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堂食暂停,你是否怀念那些“下馆子”的日子?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发布时间: 2022-05-27 11:02:32

疫情下堂食的暂停让很多人的生活趣味也跟着减少了,毕竟,“吃”永远是最容易给人们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的一件事。正如在1791年,塞缪尔·约翰逊写道:“在人类精心打造的事物中,没有什么能比一家好的酒馆或饭店能够产生如此多的幸福。”餐馆,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让人们填饱肚子的地方;餐馆,注定是一个发生故事与传奇的地方。


英国版“蔡澜”、BBC美食评论家威廉·席特维尔察觉到了这一点,在他的《餐馆:一部横跨2000年的外出用餐文化史》中,我们可以领略“出去吃”的趣味历史。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偏好、餐桌礼仪、待客之道和文化禁忌,展现各国文明兴衰与时代变迁。


微信图片_20220527110329.png


向咖啡宣战


17世纪60年代,咖啡馆在英国兴起,在英国绅士眼中喝咖啡变成了一项体面且时髦的社交活动。但他们的妻子可不这么认为,在度过了数个没有伴侣的寂寞夜晚之后,一些名为“妇女对咖啡的控诉状”出现在咖啡馆的桌上。妇女们控诉咖啡使得她们的伴侣对她们不再感兴趣,指责丈夫们把所有钱都花在了咖啡馆里,使得家庭变得拮据。她们进一步控诉喝咖啡是一种“逆向运动”,男人们喝醉后就会“摇摇晃晃”地走进咖啡馆给自己醒脑,然后重新回到酒馆继续喝酒。


微信图片_20220527110453_副本.png

图片咖啡馆成为人们交换新闻信息的地方


不过,历史学家质疑,这些小册子并非出自妇女之手,因为真正受咖啡馆困扰的不是妇女,而是国王。在当时,咖啡馆成为了自由精神的一种表达,21世纪德国哲学家尤根·哈贝马斯在其作品《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将这类场所描述为“受过教育的中产市民先锋学习基于理性批判的公开辩论艺术”的地方。随着咖啡馆数量的增加,咖啡馆成了人们可以随时获取新鲜见闻的地方,因为记者们会聚集在那里闲谈杂志与报纸内容,这又使得当时的新闻业获得了迅猛发展;某些咖啡馆老板甚至开始印刷起自家的刊物。随着咖啡馆成为地标,其作为人们聚集讨论新闻与传闻的场所的功能日益凸显。


统治期为1660—1685年的查理二世一直对售卖咖啡的场所心存疑虑。鉴于君主制刚刚复辟,国王理所当然会对异议存在及其传播途径感到担忧,这些传播途径主要是出版物与聚会。极端保皇党罗杰·埃斯特兰奇被任命为报社检查官,他会直接进入书店和印刷厂,宣称搜查理由是“咖啡馆酿造了煽动性的言论与行为”。


微信图片_20220527110540_副本.png

极端保皇党罗杰·埃斯特兰奇称“咖啡馆酿造了煽动性的言论与行为”


下一任国王詹姆斯二世也对这些场所采取了行动,例如,要求经营者保证禁止非法出版物在店内流通。在他的统治被推翻后,继任者威廉与玛丽并未刁难这些咖啡馆。那个时期,在《权利法案》与不流血“光荣革命”共同加持下,尤其是伦敦大火后新建的规模更大的咖啡馆,已经牢牢扎根于英国的城镇之中。


回转寿司的发明


2021年科尼尔全球城市排名公布,日本的大阪市位列第48名。大阪是全球知名的旅游城市,除了可以春节赏樱花、看古建,还是“天下厨房”,更是回转寿司的发源地。


微信图片_20220527110652.gif


寿司衍生于7世纪东南亚地区一种保存鱼肉的方法——腌制与发酵。后来,这种方法发展为醋腌,由各城镇摊贩用来制备和出售鱼肉,直到19世纪初期,生鱼的吃法才被引入市场。20世纪中叶,冷藏技术使得鱼肉的保鲜更为便捷与泛用,寿司文化开始普及。


