是对广州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也是助力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的文艺精品、出彩力作;更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上的重要创新,对于大湾区整体形象展示具有标杆性的意义。

大湾区城市地脉相通、文脉相近、血缘相亲,城市群有共同之处,又各有历史渊源和城市特色,广东人民出版社在《广州传》的基础上,后续将陆续出版大湾区城市传记系列,为大湾区城市群立传,意味着对城市群的文学集体塑造,这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具有划时代的敢为人先意识。

展示大湾区城市群像,对内可构筑湾区精神、凝魂聚气;对外可积极塑造湾区形象,讲好大湾区故事和中国故事,以湾区故事折射中国故事,进而为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贡献力量。

这一切,始于《广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