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大阪一位寿司店老板白石义明遇到了一个难题,他需要在不扩大经营场地和不多请员工的情况下接待更多的客人,他的客人大多数是当地工厂的工人。直到1953年,他受邀作为特别客户,拜访了朝日啤酒厂。在那里,他对地板上的啤酒瓶传送带着了迷。回到店里,他草拟了一项计划,其中说明了如何将寿司从厨房送到餐厅,绕过餐台,再送回厨师面前。


经过反复调试,白石将寿司传送带的运转速度控制在每秒传动8厘米,刚好让顾客有足够的时间查看并思考选择哪一碟。“太慢会令人焦虑,太快又会使人着急。”白石义明说。


微信图片_20220527110750_副本.png

图片元禄寿司的传送带设计每秒匀速移动8厘米


1958年,他将餐厅更名为“元禄寿司”,邀请了当地媒体来到店里参加开业仪式并向在场的记者介绍了回转寿司的运作方式。随后,坐在转台前看着寿司碟循环传动的一名记者表示出了怀疑的态度。他提问道:“可是当我们吃掉碟子上的寿司后,您如何根据我们吃的食物收费呢”问题抛出后,挤在这家小餐馆里的媒体人中有人点头,有人窃笑。


“请看厨房里出来的每一个碟子,”白石答道,“它们有不同的颜色或图案。通过这个,我们就能计算出您的账单并收取相应的费用。”


在无人端茶送水的情况下,白石还解决了顾客喝茶的问题——在每节转台前安装了热水水龙头,一旁还放着寿司相关的常用品(筷子、生姜、芥末与酱油),以及茶杯与茶叶。由于在人员方面降低了成本,因此他能够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提供寿司。


这家店原本一次只能接待10位顾客,但现在有了这项高效的新技术,上菜速度大大提升,并且对于这项创新以及该店的精神——不拖延,顾客也非常乐于接受。几天之内客流量就翻了一倍。自此,寿司也从一种有钱人才能吃得上的食物变成了大众食物。


微信图片_20220527110841.gif


囤本《餐馆》解解馋


转眼间2022年也快过了一半,大家期待的疫情结束并没有发生,疫情下的生活“不松反紧”,线下活动全面减少之后,“吃”从一件好玩的事变成了生存需要。豆瓣有人评论说,看了《餐馆》就怀念起可以任意堂食的日子,有人开始在社交媒体发照片怀念起以前人山人海的线下活动。


微信图片_20220527110930_副本.jpg


《餐馆:一部横跨2000年的外出用餐文化史》是一段“出去吃”的趣味历史,更是一本关于艺术、政治、革命、渴望和享乐主义的故事:从古罗马人到奥斯曼帝国到中世纪的英国;从咖啡馆革命到法国大革命到英国工业革命;从孟买不列颠尼亚餐厅到美国潘尼思之家到伦敦必比登餐厅。


你将会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看到14世纪伟大的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30多年里游历了40个国家后,将他自己所了解到的理念带回了家乡,并写下了关于各地食物的体验,供世人学习;19世纪,法国人玛利·安托万·卡雷姆则缔造了家庭烹饪与专业制作的重大区别。


你还将认识到出生于墨西哥的纽约移民尤文西奥·马尔多纳多,1951年,他取得了炸玉米卷制作机的专利,掀起了快餐产业的热潮;1967年,阿尔伯特·鲁克斯和米歇尔·鲁克斯两兄弟在伦敦开设了“流浪儿餐厅”(Le Gavroche),培养并启发了一代代厨师,为战后英国惨淡的餐饮业带来了转机。


微信图片_20220527111010.png


疫情总会有结束的那天,一切也没有那么糟糕。只要人类文明还在延续,关于“吃”的精彩故事一定会继续发生。外出就餐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幸福感,抚平我们的悲伤,还能实现商务与娱乐的双赢,甚至悄悄影响着我们的人性。


每次点菜都是一次旅行,每个餐馆都是一座文化博物馆,每一次外出用餐都是不一样的文化体验,是了解不同国家、地方文化融合和时代变迁的途径。


在疫情完全结束之前不如先囤一本《餐馆》解解馋,过过瘾,看看那些让人充满食欲的彩色插页,重温一下从前那些精彩的“下馆子”故事。


微信图片_20220527111105.png

《餐馆:一部横跨2000年的外出用餐文化史》

作者:[英] 威廉·席特维尔 著

吴慈瑛 译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